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讲古代的奇异方术-正史有载》
第47节

作者: 天问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术士虽布眼?,有时候也要有急才。像前面说的故事,那个在北京佛堂的相士,实在缺乏急才,以致一味依眼?的报告办事,由是声名受损。
  《清裨类钞》所载的一则故事则不然,故事中的江湖相士实有急才。 故事说──在当日北京有一个在街头摆摊的相士,一向负有盛誉。有一日,一个胖头胖面戴锦缎瓜皮小帽的客人来帮衬,术士见其衣饰整洁,兼且相貌不俗,於是一味奉承,说他目前虽是个小京官,但前途却无限云云。他一边说,这客人便一边微笑,句句嘴都不搭,相士见到,心中十分不是味道。

  正在这时,相士的眼?来到,同相士打讯号。相士知道讯号是说来客乃一喇嘛,这回真的不好了,如何可以转弯?
  这相士真有急才,只见他一手扯?来客的衣襟,一手揭开来客的锦帽,露出一个光头。那相士说:「你骗我,我也骗你!」这时围观的人立刻哄然,那喇嘛拨开相士的手,急急遁走,围观者无不称赞相士的相术如神。
  相士之所为,其可谓点媸成妍。然而此亦正是江湖术士的伎俩。
  所以亲眼所见尚未必为真,若耳食之言,更适足以为术士张目耳。
  日期:2010-6-30 22:27:00

  相法的局限
  任何术数都有它的局限性,王亭之对术数的态度是,相信其术,可是亦知其局限,如是便能不陷於迷信,且能善用其术。
  以前述种种相士的骗术为例,无非是利用顾客根本不明术数的局限,是故始能受其所愚。
  相术的局限,在於相法须跟杜会环境配合。在封建宗法杜会,「一言堂」受到尊重,所以老人法令纹深便代表威权(法令纹是鼻左右两侧下弯至下领的纹?),所以相书称之为「金缕」,纹深则主敦重严肃,然而若在今日的香港,後生仔早已将老人视为「老饼」,法令纹深的老人,何权威之有耶?
  又如八字眉,古代相学家视之为福薄。古诀云相由心转
  人的神宇既然跟涵养有关,那么,当人的气质改变时,其人的神宇亦必同时改变。许多故事说人能行善即改相格,其实所改变者实为押宇而已。
  所以亦不只行善可以改变神宇,甚至连读书都可以改变神宇。三国时吴国的吕蒙,出身流氓,後来受孙权之劝而读书,整个人的神字立即改变,於是孙权称赞他道:「非复吴下阿蒙矣!」──这句话等於说,「再不是尖东的阿蒙仔了。」是则当日的阿蒙,其行为举止盖可知矣。但一旦修心,气质却能改变,是之谓「貌由心生」、「相由心转」。

  相貌的转变虽由心,实际土心所改变的并非相貌部位形格。眉短疏的人,修心亦不能令眉浓长:鼻扁的人,修心亦不能今山根高耸,然而由於气质改变,押宇改变,所以虽眉疏鼻扁如故,可是看起来却令人觉得另有一番气象,「非复吴下阿蒙。」
  是故但能修心而不畏祸福,则押宇必能改造过来。一旦神宇变好,则必得道多助。这个道理,绝非江湖术士侈谈「改命」之辈可知。「两眉如八字,男客亡、女不正。」这亦是配合古代社会环境的说法。因为眉如八字的人工心计,在古代社会,工心计的人,时间一久即不容於乡里,因此非远走他乡不可。至於女人工心计,那就自然「不正」了。可是若在今日,工心计的人反而可以大富大贵,而女人利用心计向上爬,成为女强人,亦不能称之为「不正」也。

  然而古代传下来的相法,所据者尽是古代社会环境的配合,所以持古书古诀来看相,每每失於死板。这死板便即是很大的局限性了。业者无法突破局限,是故便只能出术,「轻拷响贾」以愚人。
  日期:2010-6-30 22:28:00
  相形不如相心
  先秦时,荀子著有《非相》篇,有两句话说得很精采──「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这是用「心术」来相人,是其可谓得相法神髓了。
  人的心术,决定了人的行藏举止。所以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便会作出不同的决定。有人厚道、有人睚毗必报。这种心术便跟社会环境无关了。由是古人才特别重视「相心」。

  可是能相心术,亦必须配合社会环境然後才能断言其际遇。因为有些杜会利於尖刻,称之为精明,有些社会则利於敦厚。像明代末年,凡敦厚的大臣反易惹祸,而尖刻者则易权倾一时,那就是末世的社会风气了。
  然而真能擅长相人的人,必擅长观心。楚国有人善相,楚庄王向他问相法,你猜他怎样回答:「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也,能观人之友也。」所谓「观人」,即是由行藏举止以观其心术,由其所结交的朋友来观其心术。这就跟光是按形格部位来「相人」不同。
  所以唐代皮日休斥责当时的相士道:「有诞妄之人,自称精子卿、唐举之术,取其金则易於反掌矣。有能以圣贤之道自相其心哉!」这即是重心术而轻形格之论。喜欢看相的人,不可不知。
  相人的心术,可由「相神」得之。神也者,不只是看人的眼神那么简单,虽然,由眼神亦可知心术。如孟子所言,若人的心术正,则双眼明朗,若心术不正,则眼神恍惚。但眼神却不可以代表「神」。
  神,是人的意志、情绪、涵养、心计等因素的综合表现。若人於环境突然转变时,表现得意志动摇、情绪激动、涵养不深、心计百出,则其人之神可谓不足道矣。

  梁代时,傅昭尚为小儿,而当时的大官袁顗却偶然来到他的书室,傅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於是袁顗乃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这就是相人之神了。盖若普通小儿,一旦知道大人物来到,尚岂有不踧踖不安、手足无措者耶?此即所谓「六神无主」。
  日期:2010-6-30 22:29:00
  敦珠法王的神宇
  古人相神,有两句话很精彩──「恢然远视,若秋日之照霜天;巍然近瞩,似和风之动春花。」

  秋日照霜天,即是一片明澈;和风之动春花,即是一片祥和。斯可谓得之矣。虽居下位亦必能发达。香港有一位富翁的相格,人虽嫌其寒削,可是其神宇却真明澈祥和,可谓「抵佢发达」。一般相士称其为鹤形、鹭形,只是皮相之谈耳。
  然而这两句话却还须补充一下。
  神宇明澈,是由远视之而得的感觉。盖自远望之,其人「恢然」,即是毫无作态,举止自然,但由其自然举动,却令人觉得其明澈。明澈者,即是爽朗明快,器宇大方。
  坤宇祥和,是由近观之而得的感觉。盖自近观之,其人「巍然」,即是身不动摇,举手投足之间毫不轻薄。然而其人虽巍巍然坐如泰山,却感觉不到他的压力,但觉其和蔼可亲,是则称为祥和。
  王亭之一生观人神宇,唯西藏密宗甯玛派的法王敦珠无畏智金刚足以当此两句话。敦珠法王远视之自有威严,但此威严却无压力,近亲之亦有威严,而此威严却融於一片祥和之气当中,是故法王一生福厚,生前死後都有名望。
  相由心转

  人的神宇既然跟涵养有关,那么,当人的气质改变时,其人的神宇亦必同时改变。许多故事说人能行善即改相格,其实所改变者实为神宇而已。
  所以亦不只行善可以改变神宇,甚至连读书都可以改变神宇。三国时吴国的吕蒙,出身流氓,後来受孙权之劝而读书,整个人的神宇立即改变,於是孙权称赞他道:「非复吴下阿蒙矣!」──这句话等於说,「再不是尖东的阿蒙仔了。」是则当日的阿蒙,其行为举止盖可知矣。但一旦修心,气质却能改变,是之谓「貌由心生」、「相由心转」。

  相貌的转变虽由心,实际上心所改变的并非相貌部位形格。眉短疏的人,修心亦不能令眉浓长;鼻扁的人,修心亦不能今山根高耸,然而由於气质改变,神宇改变,所以虽眉疏鼻扁如故,可是看起来却令人觉得另有一番气象,「非复吴下阿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