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20节作者:
中国倒爷 日期:2011-06-06 14:12:39
第十四章 我在高尔基过新年
前天晚上熬夜看了法网李娜对斯齐亚沃尼的决赛,李娜的表现真棒,她精湛的球技,率真的个性,特有的幽默和松弛,交流自如的英语,自始至终的微笑彻底征服了我。继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丁俊晖的准度后,李娜代表了中国的力度!比赛总会要分出胜负,不管谁输谁赢都要从容面对,输要输的起,赢要放的下,这一点李娜做的很好。李娜的获奖感言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朴素而简洁,她没有贬低对手,相反,给对手以足够的尊重,让人听着舒坦,亲切,自然。李娜的成功为这个炎热的夏季带来了一丝凉爽,让人们焦躁的心变得稍稍安稳,谢谢你,李娜。
好几天没更新了,很对不住大家,近几天有些杂事,心情有点乱,现在恢复平静了,所以继续写我的故事吧,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为我加油吧。
顺便说两句,烟台这几天的天气特好,我到周围的几个小城市转了转,非常漂亮。山清水秀,蓝天 碧海,烟台绝对是适于居住的城市。市内220万人口,加上周围县市共计690万,人不多也不少,既不拥挤,又不冷清,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里。烟台眼下正是采摘樱桃的季节,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卖樱桃的吆喝声。不说了,言归正传,进入我的故事。
我和瓦洛加、尼娜约定今天去高尔基市内逛逛。
高尔基是俄国第三大城市,始建于1221年,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地带,奥卡河和伏尔加河的交汇处。十月革命前,这座城市叫下诺夫哥罗德,与上游的另外一个城市诺夫哥罗德相区别,后来改为高尔基市,苏联解体后又改回下诺夫哥罗德。
也许是俄罗斯与中国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缘故吧,当新旧政权更替时,新当权者上任后玩的三板斧如出一辙。旧的东西无论好与坏,常常是被新的执政者全部抛弃,甚至是毁灭。
先先说咱们中国吧,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何等雄伟,壮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言高啄;钩心斗角。盘盘焉,群群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雯何虹,不知西东。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就是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居然让项羽一把火烧了。其实,无论秦王功过与否,这些建筑是无罪的,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时代的缩影,是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可惜前人不知道这些,只会烧,只会毁灭。
时光转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人也开始重走楚人焚烧阿房宫的老路。在很多城市列宁的雕像和遗迹被移走,甚至是拆除,受之株连的当然还有高尔基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九十年代,似乎是俄罗斯从左向右疯狂过渡的时期,去社会主义俨然成了社会的一种共识,许多城市一股脑地改名,列宁格勒改成圣彼得堡,斯维德洛夫斯克变为叶卡捷林堡,高尔基回到了原名下诺夫哥罗德。
俄国人对苏联的厌倦让我们这些中国人很不理解,要知道,中国有太多太多的人对苏联怀有特别的情结,他们对苏联的喜爱和崇拜简直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反观俄国人,对苏联的解体表现地极其冷淡,似乎没有怀念,倒是一种解脱。有一次,在圣彼得堡火车站取货,我同一旁正在取货的一个俄国商人闲聊:你觉得现在好呢,还是以前(苏联)好?了解俄国人的想法,一直是我的好奇所在。他的回答非常干脆:当然是现在好。过去,你想干什么,人家不让你干啊。现在,我可以干我自己的事了。言外之意,他现在自由多了。
如今的高尔基市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也发生了改变,去高尔基化就是一个例子。过去随处可见的高尔基雕像已不多见,以高尔基命名的街道,博物馆,学校也所剩无几,高尔基的影响力已今非昔比。高尔基,这位与列宁同时代的革命作家,现在的命运和列宁多少有点相似,墙里开花墙外香。在俄罗斯极少被提及,甚至被很多年轻人视为罪人,因为在一部分年轻人心中,十月革命就是一场错误的运动,是俄罗斯开始落后于西方的罪魁祸首。
瓦洛加和尼娜今天一大早就来到了我住的招待所,今天他俩就是我的私人导游。地球人过年的习俗真的是大同小异啊,与中国人一样,俄国人也喜欢在过年时穿新衣服。瓦洛加和尼娜今天从里到外,从上到下装扮一新,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尼娜,头戴一顶雪白的长毛貂皮圆帽,上穿一件棕色的皮夹克,下身内着一条薄薄的黑色连体袜,外配一条黑色羊毛短裙,一双黑色长筒皮靴,如同寒冬里绽放的一株腊梅,娇妍夺目。我住的招待所距离古老的下伏尔加河沿江大街不远,于是我们决定步行走过去。
高尔基有很多古迹,其中最有名的是克林姆林宫,这是个建于十六世纪的建筑群,在建造规模上虽不及莫斯科,但建造历史却更早。里面最有名的建筑是建于十七世纪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教堂以及德米特律耶夫斯基塔,这里保存着下诺夫哥罗德历史建筑博物馆没有的陈列品。我们沿着克林姆林宫大街走进这座宫殿,里面很大,到处是树木和被厚厚积雪覆盖着的草坪。建筑物错落有栉的分散在宫殿的各个角落,由于中午就要闭馆,我们只能走马观花,看个大概。从克里姆林宫出来,我们来到大波可洛夫斯克大街,这是条步行街,属老城的一部分。大都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除了古建筑,这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现代雕塑。置身于这条大街上,古老与现代,历史与当今相互交融,浑然成为一体。出了古街,向北走不远就是伏尔加河了。我们站伏尔加河岸边,前面是冰雪覆盖的伏尔加河,脚下是气势宏伟的切卡洛夫台阶,这些台阶从下伏尔加沿江大街一直向上延伸到上伏尔加沿江大街的切卡洛夫雕像,总台阶数达到了560个,尉为壮观啊。
从最高处的第560级台阶拾级而下,一直下到伏尔加河接近冰面的地方。河面很宽,孩子们在冰面上相互嬉戏玩耍,好不热闹。我们三个大人似乎也被这种欢乐气氛所感染,一起加入到孩子们的行列中,在光洁的冰面上,你追我赶,摇摇晃晃地跑起来。疯够了,跑累了,到河边的小吃店吃点快餐,我们要了用黄油炸的鸡腿,面包,沙拉,红菜汤,吃的又甜又香。吃过午饭,我们又去商业街逛了逛,没多会儿,商店悉数提前关门,大家都准备早点回家过年了,我们的一日游也到此结束。在繁华的大街拐角,有个大门,门里面是个大型露天市场,我突然想到老李,他会不会在这儿,他过得还好吗?我想去找他,但瓦洛加告诉我,市场放假了,十天后才会开门。我和老李的第一次会面就这样夭折了。
在沿江大街的一家花店,瓦洛加买了三枝鲜花,然后扎成一束,送给尼娜,在俄国,送礼送单数,这与国内刚好相反。别小看这三枝花啊,纯荷兰空运而来,价格正经不菲呢。尼娜接过花,那个乐啊,抱着瓦洛加就是一顿狂吻,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干脆走到花店外面。
从花店出来,我们拐个弯回到我住的招待所,拿上我的礼物。之后,坐无轨电车到瓦洛加父母家。
瓦洛加的父母住的是一栋小高层,也就十一层高吧,但楼房很长,有好几个单元,这样的房子在俄罗斯特别常见。我们坐电梯到八楼。刚出电梯,瓦洛加就喊开了:“爸,妈,开门,我回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