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讲古代的奇异方术-正史有载》
第55节作者:
天问21 谶纬假托天命,讲天人感应、阴阳五行,预言国家兴废,人事吉凶。这样对当政者构成两种威胁:(一)统治阶级内部有人可以利用谶纬篡权作乱;(二)平民也可以利用谶语符命发动起义。因此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南朝宋孝武帝大明(457—464)年间、梁武帝天监(502—515)年间,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都曾下令禁止谶纬,但没有禁绝,直到隋初,经文帝、炀帝采取严厉禁毁措施,谶纬书籍才基本绝迹。《隋书·经籍志》说:“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至宋欧阳修《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札子》后,谶纬学说更是式微,其书籍文献多散失不传。
纬书是研究两汉神学天命思想的重要资料,因为对后代的宗教神学(特别是道教)影响较大,所以对研究两汉以后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据《后汉书·张衡传》及注文所载,纬书包括“《河》、《洛》五九,《六艺》四九,谓八十一篇也”。
《隋书·经籍志》说:说者又云: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谶,以遗来世。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又有《七经纬》三十六篇,并云孔子所作,并前合为八十一篇。
数字与张衡讲的一样,共有八十一篇。所谓《七经纬》包括《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
日期:2010-7-3 0:03:00
谣谶与字谜
谣谶制作,有一定的形式。因为它只等於是打字谜,而谜语制作固有格式者也。
有一个故事很可以证明这点。
刘宋元徽末年,有四位大臣用事,称为「四贵」,即是萧道成、袁粲、褚渊、刘秉。四人之中又以萧道成的势力最大。
当时有一个人名为卞彬,是萧道成的心腹,妒忌袁粲等三人掌权,於是便向萧道成告密说,近日有一童谣──「可怜尸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列管暂鸣死灭族。」
萧道成问他这童谣甚么意思,卞彬便解说道──「尸著服」,是「褚」字的「衣」旁;「孝子不在」是「孝」字去了个子,然後代之以「日」。这分明就是个「褚」字。
至於「列管」,那就是萧了。那就是指萧道成只能暂时掌权,死後则为褚渊灭族。
萧道成听了,点点头,说自会理会,及卞彬退下,萧道成大笑道:「这童谣是他自己造的!」卞彬造童谣时,便正依足字谜的方法,用「离合体」来扣「褚」字,用「寓意体」来射「萧」字。然而为甚么却会给萧道成看穿呢?正因为字谜作得太过精巧,若童谣出於儿童的感应,随口而出,那有如此精巧之理。
日期:2010-7-3 0:21:00
天人感应说童谣
前述种种关於世局更迁的谣谶,无论其为其为假,是否托名,是否为事後据历史伪造,都值得加以研究。为甚么呢?因为制造谣谶至少也需要有一些根据。这些根据是来自灵感,抑或来自术数,都可以留下来给後人评价,作为治乱循环的参考。
在《南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谣谶──
「可怜巴马子,一日行千里,不见马上郎,但见黄尘起。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
谣谶所言,是说王僧辩为陈霸先所灭,而陈霸先则为杨坚所破,中间牵涉到三代霸主的兴衰。──
「巴马子」是指王僧辩。他是四川人,故称「巴」(巴蜀);「马」牢上头隐藏「王」字,故称之为「马上郎」。至於「黄尘」,则谐音指「陈」。「皂荚」则为隋。
这则谣谶准确无比,所以连《南史》作者引用它时,都感慨地说:「然则兴亡之兆,盖有数云。」
是故连绝对不信鬼神的汉代名士王充,在《论衡》中也感叹道:「性自然,气自成,与夫童谣口自言无以异也。当童之谣也,不知所授,口自言之。」那就便即是「天人感应」的说法了。若以为谣谶皆为阴谋之士所造,那就未免过分科学,而不知人与自然间的交通。
日期:2010-7-4 18:14:00
《金陵塔碑文》
石刻谶碑之传往往千百年後才被後人发现,故亦不能视为政治阴谋。
近代发现的谶碑,最出名的便是《金陵塔碑文》。此乃民国十六年时拆除明代建於南京的「金陵塔」时所发现,谶文刻於石碑上,说是刘伯温的预言。碑文如下──
「拆去金陵塔,关门自己杀。日出东,月落西,胡儿故乡起烽烟。草弓何优柔,目睹江山落夷手。冬尽江南万古忧,繁华忽见瓦砾丘。回天一二九,引起白日结深仇,眼见日西休。」
追段碑文,是指中国内战(关门自己杀);日军侵略东北,成立满州国(日出东,月落西,胡儿故乡起烽烟);东北失守,蒋介石与张学良皆应负责任(「草弓」二句);日本全面侵华(「冬尽」二句);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回天」二句;注意「一二九」的预言,可谓奇准);日本失败(眼见日西休)。
民国十六年时,蒋介石初露头角,时为北伐的第二年,因此不可能是伪造谶碑企图作点甚么政治影响。加上「回天一二九,引起白日结深仇」的预言奇准,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十二月九日美对日宣战,这并不是可以胡诌得出来的。所以这段碑文,实在比《烧饼歌》还要有价值,只可惜它只预言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後的事便不提了。
日期:2010-7-4 18:15:00
有关香港的二首谶诗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曾有几首预言诗流行一时,这些诗,据说是一位罗浮山的道士所作,据三十余年前秋郎所撰的《香海异乘》,载有光绪末年一云游老道在陈冲卿处遗下的十余首谶诗,五首咏天下大势,五首咏广州,两首咏新会,两首咏陈?卿,另有两首咏香港。咏香港的两首谶诗曰──
「层楼高耸插云霄,车水马龙滚滚嚣,鲤鱼有日翻洋海,百载繁荣一梦消。」
「太平直上望天高,宇宙纷纷落玄毛,太息丑牛达乙木,不堪回首望鸿涛。」
这两首诗确实在四十年代流传过,绝非虚构。第一首是指日本占领香港,盖重点在於「有日」两字,「鲤鱼有日翻海洋」者,有日本人在鲤鱼门翻江倒海也。所以第一首谶诗应已属过去的事,「百载繁荣一梦消」云云,盖所指乃日木占领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日本占领香港为一九四一年,英人占港则为一八四一年,恰符「百载」之数也。
第二首则尚未有定论,解者均注意及「太息丑牛达乙木」一句,「乙丑」即是一九八五年。然而二十余年以前,则有人解「宇宙纷纷落玄毛」一句,谓「玄毛」可能是核子辐射尘,於是担心一九八五年会爆发核子战,辐射尘影响到香港。
及至一九八五年,连王亭之在内,许多人皆以为此解不确,因为是年并无核子战争也。
但於是年,美国核电厂出事;隔几个月,苏联核电厂又出事,香港人由是便为大亚湾核电厂惴惴不安。该厂的条约签定,恰在八五年前,「太息丑牛逢乙木」,所「太息」者,是不是就是这宗事件?若然是,则将来有待历史作证,看这首预言诗是否灵验矣。只不过,绝大部份香港人一定没有作证人的资格,预言若兑现,他们还可以作历史的证人耶?叹叹!
日期:2010-7-4 18:18:00
谐音谣谶的真伪
有一类谣谶,借谐音为意,很令人怀疑是事後的制作。
如李世民政王世充,窦建德领兵来救,为唐军大败,逃入牛口渚,结果被生擒,於是传谣谶曰:「豆入牛口,势不得久」,此乃以「豆」谐音窦,极可能是窦建德被擒之後,人们的附会之言。盖古人多忌讳,如凤雏庞统之忌落凤坡之类,故吉「豆入牛口」也。
明末时,马永成、张永、谷大用、魏彬四太监得势,把持国政,後来失势被杀,亦有谣言云──「马倒不用喂,鼓破不用张」,此即以「喂」谐音魏、以「鼓」谐音谷,是亦很可能是事後的制作。然而亦有一些寓意深远的谣谶,虽用谐音,但却绝非事後的民间附会。如北宋皇佑初年,忽有童谣云──
「农家种,籴家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