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岳奇航——如果够自信,夜半孤灯时打开这书》
第9节

作者: 寒江孤舟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吕冯氏心中感激,又五味杂陈,望着岸上的东魁渐远去,想到再也不能见到,忽然惆怅了…

  江风猎猎,鼓满了船帆。不一会,东魁和码头退后消逝在暗夜里。
  日期:2013-04-03 15:06:00
  16
  船东阮员外和吕冯氏都是浙江人,见她孤儿寡母的,自然多加了份照应。在货舱腾出一个狭窄的空处,摊了铺盖,让吕冯氏和婴儿安顿了下来。

  夜里,孩子啼哭不休。经这一整日的车舟奔波,一直搂着个孩子的吕冯氏疲倦得快虚脱了。她怕吵着隔壁的船员,抱了出来。夜行船的桅杆上高悬着一盏昏暗的风灯,照着船前的江面。
  天空上,月亮悬得高高,显得比往常要小要远,却清晰明亮,染得茫茫苍穹一遍银灰。
  孩儿的啼哭,在这天水间显得那样的微弱,声同虫鸣。在这寥廓高远且冷酷苍凉的天地间,自己和孩子,不就是两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吗。
  既使存在这天地近似虚无的微不足道,似乎也没什么容身之地…那么如此艰辛如此惶恐地活下去,有必要吗?

  吕冯氏疲倦得发颤。她想起和尚的话,魇物也没什么骇人,无非一死。其实,没有比死更轻松的了…江水暗沉,瞬间竟诱惑她生起一头沉进这深不见底的恍惚…
  孩儿不出声了。吕冯氏低头看他,那两只小眼睛正瞅着她,乌黑的眼瞳里映着一轮小月,似乎体恤了母亲的辛劳。头上撞的大包仍未褪去,像是长了个小独角,实在惹人心疼。忽尔,孩嘴里发出唧唧咕咕的呢喃,像在和母亲说着什么。
  因为有这牵挂,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
  孩又哭了,他的声音和他小小的身体一样单薄,这让她心忧不已。既然来到了这世上,你也要努力活下去!吕冯氏暗祈着。

  江鱼跃出水面,螺贝紧附着舷壁,蛾子在渔灯下飞舞,这些远比人要弱小,依旧顽强活着……
  就在此时,她将孩子取名为:航生。
  是这孩子在航行中一定能活下去的意思。
  黑森森的江岸中,闪着星星点点不知何物的幽光,像是藏在暗处窥视觊觎的怪物瞳孔。吕冯氏却感觉在这船上,是那魇物遥不可极的,只是不知母子俩在这茫茫大江上,要漂多久,才能彻底摆脱……
  运柿船顺着北风一路南下,中途因补给、修帆,也在几处停泊过夜。因为之前驿站的教训,吕冯氏从未上岸一步,全宿在船中,尽可能不在岸上留下任何踪迹和气息。
  江风甚猛,吕冯氏虽呵护细致,孩儿还是着了凉,额头很烫。

  第三天,小孩的额头还烫,哭声都轻了。离最近的市集淮阴还有一百多里,吕冯氏暗忖这个孩子怕是挺不过去了,船东也是无计可施。正心焦时,前方的江面开来一艘单桅扇帆船,那船舷边上有个头戴道冠的客官,迎风而立。十道九医,船东看见,急急上前招呼。
  两船在江心相邻而泊。道士上了运柿船,查看了小孩的病情,从行李里拿出一些治风寒的药材,祥细吩咐了煎法服法后,就回到了自己的船上。
  吕冯氏抱着孩子立在船舷,躬身目送道人离去。这年约四旬的道人站在船舷,目光如炬盯着她的脸,像是在辩认着什么。她正纳闷,这中年道士抛过来一支根状物,落在吕冯氏边上的船板上,那道士讲:
  “给你用的,安神的”。
  吕冯氏拣起一看,是支风干的人形和首乌。
  吕冯氏再稽首后看他,那船已错开远去了,但依稀看到,那道人仍在回望着她。
  他是陌生人,却似早就熟识的。那贯注的眼神深深地印在吕冯氏脑子里,这目光具有穿透力。或许,沉在心底深处那道不敢乏起的阴霾,被这萍水相逢的道人窥探了?
  孩子喝了煎好的热药汤后,小鼻子冒出了细小的汗珠,烧果然消褪了。吕冯氏松了好大一口气。又炖了那支何首乌,凉了凉,自己服下。她想起那炯炯目光,心神的确沉稳了不少。日后几天,常犯的心绞痛也平缓了好多。

  天高云淡,山河变幻着徐徐流淌。十来天后,从聊城至此穿越了鲁苏浙三省,已有一千余里航程了,前方出现了座蓝灰色的大城城廓,不计其数的民房组成了一块巨大的毯子铺在这城廓之下,一直铺向远方的山峦。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
  运柿船的目的地——钱塘杭城到了。
  日期:2013-04-04 12:56:00
  17 
  吕冯氏老家在浙西的分阳,距离杭城不到两百里远。但她心有阴霾,唯恐到时牵累了乡人。几经周折后,她在西湖边的清波门租了门面,开了间绸布店,兼顾着店门前玩耍的航生,几年苦心经营,竟立下足来。
  柳永望海潮有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西湖的湖光山色,引来游人如织,沿着湖畔的瓦市极其热闹。安顿于此,吕冯氏感到特别心安,有了之前的际遇,她就喜欢处在人多的地方。

  这家店面先前是租的,后来房东迁离他处,吕冯氏花光了所有积蓄,买了下来,单门独户的,底楼做店面,二楼作住处,房后小院一树一井,倒也非常实惠。
  而爱儿航生,一天天长大,时常在她店前的垂柳下玩耍,稍脱离她视线,她就出来把航生唤回。
  就这样隐姓埋名,几年来,母子相依为命,千里之外那魇物的阴霾不知不觉淡去了……
  这天,吕冯氏的恩人船东阮员外六十大寿。吕冯氏早就置办了寿礼,午饭后,自己和航生换了身新衣,叮咛帮工的尤凤儿看好店,就出门拜寿去了。
  十七岁的尤凤儿是安徽灾民,三年前,路过吕冯氏的布店,眼盯着一卷卷五彩的衣料,就再也不肯走了。
  天黑后,尤凤儿关上店门,拿了卷花布,上了楼,脱掉了自己的外衣,只剩了个肚兜。
  她在床上摊开那块蓝印花布,再披裹在身上,摆弄着、比划着。

  平日里,店里来了富贵人家小姐买布,她们身上那雅致、精美的服饰,总让正值思春之年的尤凤儿羡慕不已。她常趁吕冯氏外出进货,打开一卷卷的花布,披裹在身上,想象着变身为那些富贵小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
  正招搔首弄姿时,她忽然想,吕冯氏的那身衣裳,不知穿在她身上好不好看。
  她走到隔壁吕冯氏的房间内,找到了那件淡青色的衣裳,穿在了身上,照着桌上的铜镜,欣赏起来。虽说开布店的,老板娘自己却没有几件衣服,但她的衣服布料结实,颜色素雅,不是她外出换了新衣,还真没机会试穿呢。
  尤凤儿兴正浓时,只是不知,背后有一双贼亮的眼睛,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整个下午,三手胡都坐在布店对面的茶楼上,嘴巴喝着那杯龙井,眼睛透过二楼的窗子,耐心观察这布店的周遭。他是清波门的老贼,早就盯上了这家布店。吕冯氏母子乘着二轮车离开不久,那布店门也关了。
  三手胡下了茶楼,趁着天黑,爬上了布店邻家的围墙,借着围墙攀爬上了布店二楼。他行窃多年,身手极敏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