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4-25 09:19:00
第二十九章 训练日(三)
赵老师家的事情完了之后我们又回复到了枯燥的训练之中,王奶奶家的房子基本已经成型,开始进了木匠,郑鑫欣喜的告别搬砖生活谁知道老谢安排的下一个训练科目更让他不爽,居然是去帮村里卖豆腐的孙大娘拉磨,按郑鑫的话来说老谢彻底不把他当人看待了。
老康头的训练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也被强制要求每天早上的时候要跑一段路才能坐下来钓鱼,初听见这个训练方式我并不觉得很难,但是真正做起来就难了,首先老康头说的跑一段路居然能有快5公里,我都从别的村子绕了一圈了,其次跑回来立即就要坐下来钓鱼,从运动中突然要切换到静止的模式实在是太难了。
结束了五公里的跑步,我呼哧呼哧的坐下来,勉强的定了定神,觉得今天的太阳照的人头发晕,支上了钓竿,蒙上眼睛,在暖洋洋的太阳下我摆出了一个舒服的姿势盘腿坐了起来,河边的小草软软的垫在屁股下面,手里的钓竿也开始变的轻飘飘的。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不受控制了要睡觉一样,慢慢的感觉到眼前出现小时候的场景,幼儿园奔跑的孩子,炽烈而年轻的阳光铺在草地上迎面能感觉到草的香味,周边的声音都开始一点一点的变得清晰。突然场景一个变换,我变到了水里,像是梦境一般我面前的镜头不停的摇晃着,然后一个加速突然冲向了一个鱼钩。手中的钓竿一沉我迅速的拉杆上岸,然后自信的扯掉了蒙眼布。
“看到了,对吧?”老康头的声音稳健且祥和。
我像是刚刚从梦境中醒过来一样,面前的鱼钩上挂着一只一手长的小鱼。原来所谓的开眼并不是能看到鬼神,而是能变换到另外一个视角。我被这种视角带来的感觉所震撼久久没有说话。
“开眼了,我没啥好教你的了,记住这次是怎么开眼的,以后都这样做就行了,所谓开眼,是能见肉眼所不能见的事物,除了不受大小、距离、明暗的限制外,也不受遮隔隐藏或通透显露的限制,开眼的人都会有一些负面的反作用就跟吃药一样会有不良的反应每个人不同,慢慢的你就知道了。”老康头面带微笑的开始收拾钓竿,他将自己的鱼桶里面的鱼倒给我,也不说话就走开了。
“啥?你开眼了啊?”老谢嘴里的饭喷的到处都是,郑鑫紧张的护住自己的碗,免得被祸及。老谢不管不顾的开始赞扬了起来,说什么开眼非常的艰难,能开眼的人少之又少。我也懒得理他我更加在意的是老康头所说的那个不良反应会是什么。
“好了,吃完饭你不用再钓鱼了,你去跟王奶奶学学做药的本事吧。”
“做药?”
又见到那个给我们送过绿豆皮的王奶奶显得亲切了许多,而且这次老谢也一同过来说是辅助教学,上来就先给我来了一个实战案例的讲解。在八里闸的时候老谢用一碗黑水就能阻挡住女鬼的行动,那碗黑水不是别的是抹草墨汁。"抹草"又叫作假紫苏、鱼针车,但还是以抹草最通俗,也因自古传闻有驱邪功效,所以往昔乡下地方,几乎到处有人种植,出外不慎撞邪、被"煞到",或被另一度空间的亡故亲友"问到",大部分都是用抹草驱邪,这抹草属于一种常见的药物,更是驱邪的必备良品。至于墨汁通常所称的墨,都是指黑色的液体或固体,中国人对于黑色似乎有一种偏爱,两千年来的书画艺文不说,远在四千多年前的陶器,除在彩陶上加墨色外,还有东方特有的全黑陶器被使用。殷商卜辞,在甲骨上先书后刻的符号用墨,周秦文书,用笔写在竹简,木牍,及缣帛上的也是墨,不过,这些上,中古时期所用的墨,与东汉以后所用者不同,有些为天然矿石的石墨,有的也可能用木炭烧成的炭黑墨。而驱邪用的则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炭黑墨,传说在周朝时,有一个擅长诗画的人,名叫刑夷。一天,刑夷在河里洗手时,看见河面上漂着一件黑乎乎的东西,他怀着好奇心捞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尚未燃尽的松炭,便又随手丢进了河里。刑夷突然发现,自己一双刚刚洗干净的手染上了一道黑黑的颜色,遂将松碳捞起从此刑夷便用松炭粉末调成的液体写诗作画,这种液体就是中国最原始的墨汁。 墨汁属于古老智慧的结晶对付邪物件有极好的效果,而将抹草和墨汁融合则一下子就能将女鬼给制住。王奶奶看上去就跟一个农村老妇并无二致,但是她嘴里说出的这些东西却着实震撼住了我。但无论我怎么追问王奶奶都只是说这些东西都是祖上一代一代教下来的,整个村子只要是老户都有点绝学,而我要跟着王奶奶学的东西则是熬制和辨认驱邪药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