《升官笔记——一个县长的独白》
第32节作者:
当朝七品 日期:2011-05-29 11:13:03
(接上)
在官场中,孤军作战式的个人奋斗几乎是不可能的,寻求志同道合者建立同盟,是官场制胜的不二法门。试想一下,没有领导的提携,没有同僚的帮衬,没有几个铁杆下属的支撑,纵然是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是孤掌难鸣、英雄无用,最后唏嘘喟叹,抱憾终生。
“感情也是生产力!”这是各级官僚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更是仕途进取的利器,而且百试不爽。感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固然可以依靠,但在利益的诱惑和浸淫之下,感情随时可能嬗变,难免会扭曲甚至被出卖。
纵观西方世界,在市场机制当道的情势下,感情捆绑上利益,双腿支撑,总是要比单一的情感或者利益支撑要牢固多了,这也正契合了经济学界定的“抱团取暖”的生存法则。
第一个必须答谢的同学就是梁志国了,这次下乡多亏了他的一个电话,让我结识了许书记,才有了开局的顺利,并很快得到了县乡两级领导的首肯。如果没有了这些官场庇护,自己的境遇将无法想像。
订好了酒店,接通了组织部的电话。
“老同学不必客套了,一个电话举手之劳,你好好维持,别坏了我的名声就行了。哈哈!”电话那边,梁志国得意地说道。
“许书记在县里很有影响力,层次高,够朋友,讲义气……”我把许书记亲自接送,细心关照的全部情景,从头至尾详详细细地“汇报”了一遍。感恩之下,必有媚语,自古从来忠言逆耳,恭维受用。
“晚上五点见,昆仑大酒店五八八。”我告诉了志国酒店的房间号。
“不行了,下午要出差北京,回来再说吧。没别的事儿我挂了?”听得出来,那边来人找他办事,志国挂断了电话。
同学没有约成,晚上就约团友吧,这次该我回请了。
把通讯录翻到下一页,找到团友帮秘书长顾成山的电话。
团友帮都是一些活跃分子,精力充沛,活动频繁。成帮初期,每次活动都是自愿自发的,谁请客谁点名谁张罗,自弹自唱。因此,有时难免通知疏漏或请而不到,缺张少李,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活动倡导者的情绪,以致活动时断时续,难以为继。
为了及时堵塞漏洞,规范活动秩序,确保团友帮运行顺畅,大家一致认为: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建立起常设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为此,由机关团委杨书记提名,团干部举手表决通过,一致同意任命一位平时喜欢张罗的团友作为秘书长。从此,团友帮的运转开始步入了规范化、正常化和制度化,各项活动进行得顺畅而有序。
顾秘书长果然称职,半个小时之内,向我报告工作结果:团友帮七大常委全部通知到位,悉数参加。
晚宴上,我以南华县农民自居,引来一片责难与罚酒之声。
团友们在一起感情很真挚,说话平铺直叙,从不拐弯抹角,不像单位的一些同事,阴险虚伪,言不由衷。所以,我从心里愿意与团友们打成一片,责难也好,罚酒也罢,都是出于真诚,嘻笑怒骂,我欣然领受。
又是不醉不归,不过醉得高兴,醉得舒坦。
其实,最应该去拜访的是姜主任,我的命中贵人。但由于这次从乡下回来过于仓促,没有来得及准备必要的“薄礼”,只好作罢。
还是待下次有所准备,再去顶礼膜拜吧。
(待续)
日期:2011-05-30 21:25:09
(接上)
第23章 衣锦还乡
城市的感觉真好,才离别了几天,就象阔别了几年,一周的时光转瞬即逝。
心情郁闷地再次回到乡里,意料之外的是,王书记和方乡长两位一把手,象迎接英雄凯旋般亲自来到我的办公室,喜笑颜开地欢迎我的归来。
仁和村几个受灾最重的村民听说我回来了,给我送来了自家产的西瓜等水果,一时间办公室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是我下派到石河子乡后,受到的最高礼遇。
中国的老百姓多好,中国的农民多么朴实宽厚啊!他们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在承受着社会最深重的义务……
仁和村多数的老农民,祖孙三代生活在低矮破旧的土屋,日日粗茶淡饭,却宽厚地面对村长富丽堂皇的大宅,天天锦衣玉食。他们对政府的期望是那么的低微,对官员的腐败是如此的宽容,你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情,那怕是象批点农药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儿,他们都会对你感恩戴德,而且念念不忘。
村长们都是农民中头脑最灵活的主儿,这次,听说我在市里批农药非常的痛快,于是,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当其冲的就是仁和村的村长刘富贵。
由于上次调查时有一面之缘,刘村长就拿自己不当外人了,以老朋友自居,领着关系密切的几个村长大模大样地往我办公室沙发上一坐,非要请我喝酒,不答应就不走,有点无赖的味道。
出于对刘村长的厌恶,加上对酒的恐惧,我百般谢绝,他却一再坚持。最终,让我无法拒绝的是,他祭出了许书记的大名。刘村长抓起电话,很熟练地拨通了许书记后递给我……
“在乡下适应不适应?吃得怎么样?住得好不好?工作顺利吧?听说最近搞了一批紧缺农药……”电话里,许书记关切地问。从话语之中听得出,他非常了解我最近的情况,想必是早已经有人打过小报告了。许书记没有明说和刘村长的关系,只是说晚上要来乡里,让我和王书记等着。
看来,许书记与刘村长的关系的确密切,为了一顿饭,不辞辛苦专程从百公里之遥的县城赶来,是亲戚?似乎又不仅仅是亲戚。
“许书记虽然多次为刘村长说话,但从来不提与他沾亲带故,怕是被刘村长的恶名玷污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吧!”放下电话,我心里琢磨道。
下午,王书记来到我的办公室,边聊天边等着许书记。将近下班时间,楼下传来汽车喇叭声,许书记的车到了,我和王书记急忙下楼去迎接。
“不上楼了,走吧,直接到水库。”许书记没下车,放下车窗说道。
两台车一前一后驶出乡政府大院,直奔莲花山水库。汽车穿过莲花酒楼的前院,径直来到“莲花台”别墅。刘村长、许老板和三位村长已经在门外候着了。
没有大领导驾临莲花台别墅,这里就是乡长们的天下了。许老板把我们让进二楼最大的一个套房,真有一种“今天我最大”的美妙感觉。
这是我在市里看到的最为豪华的套房,排场和局势绝对不亚于市迎宾馆的总统套房。房间为三套间,最外间是一个大客厅,再往里是一个多功能厅,地中间放了一张大餐桌,墙角放着一个麻将桌,最里面是休息室,主卧、次卧和卫生间齐全。
记得上次到石河子乡报到时曾经来过这里,只是因为喝多了,没有来得及细细观赏,便倒头睡去。
又是全鱼宴,这是许书记的专利,只是鱼和上次的有所不同——刚刚出水的一条野生大白鱼,十七、八斤重。
刘村长做东,许书记上座,我是主宾,大家依次坐定。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