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39节作者:
中国倒爷 第一个起飞的是英国,开始于1790年左右,史称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经历了摩肩接踵的起飞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和美国,它们通过较快的工业化进程最终取代了英国的领头羊地位。19世纪末期是日本,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此后迎来了亚洲的工业化,开始是四小虎,后来又是四小龙,最后就是我们中国大陆了。
对目前人们津津乐道的“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的飞速发展,都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
此外,中国的飞速发展还要加入一些特殊的因素:我们的工业化是与全世界的信息化同时出现的;邓小平把握住了全球一体化的机会,而60年代我们曾失去过二战后亚洲工业化的机会;最后还有文化因素,即整个中华民族---包括一岁的小孩---永不熄灭的发财致富的强烈欲望。在恢复古典自由主义方面很有成就,引领了美国经济几十年繁荣的里根总统说过一句话:“经济的繁荣,50%依靠的是公众的情绪。”
所以,无论前面还有多少不确定因素,但已被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几个世纪工业化过程证明了的规律,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我一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持最乐观的态度。我相信,三十年之后,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会超过美国”
除了牟其中的上述理论,我也喜欢他的一些痴人说梦般的豪言壮语,尽管听上去有些狂热,甚至匪夷所思,但却让人振奋。
1。历史要将我推向高峰,首先要将我打入深渊。
2。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3。我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口缺口,让印度洋的暖湿季风吹进青藏高原,让这苦寒之地变成良田沃土。
4。我要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入黄河,让中原大地的人民从此解决缺水问题。
我也推崇牟其中的两个计划:
1。对称计划
即发射88颗低轨道卫星,无数平流层飞行器和地面服务站组成的、涵盖全球南北85度以内任何一个点的无线网络。这种架构下的服务成本仅是目前同类产品的六分之一,因此,将全部取代‘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公司的通讯、数据、宽带、图像等业务’。
2。开发西伯利亚计划。
开发西伯利亚的首要条件是在莫斯科建立公司,允许南德职工数百万人进入西伯利亚就业。西伯利亚无人烟,有资源,杜马应同意南德工人,去这些地方开发,向俄罗斯国家纳税(包括资源税)。
如今漫长的监狱生活仍在等待着牟其中,但无论功过与否,他都不愧为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是这个时代的榜样。如果这个时代涌现出更多的牟其中,中国的发展速度可能变得更快,中国的明天可能更强大。
雷虎,也许是流淌着与牟其中一样的血液吧,他胆大,富于冒险,同时又攻于心计,充满了智慧。二十八号楼是专门做皮货生意的,里面大多数是中国人,大家多从莫斯科兵营上货,由于皮货价值高,大家多是从莫斯科拿货代销。同样货到彼得堡后,再把货交给俄罗斯人或黑毛代卖。凭着精明的生意头脑,不错的人缘,以及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雷虎三兄弟很快在二十八号楼站稳了脚跟,并且把皮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而大哥雷虎只负责进货,平时常住莫斯科,具体卖货的事宜交给两个弟弟打理。
自旅游鞋第一次合作后,我们又后来又合作了几次。后来,雷虎把业务重心转到了莫斯科,我们的联系就变得少了。直到1997年,我和弟弟闯荡莫斯科,我和雷虎又有了见面的机会。
那一年,我决定去莫斯科探探路,莫斯科是个水深的地方,我希望在那里游的更远些。那一年,是集装箱市场(一只蚂蚁市场)最火爆的一年,那一年是太阳区(中国区)最风光的一年,那一年是阿斯特区刚开业的一年。雷虎在诺大的集装箱市场里走着,看着,研究着,琢磨着,他凭着自己狼一般的嗅觉,捕捉着商机,等待着暴富的机会。他渴望着像老乡牟其中一样,借助俄国的土地,俄国的力量,一夜之间成为中国的英雄,创造一个让人震惊的神话。李宁说:一切皆有可能。是的,这句话用在雷虎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1997年,雷虎没有机会,他依然在平静中保持着沉默,1998年,上半年,他依然没有机会,他除了沉默还是沉默。八月,市场上风去变幻,一场金融危机袭卷俄罗斯,卢布瞬间贬值三倍,进口生意遭受毁灭性打击,几乎陷于停顿,中国货几近灭顶之灾。对于中国倒爷来说,想不赔就要提价,而提价老百姓又不接受,毕竟卢布贬了,而工人的工资收入并未相应增加,所以,对于习惯了与美元挂钩的中国倒爷来说,要把价格提高三倍几乎没有可能,而不提价只有赔本,离死亡更近。别来货,我不要货,这是每个人的口头禅。那一年,我亲眼看到,很多中国人看到自己的提货单,不是高兴而是失声痛苦。运费,仓储费,摊位费,这一笔笔费用都在节节攀升,唯有售价不能长,这生生要了许多中国倒爷的命。那一年,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无数个中国倒爷倒在了俄罗斯,有的人一生都没能重新站起来。那一场风暴让集装箱市场变的格外萧条,许多中国人,黑毛子都弃箱而逃。曾经炙手可热的集装箱突然间变的一文不值。
此时此刻,雷虎出现了。他凭着过人的胆量,前瞻的意识,灵敏的嗅觉,很快在市场上找到了机会。他果断地在阿斯特区从犹太人手中租下了一百个四十尺集装箱摊位,然后,伺机转让给中国人。
1998年,俄罗斯生意残淡,中国国内天灾不断,长江大水冲击着武汉三镇。雷虎暂时没有把箱子转手的机会。每月还要赔上一笔不高但也不算低的摊位费。时光再苒,到了一九九九年春天,经过半年的沉寂,俄罗斯市场慢慢复苏,而国内在经历了九八特大洪水以后,经济开始繁荣。这一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远赴莫斯科,目的地只有一个-----集装箱市场。和以前来俄罗斯淘金的中国倒爷不同,这批人多数是江浙,成都等地的私营企业老板,迫于国内残酷的竞争压力,他们选择俄罗斯作为自己的第二战场。他们有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去莫斯科就是为了找到销售自己公司产品的空间和渠道。他们的到来,让萧条多时的集装箱市场重新变得活跃起来。
99年的莫斯科,当严冬慢慢散去,暖春渐渐走近之时,雷虎迎来了自己事来的高峰。他很好汲取了前辈牟其中的智慧文明时代理论,用他的智慧,用他在彼得堡掘取的第一桶金,用这一百个四十尺的集装箱,一下子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巨额财富。一个集装箱转手卖给中国人,几乎净赚五千美元,想想看,一笔买卖下来,差不多就有五十万美元。然后,凭着自己和市场老大的关系,对中国人的熟悉和了解,凭着自己在莫斯科,在太阳区,在整个大市场的人脉,雷虎又做成了第二批,第三批……。他手中的财富越积越多,他的野心开始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倒卖箱子,业务开始涉及物流,仓储,报关,商业咨询,旅馆,市场开拓,中俄贸易合作,凡是中国人需要的,有市场需求的,他全都介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雷虎一跃成了华商业界的明星,一个响当当的风去人物,一个小牟其中,一个成长中的牟其中。那一年,他还不到二十五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