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讲古代的奇异方术-正史有载》
第54节作者:
天问21 「吴地黄冠,霞光万道,旌禅下界,收留抚育。」
这是关於朱元璋出身和尚的预言。他幼年时普出家皇觉寺,负责打扫准提殿。准提是密宗的菩萨,传说朱元璋打扫时,一边念著师傅教的准提咒,一边许愿。後来终於满愿,不但满愿,还做了皇帝,所以他便禁止密法在民间传播,而自唐代以来即流传的准提法,因此也就成为了禁书。
「先有五瘟使者下界,应此劫数,布传瘟疫,人人遭难。乌梅可解。」
这是说元顺帝至正年间的大瘟疫。历史上元顺帝是有元一朝最荒淫的皇帝,居然可以容忍末阔割的太监跟宫女在一起胡混,甚至他的皇后也养有一个面首太监,名朴不花,公开厮混,
元顺帝却只当看生春宫。
当时白教及花教的喇嘛受皇帝供奉,违反戒律,以传授双身法为名,助长元顺帝的荒淫。皇宫之内竟成杂交的场所。
正因为这一段历史,所以便令密宗之名在汉土蒙羞。日本人攻击藏密为「左道密」,至今还有些人在拾日人的牙慧。只是由於近年资讯发达,藏密经典纷纷译出,旧教甯玛派的「大圆满」法系才受到欧日人士重视,知道是印度传来的不二法门。
日期:2010-7-2 23:53:00
铁冠道人的《透天机》(五)
「首有两丁运马,火虎出世,黑猿领兵。金枪出现,木钟自鸣。」
元末江淮一带,黄河决堤,加上连下二十余日大雨,於是江淮的瘟疫以及煌虫之灾纷起。元顺帝於西元一三五一年,徵河北民工十五万,士兵二万到河北黄陵岗开河。
由於宫吏克扣粮食,民工既受辛苦还不得饱,於是白莲教首脑韩山童与刘福通便藉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谣言,煽动民工反元。
这韩山童由祖父辈起即是白莲教首领,後来他又兼收了由波斯传来的明教教义。所以藉著宗教的力量,散播「弥勒佛出世」的谣言,一时之间便号召了五十万兵马。韩山童於起事前被捕,刘福通随即拥其子韩林儿为「明王」。成立当时崛起的一枝起义军。
在此之前,已有方国珍兵起,在此之後,则有方国珍攻温州;徐寿辉於蕲水称天完帝;郭子兴起兵濠州;张士诚据高邮称王,国号大周;朱元璋领兵据滁州;陈友谅攻陷安庆;明玉珍起兵云南,称陇蜀王。
这一连串事件,便即是「两丁运马」等等谣谶之所指。要解释,需要用到《挂气图》。例如巽卦的卦气为丁,而巽则为木,所以「两丁」便即是两木,应在韩林儿身上。太过复杂,不便一一作释。
「尔乃登州指引,不可同行。俟赤气冲天方可指引。石人一眼,二人二足,乃起兵时也。」
这一段,是铁冠道人对刘伯温的指示。即是叫他不可参加韩林儿、刘福通的起义军。这就预言了韩林儿虽称帝而不能成事的命运。
「石人一眼」,是韩刘号召起义的造谣,前面已经说过。
「二人二足」,是刘福通小名刘二,他的副将则名李二。两个人的小名都殿以二字,故称为「二足」。
日期:2010-7-3 0:01:00
铁冠道人的《透天机》(六)
《透天机》中,刘伯温再问道:「紫微兴兵,元人如何?」
铁冠道人答道:「元乃光明佛转世,应善善而去,有人追赶,黑水河有角端,且道一统化佛也。」
这一段,是说元人自行退去。
按历史,朱元璋的大将徐达攻陷大都,元帝退走开平。常遇春攻陷开平,元帝即退走和林,已经退至关外。其後且死於应昌,於是元人势力大弱,只在外蒙古一带落脚,其後於洪武二十一年,大将蓝玉最後一次大破元兵,元人便连外蒙古都不能立足。
常遇春及蓝玉的追赶,便正是「有人追赶,黑水河有角端。」因为元人退走之时,又跟黑龙江边的金人後裔满族发生冲突。
「三百载太平只有二百余年。万子万孙之年,人口吐火,鼻内出姻,拳中走马,男穿女衣,女穿男衣,江山又变也。」
这一段是关於明清两代的预言。
三百载是明代的年数,明崇祯是亡国之君,他是万历的孙子,故可称为「万子万孙」。
「人口吐火」等句,是说满清。满人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萨满提倡吸烟,认为烟可以驱邪,所以便是「人口吐火,鼻内出烟」。
满人的衣袖为「马蹄袖」,即是袖口稍阔,至腕部则收窄,然後又渐放宽。这种衣袖便於骑马射箭,平时将袖口伸开,可以遮拳,骑射时则可将袖口覆起至腕上,两手便可自如。这便即是「拳中走马」。
满人衣服女人穿裤,罩以旗袍;男人反而穿挂,所以即是「男穿女衣,女穿男衣」。
刘伯温不明所指,细问道:「万子万孙,何为江山三百载也?」
道人答道:「万乃国号,帝之子孙也。」这已揭开了亡国之君祟桢乃万历之孙的谜底。可是道人接著下来所说的一大番话,却真的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然而仔细分析下来.却无一不是明代兴亡的史实。
日期:2010-7-3 0:02:00
两汉靠谶纬登上宝座的皇帝
刘秀以预言最终登上帝位,对之谶纬学说更是深信不疑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是传达天意的预言;纬是纬书,是用来解释六经的,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纬密切结合,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在秦朝,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就利用谶语制造了“大楚兴,陈胜王”。
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基本思想是讲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定儒家为一尊,这套学说十分盛行。从西汉末年以来,以预言天命为内容的谶纬图书大量出现,曾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谶纬往往借用阴阳五行的语言来预言朝代的兴衰和“天命”的归向。所谓“图”和“书”,表明有的符命采取图的形式,上面有图;而一般是既有图也有书。《易传》讲“河出图(八卦),洛出书(《洪范》)”,可以说是最早的图和书。二者一般不可分,统称为“图书”。谶的起源很早,自秦汉以后逐渐增多。西汉哀、平帝之时(前6年—公元5年),王莽利用图谶制造舆论,制作了“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石碑,假托天命废汉帝建立新朝,开始称摄皇帝,最后即皇帝位(9年),派使者“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汉书·王莽传》)。此后各种谶纬图符越来越多。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在谶纬盛行的时候当上皇帝的。王莽末年,宛人李通用《河图》谶语“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劝刘秀起兵。建武元年(25年),又有人从关中带来《赤伏符》(《河图》的一种),上面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当时流行的《春秋演孔图》说:“卯金刀,名为刘,赤帝后,次代周。”表示从汉高祖到刘秀共二百二十八年(四七之际),刘秀当继汉的火德当皇帝。刘秀以为天命所归,就顺众议即位称帝。
平定全国后,刘秀对谶纬十分重视,命人校定图谶,把其中与王莽有关的内容删掉。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后汉书·光武纪》),使之合法化。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还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经学讨论会,即白虎观会议,会议纪录由班固整理成《白虎通德论》,以法令形式将谶纬之学定形,和正统经书具有同等地位。谶纬虽经桓谭(约前23—公元56年)、张衡(78—139年)等学者的反对,但谶纬一直在社会上盛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