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将门之子的忏悔录》
第55节

作者: 81冰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6-07 20:23:21

  2657#回复 作者:81冰川回复日期:2011-6-7 17:02:00
  老部长年轻时虽然赶上了机会,后来晋升得却不快,十年副军,十年正军,所谓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多年来左突右闯,总想再有所建树,经历荣光挫折,依然痴心不改,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学会了如何善用体制,在有限的空间里施展手脚,提携后进。我何其有幸,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总是碰到这样有风骨的长者。
  我刚到总部接手的几份材料,评价还不错。一次,上头便点名让我和处长一起陪同老部长下去调研,调研报告理所当然落到了我头上,我不是个老材料,写东西难免不够四平八稳,一不小心就会带出一些个人色彩,虽然极力行文规范,却难免针砭时弊,流露出年青人的锐气,处长看得皱眉,部长却私底下表扬了几句,别有新意,这样一来,别人也不好说什么。报告提交上去,总部领导很高兴,老部长也甚是高兴。这当然是老部长因着父亲的关系,有意给我机会,培养我,一般人刚去一个机关,哪有机会被领导选中跟着下去。也幸亏我懵懵懂懂,运气却还不错。这样一来二去,我才有机会投了他的缘。否则,如果我烂泥扶不上墙,天大的关系也不顶用,机会可以给你一次,却未必一而再,再而三地落你头上,抓不抓得住,还得看个人能力。

  就下不下基层一事,他征求我本人意见时,曾跟我有过一次深入的交谈。我坦诚地告诉他我的想法,男人靠文字起家可以,但是绝不要久干,一是写着写着自己就写得虚了吧唧的,再一个好为人师,干时间长了,就算领导不把你当个刀笔吏,自己也跳不出来了,整天咬文嚼字,研究茴字几种写法。最麻烦的是,在中国这种环境,还残存着万般皆下品,唯有文字高的遗毒,久而久之,自己被架空了不说,还会习惯性低看别人,变成只会坐而论道的书生,误人误己。当今社会上,包括很多我的战友都这么说,认为军人在和平时期是没用的,做的都是无用功,见不到社会效益,但是,我一贯认为,我的从军经历,会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而下基层扎扎实实,跟兵们一起摸爬滚打,才能让我真正领悟到军人的天职业,真正把到这支部队的脉……

  年轻人能琢磨到这一步,不容易。还能够不贪恋安逸,勇于实务,更值得赞赏。我看出来了,你是一个仍然怀有英雄主义理想的年轻人,所以你的路会比别人走得更艰苦。当今社会,呼唤英雄,现有体制,却掩杀英雄,这个社会最巧妙就在于构建了一个只有加入其中才能改变它的架构,并为很多杰出人士所接受;而加入它想改变的杰出人士却经常被被它泯灭一切灵魂的威力所抹杀掉。所以,年轻人,你想走得更远,就得更加坚定,更加智慧,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觉得我很明白,我也由衷地表示了赞同。可此后的事实表明,其实,我辜负了长者们苦心孤诣的教导。
  车进入市区,我第一次得窥真颜。那句著名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词句,曾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城市的风貌,但毕竟只是纸面上的东西,缺乏直观感受。随着我们的车进入城市纵深,这个地方立体地铺陈开来。罗小赏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这座城市的道路以经纬标识,而经纬的使用与实际恰恰又相反。这典故我恰曾一阅,于是徐徐道来。
  据说,这是以前盘踞在这里的军阀定下的规定,那个年代土皇帝的话就是最高圣旨,无人敢对他进行指摘,以至于到了后来,人们习惯成自然,改了反倒不习惯了。所谓谎话重复一千遍,虽然未必成得了真话,但是人们却习惯了这种假话,对真的反而不适应了,看来不仅历史有惯性,人也是有惯性的。 军区大院坐落在市区中几座连绵的小山对面,占地颇广。像中国诸多的部队大院一样,这里巨树参天,与红砖墙的苏式老营房交相辉映,门前的葡萄架下顽童们在追逐戏耍,不知名的鸟儿在头顶叽叽喳喳,中国很多的部队营院都是这样,简简单单,但庄严肃穆中又蕴含了生活气息,让人颇为赞叹。像通常的军营一样,分成办公区和家属区,当中由高墙隔开,办公区的正门是东门,还有一个北门。象很多地方流传的那样,北门也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典故,这个门本来在改建中要被拆掉,后来某人点出军区之所以走出去诸多领导,就是因为沾了这个北门的便利,朝北者,对着北京也,自然上下之气十分畅通,因此也就作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