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年,即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这年的状元第一名是邢宽,探花第三名是孙曰恭。据知情人士说,孙曰恭本是第一名的。本是第一名,为什么会跌落到第三名呢?原来是他的姓名。
明成祖朱棣皇帝从腥风血雨中走来,一朝良心发现,摒弃暴政,实施宽仁之政。他看到孙曰恭的试卷,文章写得不错,但“孙曰恭”这个姓名却引起他反感。“曰恭”二字可以合成一个“暴”字,这不符合他当时的政治理念。他往下翻阅试卷,见到邢宽的卷子,立即就说道:“孙暴不如刑宽。”这样就确定了邢宽为一甲第一。把孙曰恭放到一甲第二名也不可,念了邢宽,跟着念孙曰恭,邢与行音同,有行暴之义,需要有人隔开。于是,他点梁禋为一甲第二,把孙曰恭列为一甲第三名。
邢宽与刑宽同音,有刑罚宽松的意义,成为了幸运儿。
宋朝有一个皇帝姓赵名佶,史称宋徽宗皇帝,前面的章节也讲到过。
有一个地方长官吴倜,蒙大臣推荐,赵佶皇帝打算委以重任。
在加官晋爵之前,赵佶皇帝询问太师蔡京的意见。他问蔡京:“"卿曩居杭,识推官吴倜乎?今以大臣荐,欲除官。”
蔡京答道:“识之,其人傲狠无上。”
“傲狠无上”,这是非常严重的指控,尤其在皇上面前说这种话,简直是往死里推啊。蔡京为什么这样恨吴倜呢?原来,两年前,蔡京被罢官回到浙江杭州居住,纵容亲戚买卖川土特产时弄虚作假。而作为当地长官的吴倜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结果触怒了蔡京。蔡京这次是借机报复了。
蔡京如此回答,也把赵佶皇帝吓了一跳,他问蔡京:“何以知之?”
蔡京说:“吴知陛下御讳而不肯改,乃以一圈围之。”
赵佶皇帝听得明白。蔡京是说吴倜的“倜”字,是在赵佶的“佶”字上加了一圈围起来了。名字是可以改的,吴倜明知犯讳而不改,是不能原谅的。他默然不爽。
没有多久,吴倜不但得不到加官晋爵,而且原来的官职也被罢了,从此不再被朝廷所用。
题外话:蔡京平日好以字画中伤善类,到他被打倒时,有人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指他“即倉为宅”,控告他存有欲为人君不为人臣之心,因为拆“倉”字为“人君”二字。这可是一条叛逆之罪啊。
呵呵,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日期:2011-7-9 16:55:00
七十六、正
有些字令人颇感困惑。如“公”字,公本与私相对立,但“公”字偏偏有私心——“厶”——是半个“私”字。又如“鳳”字,鳳凰本是非凡之鸟,但“鳳”字分拆而言偏偏就是“凡鳥”。还有个“正”字,可分拆为“一止”,正确的东西却遭遇止步的命运。
一个“正”字,在清朝雍正时代曾掀起两场杀戮风暴。
大家知道,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即康熙下一任皇帝。他是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皇帝生前封他为雍亲王。他是怎样从康熙皇帝那里得到皇位的传承的?世人质疑之声不断,指康熙皇帝并未传位与他,他是篡改遗诏夺取了皇位。他即位后,销毁档案,篡改历史,现在已找不到他篡改遗诏夺取皇位的证据;因此,此案已是千古疑案。
“雍正”是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统历的名号,不同的皇帝当朝有不同的年号,一皇一号,也有一皇多号的。年号大都如意吉祥,取义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清朝首任皇帝以“顺治”为年号,有顺利治理天下之意;第二任皇帝以“康熙”为年号,有万民康宁、国家熙盛之意。到了第三任皇帝,则以“雍正”为年号,有“雍亲王得位之正”的意思,以此止人“得位不正”之口,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无关。他向世人传递的信息是:天下从此以我雍王为正,不再吵闹,不再折腾。
此“正”字,正是正了,但有“一止”之义,雍正皇帝对此耿耿于怀。“正”字,你不能说,因为有“一止”之义;“止”字,你也不能谈,因为有“正”去了头之义。
雍正皇帝上台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倒了两大重臣,一是年羹尧,二是隆科多。祸及池鱼,汪景祺与查嗣庭成为案中之案。
官兵在查抄年羹尧住所时,发现了一本手稿《西征随笔》,是秀才汪景祺写的。雍正皇帝细心阅读这本手稿,当读到“历代年号论”这段文字时,勃然大怒。
汪景祺在“历代年号论”这段文字中,历数年号中有“正”字的皇帝的“一止”之祸。金朝海陵王改年号为“正隆”,六年后在内乱中被杀。金朝哀宗皇帝改年号为“正大”,九年后国破山河损,苟延残喘三年,自缢身亡。元朝顺帝改年号为“至正”,二十八年后亡国,改朝换代为明。明朝英宗皇帝改年号为“正统”,十四年后,遇土木堡兵败而被俘。明朝武宗皇帝改年号为“正德”, 是个无道昏君,荒淫暴戾,怪诞无耻,在位十六年,溺水后得病身亡,终年才三十一岁……
雍正皇帝批示:悖谬狂乱,斩首枭示。
日期:2011-7-9 17:02:00
结果,汪景祺之头颅被斩离身体,高挂门楼之上。又诛连家属,他的妻子被发配黑龙江,给穷困士兵当女奴;他的亲兄弟、亲侄等在职者一律革职,不在职者不能任公职。十年后,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皇恩浩荡”,汪景祺的骷髅头在门楼之上被取了下来,才得以身首合葬。
现在我们见到的《西征随笔》,里面已见.不到 “历代年号论”这段文字,不知为什么。
另一边厢,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由隆科多举荐入阁的一名官员。因为有这重关系,隆科多被打倒了,在中国的政治斗争中他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罪责追溯:雍正四年秋,查嗣庭出任江西乡试主考官,他出的考题第一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第二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出自《周易》;第三题“其旨远,其辞文”——出自《周易》;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出自《诗经》。第二试题有“正”字,第四试题有“止”字,犯了雍正皇帝的忌讳。据说,还有一道题名为“维民所止”—— 出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有人以此状告他“维止”二字有“雍正”去头之意。
查嗣庭被判处凌迟处死,但于雍正五年五月先死于狱中。雍正皇帝批示:戮尸枭示。“戮尸枭示”是什么意思?“戮尸”,不是“鞭尸”这么简单,是要砍杀尸体,弄得体无完肤;还要暴尸街头,公示大众。
诛连无辜,是中国封建皇帝惯用的伎俩。案件诛连查嗣庭的子侄,十六岁以上判斩刑,十五岁以下被流放3,000里外。查嗣庭的所有财产被没收。另外,查嗣庭、汪景祺都是浙江人,雍正皇帝因此迁怒于浙江考生,下诏停止浙江区的乡试、会试,三年后才得以恢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