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笔记——一个县长的独白》
第51节作者:
当朝七品 日期:2011-07-14 21:16:54
(接上)
第37章 攻心为上
半个月后,市委组织部终于有了回音。
“领导还好吧,你们集团增设总经理助理的请示,市领导已经批准了。但需要补充一个集团丨党丨委的会议纪要,还有两名拟任后备干部名单及考核材料。下周一,我们派两个人去民主测评和组织考核。具体的考核工作方案马上给你们组织部传过去,你们就按照方案的要求办吧。”市委组织部企事业干部科的马科长亲自打来了电话,口气异常的和蔼可亲,看来,喝酒对增进感情还是有点效果的。
接到通知,我马上向高书记报告。
“市委组织部已经批准我们集团进入第一批企业试点,同意增配两名总经理助理,进班子,不占职数。下周一要派人过来进行民主测评和组织考核……”我把马科长的电话复述了一遍。
“不错,不错,工作效率很高。咱们集团领导班子两年没动了,已经报过几回了市委都没批。这回能提拔两个干部进班子,虽然不占职数,但干部能够串动一下,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我下午出差,去南方电厂集团考察,估计得一周左右时间能回来,家里的事儿你就主持吧,有问题我们电话联系。”高书记满意地说。
“集团丨党丨委的会议纪要和两名拟任后备干部名单,本周就要报上去。”我提醒高书记。
“丨党丨委会议纪要,你让办公室补一个吧,拟任后备干部名单?”高书记沉吟了一下。
“咱们集团党政后备干部目前是十八名,按照实职一比二比例报的,已经排好先后顺序了。这次就报前四名吧,也按照一比二的比例,让市委组织部定吧。”高书记的意见很明确。
从高书记办公室出来,我让秘书把组织部长张长祥请上来,对待老同志我向来是很尊重的。张部长已经五十三了,忠厚老实,说话耿直,兢兢业业,从集团电厂的基层工人一直干到组织部长,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
张部长已经接到了传真,正准备找我汇报。接过工作方案,我边看边学边琢磨。组织工作我是头一次接触,确实不懂,不懂不能装懂,又不能让人看出来不懂……
(待续)
日期:2011-07-15 20:19:16
(接上)
市委组织部的方案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方案严格要求,本次干部考核采取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就是要求拟任者必须当面向市委考核组、集团领导班子和全体中层干部述职;背靠背,就是考核组要背靠背地进行组织谈话和无记名民主测评。
“刚才,马科长给我打电话了,下周一他们要派人过来考核。下午,把这个文件转发到各基层单位,通知党政班子成员和全集团中层干部,下周一上午十点,在五楼会议室开会。特别是在册的后备干部,你们组织部要一一通知到本人,必须参加,不准请假。原来确定的集团党政后备干部排名前四名,让他们准备好述职报告,这个周末之前,你们组织部先审一遍。如果没有其它建议,就这么安排吧。”看着工作方案,我一口气把工作安排了下去,详实具体,语气不容置疑。
“好,我马上回去安排。”张部长痛快地答道,眼神由开始的犹疑,变得崇信起来。
张部长走后,我看着办公桌上的方案,陷入了沉思:提拔两个人,就要补充上来两个后备干部。因为关系到自己前途命运,谁能前进一步进入后备干部的行列,将成为集团中层干部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必须利用好这个机会,抓住人心,树立威信,有必要传达给他们这样一个信息:我或许可以左右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如此,他们才能心生敬畏,由疏离转为靠拢,我才能在金平站稳脚根。事关自己开局的成败,必须细细谋划一下,务求首战必胜。”想到此,我拿出集团后备干部和中层干部名册,开始重新研究起来。
打开电脑,我对集团现有后备干部的年龄、学历、职称、任职时间、基层工作年限等个人要件资料进行了重新统计分析和排序。通过分析发现,集团后备干部的平均年龄普遍偏大,学历普遍偏低,特别是机关与基层人员比例不合理,集团上层机关的干部占比很高,基层单位干部比例很低……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