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讲古代的奇异方术-正史有载》
第5节

作者: 天问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过了不久,魏君忽然生了一个对口疮,那时他才来向王亭之问计,而且坦白前情。原来他终於按捺不住,依报纸广告去拜师,既登门,但见一红光满面,须发皆白的老人,自称某公,室中有三四个莺莺燕燕,令魏君目眩。
  以後的事便不必细说了。总之,魏君因此花了十多万元,在六十年代,已经可以买一普通大厦单位。最惨的是,魏君不断服药,终於便弄到生对口疮,即是在颈後对正口部的地位,生一漫肿无头的阴疮。
  这宗小事,恰足以作为好此道者的监戒。因为时至今日,仍有这类广告。
  日期:2010-6-20 9:51:00
  清微派雷法

  正宗道家的炼神养气,可以看成是吸收大自然的能量,用来补充人体的天然消耗。
  王亭之在夷岛结识的那位苏海雷教授,就曾示范过三两次「炼雷」的功法。
  凡「炼雷」,必在春天,由惊蛰那天开始。先烧符结坛,不过所结的坛亦很简单,只陈设一张矮几,几上烧一枝檀香,陈列一盏清水,除外便只有一盏油灯。油灯的作用,其实亦只是用来便於烧符。
  结坛前,苏海雷只在坛後默坐,口中念念有词,良久,才取出几张符籙,在坛前焚化,一边烧符,一边结印念咒。据苏海雷的说法,这些咒语,跟「东密」做「护摩」时的咒语类似。连他也不明白,为甚么中国上茅山的咒,会跟源自印度的咒语相同?
  烧符籙毕,又复静坐片刻,然後便两手结著剑印,在坛前走「禹步」。
  「禹步」的步法,是闭著气,围著坛来游走,大致上是将一圈的路程分为三十六步七十二步,行到甚么步位上,便要作与那步位相应的赞诵。有时还要挥动手印,或者叩齿三十六通,游走之时,又分顺行与逆行,即绕坛右转,或者绕坛左转。
  奇怪的是,这些步法,跟密宗的「金刚步」又有相似之点。是故当苏海雷作「禹步」之时,王亭之愈看愈觉得奇怪,不明白这些中印文化究於何时交流。
  「禹步」一番之後,便站在坛後,将右手的剑印压著左手的剑印,一直闭目养神。等候良久,待电光一闪之时,便见他用丹田来呼吸了,至雷声一响,苏海雷便立时拔出右手的剑印,向天一指,然後又见他小腹微动,王亭之便知道他这时是在运行气息。

  这样一直炼了两小时,雷声响过十次八次,苏海雷便便静坐收功了。
  收功之後回到内室,他叫王亭之摸他的手,果然两手烫热;他又叫王亭之摸他的足心涌泉穴,也烫热。他便对王亭之说:「密宗不及道家的地方,就在这里了。密宗没法子吸收春雷的能量,只能炼自己的内气。」
  苏海雷学过「东密」,又学道家,他一直认为道家的炼气比「东密」高,屡屡劝王亭之放弃密宗,作道家修炼。王亭之闻言,不禁莞尔。当下便跟他讨论「五雷都功」,他兴致勃勃,说这功法到高一层次时,手指便随著雷声放出电光。
  後来苏海雷去北京住了几个月,回夷岛时向王亭之透露,说他在北京已找到了一个女朋友做道伴,一齐炼「雷法」,如今手指已经可以发光了。他於晚间又作了一次示范,果然有时指尖可见微弱蓝光。他很得意,自许三年後定然有成,可以复原清微派的雷法,因为如今上茅山的道士都不懂这功法了。
  日期:2010-6-20 9:52:00

  张灿治袁世凯心疾
  道家的雷法,盛於宋代,海南人白玉蟾称为宗师,他常佩雷印於手肘,用以印盖符籙,是故便成为这一派传承信物。
  到了民国初年,太仓道士张灿,号清阳子,还传得白玉蟾的雷印,传说他能指挥风雷,策役神将。可是自此而後,雷印即不知所在,於是白玉蟾的神霄派灯传便似已绝。
  至於上茅山清微派,据苏海雷说,只有一位已退休的老道长,还约略知道清微派的雷法,而上清宫的道士,对此法则已茫然。
  可是在北京,却有一位俗家,忽然自称为雷法的传人,趁著特异功能的热潮,崛起於京市,设诊所为人医病,据说颇有成效云云,但这位俗家却可能是属於神霄派,因为他学的是武当山的法,同时尊白玉蟾为祖师。

  关於张灿,传说袁世凯即曾请他治病。那是袁世凯窃国称帝以後,可能由於神明内疚,於是忽得心疾,便怀疑当中有鬼怪,於是请张灿来行五雷法。
  据当时的人记述,张灿结坛作法之时,庭前一棵柳树忽然应声断折,有些人还说见到黑气飘出墙外。这么一作法,袁世凯的心疾便好了,这是否精神疗法,不得而知。
  然而据王亭之所知,道家的功法,惟雷法一门有特别传授,专教人如何治病,张灿的作法则似跟雷法治病不类
  日期:2010-6-20 9:56:00
  宋代茅山祖师白玉蟾
  宋代身兼上下茅山两派祖师的白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原籍福州闽清县人氏。他的祖父葛有兴给朝廷派到琼州去做教官,从此落籍,到长庚出生便已是琼州第三代。那琼州,即是如今的海南岛,在宋代时是天涯海角穷乡僻壤之地。葛家本非富有,流籍在此蛮荒,过得一代便已贫困不堪。他父亲名叫葛振业,是个穷秀才,娶土人女为妻,仗著教几个小小童蒙渡日。於宋光宗绍熙五年三月十五夜,忽然得梦,有一道人以一枚白玉蟾蜍相授,梦醒,夫人已产下一子,因便名此子为长庚,乳名玉蟾。

  然而才过得四年,那葛有兴跟葛振业父子二人相继病逝,余下长庚母子两个,好不凄凉。那母亲便带著长庚去改嫁了,说也奇怪,改嫁的那人家恰恰姓白,因此便将葛长庚之名索性改为白玉蟾。
  那白姓人家听见白玉蟾应异梦而生,因此也肯栽培他,给他供书教学,到了他十岁那年,塾师说他读书长进,作的诗也精通,主张送他到广州去应童子科,白家也欢喜,便张罗旅费,托行商的乡里带他去应试。端的是满怀希望,望子成龙。
  那时的考试制度很讲究世族声望,师门来历,如果系出名门,或者是名儒的弟子,便很容中式,如若不然,那就真要凭命运安排。
  且说那白玉蟾去应童子试,试官一见这琼州乡下仔,心中已不高兴,於是便以「织机」为题,命他赋诗。这题目已明欺他是小户人家乡下仔。白玉蟾得题,应声吟道──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疋,日月双梭天外飞。」
  试官一听,好大口气,日月都只是你的织梭,整个虚空都只是你织出来的一疋布,於是拍案喝道:「好一个狂生!」

  那白玉蟾给试官一喝,心知中式无望,便退出试场,随乡人回家了。白家一听考试不中,也不问情由便打了白玉蟾一顿,真的冤哉枉也。从此便不再教他诗书,只著他看牛耕田。
  到了十六岁,白玉蟾离家,带著老母给的三百文钱,白家的一柄雨伞,几件随身衣服,便渡海至漳州,从此在闽西粤北一带流浪,还做过卑田院的乞儿,後来储得点盘缠,便上江西龙虎山去,想入张天师门下。那些知客道人见他衣衫褴褛,随便给点冷饭,招待他住宿一夜,便赶他下山。
  原来在白玉蟾以前,上茅山并无画符噀水、驱邪治鬼之法,只一味修真,及至白玉蟾之後,上茅山才有神霄派,跟龙虎山张天师分庭抗礼。接著,连上茅山原来的清微派也用雷法来画符作法了。当日龙虎山的知客道人若有慧眼,肯把白玉蟾收留,那么,这奇才便已入张天师门下。
  那白玉蟾果然利害,先学到上茅山的雷法,後来还拜南宗四祖陈泥丸为师,又学到丹法,不久也就名动帝都,受到宋理宗的赏赐。据道门记载,他曾经在王公大臣面前,用雷法召来仙女。其时正作夜宴,各人正顾饮得高兴,忽地庭前天际拥起祥云,只见四个仙姬正踏云而来,於是个个停杯,人人惊讶。
  他们眼见仙姬是朝著庭院飘来,却忽地祥光一闪,仙姬却转一个弯又飘上天了。这时,却只听见白玉蟾跌足呼道:「可惜可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