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笔记——一个县长的独白》
第45节作者:
当朝七品 日期:2011-06-25 14:30:52
(接上)
第33章 时也运也
《破窑赋》中,吕蒙正反思道:“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蔡;武略超群,太公钓鱼渭水。昔思衣而不蔽其体,思食而不济其饥。人道我贱非我贱也……今居朝堂极品,思衣有锦绣千箱,思食有珍馐百味。人道我贵非我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运乖命骞,难道这就是我的“时也运也命也”?
在黄主任的“重用”下,我在工业兴市办公室代主任的“重要”岗位上休闲了三年多。艰难的仕途,如同背负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比一步累,一步比一步难,我对命运的坚信开始产生了动摇……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正当我人生运势极度低迷的时刻,千载难逢的机遇悄然降临,真正的官场鸿运正滚滚而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经过了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卓著,举世瞩目。特别是改革开放大开国门之后,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突飞猛进,计划经济体制的沉疴开始逐步显现。仅从我所在的计委来看,已经明显感受到行政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禁锢,政治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按照这一政治法则,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试点,自然成为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内容。
沿海发达地区始终占尽改革风气之先,自部分南方城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试点的经验在国家权威媒体上相继曝光后,全国各地纷纷群起效仿。从中央到地方,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改革几十年一惯制“伯乐相马”式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的呼声日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成为各地用人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
很快,这场用人制度的改革大戏,在全国上下风起云涌地上演,并逐步在一些市级地方丨党丨委,升级为一场显示领导者魄力的政治竞赛。
按照领导干部任期制,明年,松江市级党政领导班子就要换届了,迅速创造出轰动的政绩,保证自己在换届中稳中有升,力争更进一步,成为每一个市级领导的当务之急。
在欧阳书记的亲自操作下,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运动在松江市轰轰烈烈地展开。在连续几个市委常委会议之后,市委一系列红头文件相继高调地出笼了。全市首批推出公开选拔的县处级领导岗位达十二个之多,列全省之首。从市直部门到大型企业,岗位之多,领域之广,令其他地市望尘莫及,确实收到了轰动全省的效果。
为了稳妥起见,欧阳书记决定,首先拿青年干部试水,确定全市第一个公开选拔的县处级领导岗位是“松江市团市委书记”职位。选拔活动的目标是通过选拔一个,力争发现一批,为全市二十一世纪的跨越式发展,储备一批跨世纪青年后备干部。
文件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采用组织推荐提名、群众举荐提名、干部自荐提名三种提名形式,以组织推荐提名为主。
选拔程序为:推荐提名、资格审查、笔试、口试、拟定人选、组织考核、民主测评、公示、组织任命。
文件要求:参加团市委书记公开选拔的推荐范围,限定为市直和县区党政机关的后备干部;年龄三十五岁以下;**党员;大专以上学历;在科级以上岗位工作满三年。同时明确规定,凡经过组织推荐的青年干部,必须参加此次公开选拔活动。无故拒绝参加选拔活动的,三年之内不予提拔重用。
搞这样一个“一刀切”式的硬性规定,就是为了保证参加选拔活动者的数量足够多,以确保选拔活动足够地“轰轰烈烈”。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