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玄奇(卷二)——讲讲大明初年那迄今鲜为人知的诡秘传闻》
第16节作者:
柳林醉客 2011-9-26 16:38:00
第三章
第四节
随着一股扑鼻而来的浓浓腥味,三人看清出现在洞口的竟然是一条巨蟒,这巨蟒足有水桶般粗细,身上布满了金黄色的斑纹和厚厚的鳞甲,此时这巨蟒已探出了大半个身子,正用一双闪着绿幽幽光芒的双眼虎视眈眈盯视着三人,像是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三人未料这洞中竟会隐藏着这么巨大的蟒蛇,相互望了几眼,宋钰道:
这巨蟒看来极其凶猛,我们快些做好应对准备,以免被其所伤。
毛琦道:
这蟒蛇看上去足有五丈多长,洞中太过狭窄,在这里我们恐怕无法将它制服。他话音方落,一阵腥风扑面而来,那巨蟒猛然张口大嘴向刘铃儿扑来。刘铃儿轻喝一声,闪身躲向一边,那巨蟒虽然体型庞大,动作却轻快如风,一摆头,又朝毛琦咬到。
毛琦浑然不惧,身子一侧,挥剑便向蟒头砍去,只听咔嚓一声,毛琦的短剑虽是砍在了蟒身,可那巨蟒的一身鳞甲竟比普通铁甲还要坚硬,毛琦这把削铁如泥的宝剑被弹起多高,他不由心中一惊,忙向后急退,那巨蟒如影随形般再次向他张嘴扑来。
宋钰见毛琦遇险,挥扇猛力向蟒头砸去,刘铃儿又是轻喝一声,挥袖一甩,发出一枚银针,射向巨蟒左眼。那巨蟒似乎知道银针的厉害,蟒头一摆,避过要害,却任凭那银针射在坚硬的鳞甲上,同时扬起粗大的尾巴向二人扫来。这边毛琦也乘机躲过了巨蟒凶猛的一击,此时他也知道这巨蟒一身铜皮铁骨,唯有一双眼睛是它的致命弱点,不待身形站稳,挥剑便向它的一只眼睛刺去。
这刻那巨蟒的身子依然全部爬出洞穴,粗大的蟒身几乎占据了这个狭小洞庭的大部地面,加之这巨蟒力大无穷,洞壁上的石块被它的巨力撞击的纷纷坠落,三人一边要应付巨蟒的疯狂攻击,还要防备被落下的石块击中,一时间不由显得有些狼狈不堪。
而毛琦更是险象环生,他一连多剑,都未能刺中巨蟒的要害之处,反而被巨蟒逼得连连后退,不由把心一横,待见巨蟒的大嘴又在向自己咬来,不闪不避,猛然挺剑向巨蟒的眼睛刺去,只见血光迸现中,那巨蟒的身子发出剧烈的抖动,左眼已被毛琦一剑刺瞎,而毛琦也被巨蟒撞得一飞而起,恰好落在了那垂直向下,犹如竖井般的洞口边,紧跟身子一个踉跄,向洞内掉落,哪知那巨蟒也随即而起,伸出血淋淋的蟒头,张开大嘴探头向正向洞内滑落的毛琦咬去,可由于用力过猛,失去了重心,巨大的蟒身随同毛琦一起向洞中坠落。
宋钰与刘铃儿见状大惊失色,刘铃儿想也未想,一纵身死死抱住巨蟒的长尾,娇躯一晃,眨眼间便消失在黑暗的洞穴中。宋钰大急,一跺脚,大喊一声,飞身向洞中跳去。
2011-9-27 15:33:00
第三章
第五节
宋钰刚刚跃入洞内,便听到脚下传来噗通一声巨响,想是那巨蟒坠地时发出的撞击声。这时宋钰眼前出现了一道斜坡,他双脚在斜坡上轻轻一点,随即身子一躬,借力滑入洞中。宋钰不等身子停稳,迅速站起身,目光飞快地在洞内扫视一番。
只见这是一个规模颇大的地下洞穴,洞中央有一处深潭,密密麻麻的水珠从洞顶落入潭中,发出清脆悦耳的滴答声。此刻毛琦与刘铃儿正并肩站在水潭边,那巨蟒盘卧在距二人不远处,正用一只独眼死死盯视着毛琦。宋钰见二人看上去并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
他向刘铃儿偷偷眨眨眼,突然一甩手,将手中折扇朝那巨蟒的独眼掷去,那边刘铃儿早已领会其意,袖中一枚银针也飞射而出,忽见巨蟒猛然竖起身形,折扇和银针虽然同时打在它身上,那巨蟒却浑然不觉,大嘴一张,再次向毛琦扑去。毛琦毫不退缩,挥剑相迎,他本待出其不意再将巨蟒另一只独眼刺瞎,不想那巨蟒似乎料到了毛琦出手方向,身形一低,啪的一声,宽大的莽头竟然狠狠撞在了他的身上,毛琦被这股巨力撞得一飞多高,摔落水潭中,而这时那巨蟒的独眼恰恰暴露在刘铃儿面前,她手急眼快,不等巨蟒缩回,纤手一挥,一枚银针准确无误地射入巨蟒眼中,巨蟒疼得浑身一颤,巨大的身形扭做一团,刘铃儿不防,恰好被蛇尾扫中,也跌入水潭中。
这刻那瞎了双目的巨蟒犹如发疯了般在洞中窜来窜去,洞壁被它的巨力撞击的轰轰作响,石块如雨点般纷纷坠落,宋钰一边躲闪着,一边观察着水潭,却迟迟不见毛琦与刘铃儿浮出水面,焦急中,不及多想,也跃入池中,哪知身子刚进入水中,只觉一股巨大的吸力从水下传来,身不由己地向潭底沉去,这时朦胧中看到那巨蟒也窜入水中,正快速向自己游来。此时宋钰只觉那股吸力越来越强,随即眼前一黑,整个身子被吸入了一个狭小的甬道中,也就在这时他似乎看到那巨蟒也像甬道中扑来,可随着甬道越变越窄,最后那巨蟒被生生卡在甬道中间。
毛琦与刘铃儿也被这股巨大的力量吸入甬道中,就在气息将尽时,忽见上方传来一丝亮光,二人使出最后气力,拼命向上游去,终于冲出了水面。两人喘息片刻,这才抬头向前望去,看到的却是一张英俊白皙的面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