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和郑鑫在孩子的坟前站到了鸡叫,我们不知道该给这个孩子说些什么纸钱烧成的灰在孩子的坟头绕了三绕顺着风爬向夜空,我几次想开口跟孩子说说这个世界的不易,但我觉得他听不懂,他也不爱听。身后的老谢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腰也累的直不起来。
“师傅,下面我们该干什么呢?”
“弄啥?接着练啊!”
日期:2013-04-21 23:46:00
第二十七章 训练日(二)
自从溺婴事件以后我和郑鑫终于能不用天天吃老谢烧的不知道是饭还是药的东西,偶尔能去刘大妈家打点牙祭吃点好的。
训练还是一天天的进行着,虽然老康头的教学方式我依旧不能接受,但居然也有了一些进步,有时候能感觉到鱼碰勾的瞬间,但提起鱼竿上面要不就是白晃晃的钩子,要不就是将即将要上钩的鱼在半空中甩进了水里。老康头的耳光变的不这么勤了,我也慢慢的喜欢上了钓鱼的感觉,每天下钩的时候也跟着老康头一起将自己的双腿盘起,一开始的时候觉得累而且腰也不敢挺直慢慢的也就不在意了,到几天之后居然觉得这个姿势舒适无比。
咦,咬钩了!我感觉到手中的鱼钩轻轻的动了一下,这种动不是被风吹的感觉而是鱼拉扯鱼线的感觉,一分辨清楚我赶紧的提线,但提起来的时候又明显的感觉到鱼已经脱钩,这一秒不到的时间突然在我的脑子里面变得很长很长长的让我能看见右边飞过来的白光,我的下意识的往边上一闪。
“日恁!能看见了?”老康头跟疯了一样扯掉了我的眼罩,白花花的太阳照得人眼睛生疼。
“我看见?我啥也没有看见啊?”我没听懂老康头的意思。
“你没看见你怎么知道躲的啊?我还没抽到你的脸呢你就躲掉了。”老康头一边激动的说着一边两手还不停的比划着。
难道那漫长的一秒钟里的白光就是老康头抽过来的耳光子?我将我所看见白光的事情讲给老康头听老康头激动的直点头。
“可以,可以,这才没多少天就能看见了,真不孬!”老康头告诉我能看见白光就说明我稍微能开点眼了,我一听立刻联想到诸多的网络小说中主角拥有的逆天神技“天眼”,谁知道老康头听见“天眼”这个名词直摇头说自己没听说,至于开眼的最高级别是什么说后面我自然会知道。上午的训练早早的就结束了,老康头有事要提前回家我也收拾了东西去看看郑鑫最近的训练结果。
农村的房子讲究风水因为都是自己盖的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到,若是在城里你不能跟开发商说自己的房子要怎么朝向怎么安排各个房间。王奶奶盖屋之前想让人给算了自己儿子的生辰《八字八宅明镜》中有云:“阳宅首重大门,以大门为气口,纳气旺则吉,衰气则凶”。又云:“宅以门为吉凶,路为助,门向辨”。我去的时候老谢和王奶奶的儿子正在说门的事情,而院子正当中郑鑫站着正往前面师傅的手里扔着砖。
“正北!”郑鑫以左脚为轴身体漂亮的画一个半圈一个半转身,右手自上而下的顺下来接住了砖头顺势再一个半转身往南将砖头抛出去,前面的师傅轻松接住然后和泥上砖,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
院子里干活的有王奶奶的儿子,隔壁村的两个师傅,还有就是帮忙的王奶奶的两个孙子和郑鑫。
“看着没有,步法快成了。”老谢不知何时叼着烟卷站在了我的身后,在他的面前郑鑫根据口号身体不停的摆动但方向感一直很好的接砖扔砖,忙的不亦乐乎。
老谢跟我解释道:“步为上,掌前后之势;腰居中,连上下之力;拳在前,克来犯之敌。这步法是最最基本也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斩煞不同于驱邪要跟邪物件面对面,硬碰硬,能不能全身而退要看的是自己的功夫,小郑的身板硬朗,比他的身板更硬朗的是他的八字,这样的人最适合做斩煞的人。”
“那我负责干啥呢?”
“斩煞本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俺师傅就是独行惯了才只留下一些硬东西,我想你跟村里的人学学杂家多少能起点帮助。”
我还想再问问详细的东西,就看见一个人慌忙的跑进院子,拽住老谢的袖口似乎想说什么,老谢赶紧的将人给拉出了王奶奶家的院子。
“谢锅子啊,出事了,那个赵老师的儿子不知道咋了跟疯了一样,跟撞客样,恁赶紧的去看看吧。”来人累的手扶着膝盖跟老谢说道。
原来盖屋子及其的有讲究怎么个讲究法呢,甚至你家有孕妇你都不能盖房子,更不要提说什么遇见邪事这样的事情了,老谢看来人这么慌张估摸着是有什么邪事要帮忙赶紧的将人拉倒王奶奶家外才问清楚事情。
“喊小郑,日恁,恁来这段日子这片咋这么不太平呢!”
小郑啊,我们的“实习”机会又来了。
日期:2013-04-23 09:44:00
第二十八章 撞客
老谢也不跟我们解释许多,只是再三的叮嘱撞客不能用枪对付,打死了就真救不回来了。其实老谢不交代这么多我们也大致的知道撞客是个什么意思,《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就说过这个:“前日母亲往西府去,回来是穿着园子里走过来的。一到了家,就身上发烧,别是撞客着了罢。”
甚至走进科学还是什么的栏目也做过这样的专题不过人家用科学得出的结论则是撞客是癔症。撞客的说法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去的路上老谢跟我们说让我们不要紧张撞客不过就是被刚刚死的人临魂了估计说话的声音会变成那个刚刚死的人,陪着说会话一会就好了。
到了隔壁村子,赵老师大概40多岁,是村里学校的老师,为人正直,本有更好的发展的但他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于是毅然留下这一教就教了20多年的书在这里安了家。村子里的人都敬重这个从外地来又在本地安家的汉子,村民也许不明白知识的伟大,但他们从自己孩子的眼神中读出了别样的清澈,从那时起村民们都叫他赵老师。
“谢锅子啊,你可算是来了,人已经制住了就是力气太大我怕你们弄不住啊。”一个年级较大的村民迎上来给我们分了烟小声的跟我们说到。
“依稀,那能有啥啊,没事的,力气大回头捆住他就是了,哭了没有,学说的话那个人你们认识不?”老谢说。
“那什么,要不你跟我过来说会话,让你的徒弟先去看看吧。”那个村民似乎是有难言之隐。
老谢似乎是觉察到了什么,也就打着哈哈跟那人去了院子外面,只是不住的嘱咐我们就是先去说说话,看看赵老师的儿子说的是什么话以此来推理下是谁家新死的人。
嘿,原来任务就是去聊天啊,这个感情好,当记者最主要的一门基本功就是聊天,从调查沉船事故到现在已经很久了,我都快忘记自己的老本行了。我和郑鑫被一个村民带着进了赵老师家的院子,赵老师的老婆在一众女人的安抚之下在啜泣着,赵老师则有些一家之主的姿态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前跟我和郑鑫握手然后让本家人带着我们进了他儿子的屋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