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轶事》
第14节

作者: 8707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幸的是,事情似乎并没有因那几个耍猴的人离去而结束,后来那汪家女孩结了婚又离,离了又结,离离合合好几回,孩子死了一个又一个,现在四十来岁了,前年又孤身一人回到了二十多年前骂那老叫化的娘家,谁也不清楚那老叫化当时是否在对她下了什么咒语,使得他有如此悲惨的命运,谁也不知道!
  日期:2009-8-4 21:06:00
  打大卦的叔侄
  莫道世间无能人,能人隐在江湖中,这个江湖,不是什么刀光剑影的绿林,也非快意恩仇的斗场,而就是指民间,就是咱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遇上好的缘分,总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或事情出现。
  八几年的时候,那时刚从煤油灯过度到电灯,一天早上我母亲正准备淘米做早饭,来了两个玩大卦的‘高人’,母亲是裁缝,看人身架子就知道大概有多高,远远地瞧了两个高个子,都穿着扣子在腋窝下开口的灰色长衫,那个矮的老头子少说也有一米八,旁边那个中年人的个子就更高了,母亲放下手中的米盆,就去房里用升子盛了大半升米出来,升子能装一公斤米,母亲把米端过去,见他二人样子不像本地人,于是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是什么地方的人啊?我们这儿平时一般是一个人打卦,今天来了二个。那个年长的大概有七十多岁,人很精神,眼睛很有神,说话中腔有力,带着一点不太重的鼻音,说道:“我们是河南人,这个是我侄子。来到宝地,多有讨扰!”母亲只是农村妇女,也不懂江湖规矩,点头还礼,抬头看了看旁边那个中年人,年纪比她还大。心想以为是山东大汉,原来是河南人。

  那老者接了米,把身上的包袱放了下来,从包袱中取出三根香和一尊三鼎的小香炉,然后把手伸入囊中,拿出一个小布包,包了几层,出现了一对牛角大卦,带黄色油亮色彩,一头尖尖的,五寸见长,拿在手中,也不知那卦经过多少年磨擦,表面已经是放光放亮。叔侄俩整了整衣裳,并排着踱入我家堂屋,说是堂屋,当时我家还是个茅草房,也就是中间最大的那间房而已,只见二人跨过门槛,来到堂屋,把香炉放在桌子中间,点燃了香,香上还有明火,老者没有用嘴去吹,不知使的什么手法,双手一抖,那香上的火苗就熄了,双手举香过头顶后,作了一个揖,把香插入香炉,香里散发出的香气很快弥漫了整个堂屋,叔侄二人跪倒在地,开始几叩几拜。

  母亲站在屋檐下的台阶上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突然,那长者从地上立身起来,侄儿也许还没反应过来,还跪在地上膜拜,叔叔弯腰凑近侄子耳朵,厉声喝道:“他家好大的师父,赶紧起身!”这一句我母亲听得分明,但又不懂他们的规矩,也不敢多言。更不知道老者说的是什么意思。母亲还在寻思这二人是不是装神弄鬼,叔侄二人已躬身从堂屋里出来了,问我母亲,“小嫂子,麻烦借一盆水我们用用。”二人满脸的惊恐,母亲不敢怠慢,从水缸里舀了大半脸盆水端到他们面前,侄子从包袱中取出毛巾来,二人挽起衣袖各自迅速的洗好了脸,然后把衣袖放下来,甩了又甩,把长衫上每粒扣子都扣好,理了理头发,再用双手掸了一下裤子上的灰尘,然后弯腰蹲下身子,把鞋带系了又系,俨然要去会见国家领导人一样,最后二人又把手放到盆子洗了一下,用毛巾把手拭干,取出香纸,点燃香,插在门边的地上,泥巴地,有缝,一插就稳了,二人跪在门口的台阶上就拜,一边拜,一边叩首作揖,一步一步跪移到了堂屋的桌子边,双手手背着地,手心向上,把头伏在地上,跪在那儿就不动了。母亲看了这个情形,真替那叔叔担心,那么年纪的人了,跪在地上一定很累,那一跪,叔侄二人至少跪了半个小时,一动不动。起来的时候,还是侄子把叔叔扶起来的。起来后就开始打卦,什么阳卦啊、阴卦啊、宋卦啊,等等,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卦,更不清楚为什么要跪,还跪那么长时间。母亲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打卦的。

  后来老者告诉母亲,说你家立过香火,有大师父,刚才我们真是罪过,有眼不识泰山,第一次没有把我们师父‘请进来’,第二次洗了手脸才把师父请进来,进来的时候,我们的师傅连‘坐’都不敢坐,只能‘站’在旁边。口中‘阿 弥|陀佛’,云云。母亲听得云里雾里,后来把这事告诉贵伯与老人时,只是笑而不语,说这叔侄二人是真人不露相,已修到一定田步了。

  也就那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那样打大卦的人了。而那打卦的叔侄二人也没再来了……
  日期:2009-8-7 0:10:00
  哭泣的母猪
  我听过很多关于因果轮回、投抬转世的故事。唯独母亲经历的那个事情,就让我感觉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至今历历在目。回顾这个事时,我的心有些沉重……
  我家90年左右养了一头母猪,是从宁乡引过来的品种,母猪生下来的猪仔会吃会睡会拉,长得快,肉多彪好,一般人家的仔猪要饲养四个多月,才能出栏卖钱,我家这母猪下的猪仔,常常饲养三个来月,就可以出栏了,所以很受左邻右舍的欢迎,我曾见那母猪下过几次猪崽,小猪生下时,老母猪都会小心翼翼的移动身子,生怕压了小猪,知道把奶对着还没有睁眼的小猪仔,数量少时,都有七、八只,生得多时,有十五、六只,母亲对它也是精心照料,知道它生崽辛苦了,接下来几天会煮些米,与干净的青菜拌一起给它吃,平时就吃些糠楂之类的。要是老母猪哪儿‘不舒服’了,母亲也看得出来,自己到兽药站配点药,或者做点什么土方子,吃了便好了,很少见村里的兽医给老母猪打过针,母亲常夸它‘挺争气’的,不用劳神。

  96年发大洪水,粮食都不够吃,很多人家把猪给卖了,到了97年下半年,猪价一下子就上来了,仔猪卖到12元/斤。记得卖猪那天我们全家起得很早,早上四、五钟,窗子外面就有邻居在嚷嚷了。老母猪也挺有灵性似的,看到这么多人来抱它的孩子,站起来用头一顶,发生‘吼吼’地叫声,它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母亲走过去与它说:“养了你就是想生几只猪仔卖点钱,你配合一下,别不高兴。”老母猪把头悻悻偏向一边,一边‘呼噜’地喘着粗气。我与父亲就抬称,母亲就收钱,那一次一共卖了好几千元,一家人乐呵呵的。

  就那样,十多年过去了,母猪成了家里的‘功臣’,我与小妹念书的费用多半靠它了。它也慢慢的老了,生的猪仔一年比一年少了,母亲就起心想把母猪卖掉,重新再从小猪中‘培养’出一头母猪来,说老实话,跟了我们这么多年,也作出了不少的贡献,都舍不得卖,特别是母亲,也是想了好长时间才决定把它卖掉。
  原先是想卖给一个邻村的人家,人家买过去自己养着,因为这时老母猪肚子里已经有‘怀’上了小猪了。但价钱没有谈妥,太便宜,最后就决定卖给镇上杀猪的汤屠户,我母亲自言自语,这人也真残忍,需要它的时候,就同家中的一员一样,现在不需要了,还不惜送去屠宰,内心有丝丝疚意。当汤屠户开着手扶拖拉机来的时候,我家地坪里已站了好多人,都说一只好母猪啦,生出来的猪仔又会吃,又会睡,长得快。围了很多人来看热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