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鬼子反
1938年5月侵华日军占领现安徽省安庆市,1938年日军占领淮南大通矿区,大肆掠夺煤矿资源,大批的矿工横死井下,日军修建水牢,碉堡。一时间安徽大地上出现了大批的人“跑鬼子反”我的爷爷那年6岁,也是其中之一。
“俺姐,咱往哪走?”那年五岁的爷爷跟随他的姐姐被人群簇拥着去找车,是火车还是汽车,那时的爷爷不关心也没见过,他只想着能离开有鬼子的地方就好。
“白去淮北,去哪谁个能知道”姐姐说道。
1938年花园口决堤,淮北地区成为黄泛区。整个安徽大地,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而故事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一路上,当时5岁的爷爷累的走不动的时候就由他的姐姐背着,直到那天晚上睡下,夜晚没有任何的杂音只有到处的呼噜声,很多天以来,爷爷都是跟着人群在跑,路不认识,饭吃不到,但是不跑,后面就是鬼子啊,爷爷揉了揉眼睛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看见很多的人都在往远处跑,爷爷翻身发现昨晚睡在身边的姐姐不见了,他又想跑,又不舍得姐姐,他觉得姐姐是给他找吃的去了,于是在慌乱的人流踏出的尘土包裹下,爷爷站在原地等他的姐姐,他不愿自己逃生。这一站就到了中午,当整条路上都已经只剩下车辙和脚印的时候,爷爷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这一别后来再也没有相见。
那一年是1938年,那个地方叫做瓦埠河附近的堰口集,现安徽寿县。
后来爷爷想着去找姐姐,沿着那条路找了几天都没有任何的收获,后爷爷被送进了孤儿院,送回了淮南。那个时候的日子有多苦,从安徽那时候流传下来的一句顺口溜就能体现:红芋(即番薯)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在那样的日子里面人没有什么活着的目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活着。哪里有活干哪里能管饭就去哪里。
后面再发生的事情爷爷就很少对我们提起,我们只知道在孤儿院爷爷学会了认字,认识了他的霍大哥,我们嘴里的霍老头。
鬼子反结束后,爷爷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是在那里爷爷再也没有找回自己的亲人,自此他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
日期:2013-04-10 09:18:00
第二章
淮河故事(一)
民国36年,即1947年淮河水利总局成立,当年只有15岁的爷爷加入了治淮的队伍,为什么要去修淮河呢,因为当时的安徽这块地方男的你要不去下井,要不就是去治淮,当时年轻的爷爷因为被当过矿工的霍老头说了很多的井下的恐怖事情说啥都不愿意下井,心生胆怯于是去当了一名河工。
那时候的淮河比现在的淮河要宽阔很多,数以万记的河工都在淮河这片土地上面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治理淮河的热情是来自于对淮河洪水的深深地恐惧。爷爷后来告诉我,那时候在淮河工地上面连吃饭都是有讲究的,要是今天有汤,那你要抢着去盛,而且只能盛半碗,为啥呢,因为这半碗你能很快的喝光,然后又很快的排队去盛第二碗,盛到第二碗的时候你就可以坐下来慢慢的喝,或者用汤去泡那杂面馍馍。
那时候国内战争还在继续,爷爷也多次的起了去当兵的念头,有几次都去拿了那“契”想排队领钱了,但是又怕姐姐回来寻他见不到,于是爷爷的河工生涯的头几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民国37年,即1948年,淮河水利总局南迁,抗日民主政府以工代赈修海堤。
民国38年,即1949年,解放区苏北运河工程局成立,那一年淮河中下游发了大洪水。
每当说到那一年的时候爷爷的的眼睛都会望去别处。
那一年,雨季提前,鄱阳湖水系出现连续的大雨暴雨。大坝溃堤1800余万人受难。
“老贺你咋能算的恁准呢,洪水还真从这边来了”爷爷跟在老贺的后面一起向村后面的小山包上面走去。
“算啥,都是老天爷的意思算了也白算,不如去捞点啥实在。”老贺头都不回的往河边赶去“其实就是老轩掐的日子说今明两天,我估摸着快到了。”
爷爷和老贺走到了山后,奔腾的淮河水夹杂着断木,衣物,从山后的古道卷过去。老贺蹲在河岸边,静静的等待着,等待着。
突然老贺站了起来,:“小五,你拿着,你白下去了,备绳子就好”顺着老贺的眼神,爷爷看见水面上面飘来了一个白色的东西,模糊能看出来是一头猪的样子。
一头猪啊,那时候就是过年能见到猪油都是稀罕玩意的。爷爷响亮的咽下一口口水,紧了紧腰上的绳子。
老贺狠劲的拍了一下爷爷的头:“就光知道吃吗,一会拉的时候给我狠劲点,咱回头剁肉换面包饺子!”说完老贺一头扎进了这汪浑水里。
老贺像个老油子一样游一会,飘一会,节省着体力等着猪慢慢的靠了过来。
等到猪飘到眼前老贺往前面一冲抱住了猪,按照爷爷的话说其实是猪抱住了老贺,他艰难的将绳子套上猪的脖子然后再将绳子往下面顺想卡在猪的两个前肢后面,但是水流和猪的挣扎让老贺的每一个动作都特别的吃力,他刚刚将蹄子搬起来突然听到岸上爷爷叫他的名字。
“我日恁几的,嚎啥子,等会可管?”老贺向岸上的爷爷吼道,突然发现爷爷的眼神直直的望向前方,身体不由自主的往后面退。老贺一边踩水一边把身体转向那个方面。
他看见了死人,都是死人,老贺抱住的猪也不再哼哼,而是发出了恐惧的哀鸣,更加让老贺不安的是那些死人不是漂着的,死人以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动作,类似游泳的动作在往下游“游去”。他们大多数都只有一个脑袋露在水面上。老贺不敢动,爷爷也不敢拉绳子,死人在一点一点的靠近他们。
日期:2013-04-10 09:22:00
第三章
淮河故事(二)
爷爷想喊老贺又不敢出声,死人的速度不快,也看不出来任何的目的性,只是往下游游去,但是老贺所在的水面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老贺虽说是爷爷在淮河边认识的老淮水人了,但是这样的情况想必他也是第一次见。
当距离只剩下十米的时候老贺再也受不巨大的心里恐惧感了,叫了一声“往下边寻我”然后丢下猪转头就扎进了水里,拼命的往下游游,爷爷立刻绕过来时的小树林往下游飞奔,一转头他恍惚看见了水里的死尸好像也加速了。
爷爷气喘吁吁的来到下游的谷子口的时候,死尸已经不见了踪影河水奔腾也看不见老贺的身影。爷爷担心的沿着河口想继续往下走,老贺突然从泥堆里面坐了起来。
“我滴乖乖来,吓毁我了。”
“那些东西来?”爷爷问道。
老贺躺在河口的烂泥上面长出了几口气。“知不道,我游到这边的时候瞅不着他们了,我就上岸了。”
爷爷也无话坐在老贺的身边,这一趟不但猪没捞着还把两个人累的够呛。那个时候如果不是为了讨口饭吃,成年人是不会让自己很累的,因为劳累会过度的增加饥饿的感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