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19节作者:
中国倒爷 Граница между СССР и КНР тогда проходила по реке Уссури вдоль китайского берега, а не по судоходному фарватеру, как того требует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практик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рубеж так и был обозначен на наших топокартах, которыми мы, офицеры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го военного округа (ДВО), пользовались в то время – вплотную к китайскому берегу.
苏联和中国的分界线是沿着乌苏里江中国江岸一侧划分的,而不是沿着航道划分,当时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在我国的地形图上国界也是这样标定的,我们远东部队的军官当时就用的这个地形图—分界线紧贴着中国一侧。
Время было неспокойное. В КНР вовсю шла так называемая «культурная революция», и на границе постоянно происходили конфликты с беснующимися хунвейбинами (учащаяся молодежь) и цзяофанями (рабочая молодежь), выкрикивающими лозунги «великого кормчего Мао» и размахивающими его цитатниками в виде красных книжечек размером с карманную записную книжку. Все происходило прямо на льду реки, но до стрельбы дело никогда не доходило…
当时并不平静。中国大搞所谓的《文化***》,在边界上我们与红卫兵和造反派经常发生冲突,这些人高呼‘伟大舵手’的口号,挥舞着记事本大小的红本本。一切都只发生在冰面上,直到射击冲突件发生。
中方观点,以下摘自《百度文库》: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从1960年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造事端。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尤其是1968年发生苏联入侵捷克事件后,中国认为苏联提出的“有限主权论”是对一个国家主权严重的侵犯,正在经历文丨革丨内乱的中国开始了对苏进行备战。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余起。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仍无收敛。终于1969年3月,一场震惊世界的冲突爆发了。
历史已经过去,没有多少人再去关注两国的政治,对于百姓来说,衣食住行才是父母,过去的军事冲突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旅途中消遣寂寞的笑料和故事。
火车开的不快,从莫斯科到高尔基不到五百公里,但足足走了九个小时。到达高尔基时,天快黑了。出了火车站,我,瓦洛加和尼娜去坐有轨,高尔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破,街道破,交通工具破,建筑物破。那天,狂风夹着大雪,漫天飞舞,打的我睁不开眼睛。在到达彼得堡的这段时间里,从未刮过这么大的风,看来彼得堡和莫斯科无论在哪些方面都要优于其它城市,包括气候。
我们站在冰天雪地中等候着有轨电车,寒风中,尼娜冻的嘴唇直抖。瓦洛加赶忙抱住她,试图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她。过了很长时间,有轨姗姗来迟。 等候多时的人们也没有以往的谦让,一拥而上。这是一辆老式的有轨车,车厢很短,外形圆乎乎的,像大熊猫,犹如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有轨电车,座椅是木制的,油漆开始脱落。车子没走多远就抛锚了,这是一段上坡,由于大雪覆盖了铁轨,轨道太滑,车子无法前行。我们只好下了车。这时候,天更暗了,能见度很低。于是,我们决定打车,可能新年将至,人们都想早点儿回家吧,打车的实在太多,我们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如愿以偿。想到第二天才是初夕,我决定暂时先找个招待所住下来,不想太早地打扰瓦洛加的父母。出租车先把尼娜送回家,之后把我送到高尔基建筑学院招待所。
来俄国之前,我曾联系过这所学校,如果不去彼得堡的话,十有八九就到这所学校进修了。招待所是栋五层的矮楼。我拿着从学校开来的介绍信,很快就办理好入住手续,房间与彼得堡的类似,布局,设施都差不多。苏联的建筑都是一个设计标准,大同小异。我到招待所的时候,食堂已经关门,无奈只好在楼下买点面包牛奶充饥。我的房间在四楼,简单洗漱完毕,脱衣睡觉。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真的累了。想睡又睡不着,因为窗外风太大,那风声就如同受伤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声,让人听了胆颤心惊。在这空旷寂静的楼房,在这狂风恕嚎的黑夜,我显的是那么孤单,甚至有点无助可怜。
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早晨一睁眼,窗外阳光灿烂,昨天阴霾的天气一扫而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