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第27节

作者: atong243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6-08 07:36:33

  2,10,路见不平一声吼(3)——《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大伟,谢谢你的好意,没事的,我就把这当成是一次向各位师傅学习请教的机会,剪得不好,请各位高手多指点。献丑了。”苏丹俊感激地看了一眼金大伟,又拱手朝围观人群致意,然后一摇一摆地走到周师傅的案板前,拿起放在那里两个多星期的那块布料,双手一抖,将布料展开,老练地对折起来,再往外一飘,布料便平展展地躺在了案板上。苏丹俊拿起朱爱华写的那张尺寸纸,心里略微暗算了一下尺寸,一手取尺,一手执画粉,在布料上划出了第一笔裁剪线。

  围观的人群见状,一时都安静了下来,不管是会裁剪的老师傅,还是不会裁剪的学徒工,都全神贯注地看着苏丹俊的手上下翻飞。看着,看着,大家渐渐地兴奋起来,毕竟是在服装厂,即便是不会裁剪技术的人,由于平时看得多了,基本上对裁剪技术的好坏都能看出点门道来,因此苏丹俊才在布料上画出第一片裤片,还没有动剪刀,周围已经是一片叫好声,惊喜声:
  “天哪!小苏还真会裁剪?”
  “奇怪,他是跟谁学的?”
  “他进厂才几个月,怎么就学会了裁剪?”
  “他家父母是干什么的?不会是进厂之前就会裁剪吧?”

  “小苏家父母都是老师,哪里会什么裁剪。”
  “真是真人不露啊!”
  “后生可畏啊!”
  苏丹俊对于大家的议论充耳不闻,全神贯注地对付着手下的布料,就像在考场对付考试一样。他的心跳得很快,虽然才画出了第一片裤片,由于紧张和压力,胳膊窝里已经冒出了一阵冷汗。画出第一片裤片,他放下尺和画粉,盯着这片画好的裤片在心里又核对了一遍,确信没有问题了,这才果断地拿起剪刀,麻利地“咔嚓,咔嚓”剪了起来。
  他将裁剪好的前片裤片放到布料上,在此基础上,画出了后片裤片,随即,手起剪落。四片裤片剪完,大势已定,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人们想观看周师傅的表情时,这才发现周师傅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离开了现场。苏丹俊这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朱爱华走过来帮忙收拾剪好的裤料,边收拾,边向苏丹俊道谢。
  从此以后,苏丹俊靠裁剪书自学掌握裁剪技术的传奇故事在厂里传开。苏丹俊掌握了基本服装裁剪和缝纫技术之后,对服装的兴趣愈发浓厚起来,甚至想到了打破常规,设计一些不同款式的衣服。他发现,当时市场上出售的所谓时装,不过是在衣领、口袋、腰身、衣袖等部位做一些变动而已。受此启发,他在看电视、电影的时候,就会注意那些演员的服装,一旦喜欢上了某一种款式,就会仿制出来。这样一来,他做的衣服大受年轻人喜欢。因为不管什么时代,年轻人都喜欢与别人不一样的奇装异服,细节上做得好不好,并不很在意。

  “老爸,你这等于是从服装裁剪过度到服装设计了,你后来怎么没有在服装设计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你要是能成为一个服装大师,那也很了不起的啊!”喜欢漫画的一武似乎有点为苏丹俊错过了这条发展道路而感到惋惜。
  (未完待续)
  2011-6-8
日期:2011-06-09 07:43:05

  第三章,智慧选择——《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1,卑微的希望也遭破灭
  苏丹俊喝了口茶坦然地说,“我们那时候哪里会想到这些。1978年的时候,咨询不发达,不像现在这样有网络,有电视,什么东西足不出户,都能知道。当时我们家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更何况,那时候,国家还不对外开放,对于国际上的信息,一般老百姓根本无从了解,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连服装设计师的概念也不知道,总以为做衣服嘛,不管做得多么好,不过是个小裁缝而已,不可能有什么大出息,心里是很有些看不起的。”

  主要还是观念问题,苏丹俊记得最让人心酸的是服装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没钱的替人做,有钱的有人做。”也就是说, 只有穷人才替别人做衣服,有钱人都是请别人为自己做。没有学服装技术之前还不觉得,学了之后才明白,做裁缝实际上是个苦差事,平时还无所谓,一旦到了冬天,那个日子可不好受。当时环境不好,冬天房间里没有空调,手指冻得僵硬了,还得一针一线替他人做嫁衣裳。尤其是到了每年的腊月里,别人年前都欢天喜地筹备年货,他却为了赶在大年初一之前替人把新衣服做好,往往要连续半个多月每天赶工到深夜,寒冬腊月,那滋味实在不好受。

  尽管当时苏丹俊没有想到要成为一个大设计师,还是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服装技术,得到服装厂的重用。可是他的这个心愿也很快破灭了,在书记和厂长的眼里,一个学徒工掌握了裁剪和缝纫技术根本不值一提。一次,在举行厂庆大会时决定表彰一批先进工人。书记在筹备大会上明确宣布,这次评选采取民主集中制,各车间的先进工人由各车间工人民主评比产生,然后集中报厂部批准。尽管苏丹俊在车间里得到了全体工人的一致推荐,可报上去之后却还是被刷下来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名书记的亲信。苏丹俊这才知道,在厂领导的心目中,民主集中制的真正含义:民主是形式,集中才是本质。

  随后,苏丹俊听说厂里的裁剪车间需要增加人手,他又满怀希望地向书记提交了书面申请报告,说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了裁剪技术,希望从缝纫车间调到裁剪车间去进一步提高裁剪技术。说实话,苏丹俊这话也不全是真的,他想去裁剪车间的主要原因是嫌缝纫车间的缝纫工太幸苦,每天上班八小时,手脚都要忙个不停,而裁剪车间却舒服很多,八个小时最多有四个小时的活干。
  裁剪车间的工作比缝纫车间的工作轻松,即便是对服装技术一窍不通的书记也一清二楚,因此书记毫不客气地否决了苏丹俊的申请,还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地教育他要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要像雷锋同志学习,愿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他钉在哪里,就要在那里闪闪发光。几天之后,书记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去了裁剪车间。
  这件事极大地打击了苏丹俊继续学习提高服装技术的热情,同时也毁灭性地摧毁了他对服装厂的归宿感,他终于明白,只要他一天不把自己堕落成书记的亲信,不时常给书记送礼,每天下班后像小弟跟着黑社会老大一样跟在书记后面混,他在这个厂里就一天没有出头之日。不管他再怎样提高服装技术,他在服装厂里的位置都可能永远只是流水线上的一名缝纫工。
  “姑父,你前面说,你当初想学裁剪的动力之一,是为了学会裁剪技术之后方便找女朋友。你学会之后,这个目标达成了吗?”巴蜀一郎见姑姑不在现场,饶有兴趣地小声向姑父苏丹俊提出了这个问题。
  (未完待续)
  2011-6-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