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话帝都——南京风水轶闻录》
第22节

作者: 卯兔追心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7-22 15:30:00
  处理掉障碍的徐温当时还没有那个胆子取而代之。要统和上上下下那么多官员,获得他们的追随,还不是一朝一夕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历史上的教训比比皆是,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因此,需要慢慢培植自己的势力和势力范围。
  当时的杨吴政权中心在扬州,地处长江以北。徐温此人还是非常有远见卓识的。他认为这江北之地,如果立国,一旦北方有强大的势力兴起,讨伐他的话,扬州连个缓冲的地方都没有。因此,作为将来立国的根基,需要一个陪都。

  在杨吴政权范围内,最有声望做陪都的便是南京,当时叫作金陵。这主要得益于金陵三百年的帝都历史,给人们心目中留下的王者之风的良好印象。但是金陵作为帝都,很不幸被杨坚荡平开垦为农田了,虽然经过接近三百年的恢复,已经有了一些雏形,但那离帝都还很遥远。必须有人前往治理,按照王都的风范进行规划建设。
  因此,徐温派他的样子徐知诰前去担此重任。当时金陵属于昇州,徐知诰的职务便是昇州防遏使兼楼船副使,到昇州重建金陵城,并操练水军。
  从徐温对徐知诰的任命上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十分明确:第一个,建设都城;第二个建设都城的防御体系。南京作为长江岸边的一个大城市,防御北方主要靠江,江上战斗主要靠水军。至于陆军,徐温以前就有,这个不需要担心。因此,可以负责任的说,徐温当时对发展金陵作为国都的理想和规划是比较完善的。
2011-7-22 15:54:00
  开始对徐知诰的任命,只是个干活的副官,相当于副市长之流的职务。912年,徐知诰当上了昇州刺史。到了915年,徐温升了官,被封为齐国公兼侍中,充水陆马步诸军指挥使,在润州办公。润州也就是现在的镇江。这可了不得,等于任命徐温为杨吴政权一切军队的总司令。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谁当了总司令,就意味着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当皇帝,是迟早的事。
  此时的徐温对在镇江办公并不太感兴趣,他让徐知诰在金陵营造大都督府。在他让徐知诰造老巢的时候,还没想到要立徐知诰为接班人,还想着让他的长子徐知训接班。从任命上我们也可以得到印证。徐知训被任命为淮南行军副使、内外马步诸军副使,在扬州办公。当时徐知训的头衔,相当于是徐温的副手。老子一旦有事,儿子顶替。在扬州办公的目的,也无非是看着杨氏一族,同时看好那些大臣。

  917年,徐温听说这个养子徐知诰在金陵做的有声有色,便亲自到金陵视察工作,一看果然。不仅金陵城修的很好,而且府库也很充盈,治安也很好。这儿子果然是个材料,能给他徐温弄这么一个大都督府治所在地。他也不客气,赶紧把大都督府的办公地点转移到了金陵。
  他在金陵了,这儿子留在金陵就没多大意思了,还不如放出去看着一方水土,便打发徐知诰到润州当团练使。团练使是什么官啊?也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方驻军司令。毛爷爷那句话总结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枪杆子出政权。人家徐温也知道,不管到哪里,部队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2011-7-22 16:29:00
  这徐温也不客套,把昇州大都督府改为金陵府,自任府尹。当地方长官,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总司令的职位,只是一个兼职而已,不想放给其他人。
  徐温的儿子徐知训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优秀,在扬州仗势欺人,贪财好色,胡作非为。当时的将领朱槿看不下去了,就杀了徐知训。徐温很是愤怒,又杀了朱槿一家。这一年为918年。
  次年,徐温将杨隆演推上帝位,徐温也理所当然的当上了大丞相,都督中外军事,又被封为东海郡王。徐知诰当时被任命为左仆射,参知政事。
  对于杨隆演来说,称帝与否,都是换汤不换药,或者说是新瓶旧酒,没什么实在的好处。但对于徐温来说,将来要称帝,便顺理成章了。只要他废了杨氏,自己称帝就可以了。

  杨隆演这皇帝命并不怎么好,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儿子杨溥即位。八年之后,还没来得及当上皇帝的徐温便病死了。由于徐知诰从前的政绩较好,受到朝臣的拥戴,更使用了一点小伎俩,将徐温的亲儿子徐知询扣押,顺利继承徐温的位子。
  到了929年,大局已被徐知诰控制,他很想尽快登上帝位,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932年,徐知诰任镇海、宁国节度使,在金陵办公。这等于回到了自己辛苦经营的老巢。这还不算,他还上书劝皇帝迁都金陵。一旦到了他的地盘上,那还不是兴风就是雨啊。可这杨溥也不是傻子,不迁。
  徐知诰更有对策。933年,他在金陵府设置了礼贤院,四处招纳人才。葛优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人家徐知诰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他那个年代,想掌控一方,也需要各类人才的经营。同年八月,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为做帝都做好准备。
  935年,杨溥见徐知诰如此觊觎他的位子,为了保住自己,退而求其次,便给了徐知诰一堆封号: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进封齐王爵位。了不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杨皇帝的更大的安慰措施是给徐知诰封国,以昇州、润州、宣州、池州、歙州、常州、江州、饶州、信州、海州等十州为齐国。这是很大的让步。当时的杨吴也不过三十多个州,便给了徐知诰十个,可见徐知诰逼迫之紧。

  但徐知诰并没有停下做皇帝的脚步,他的铁蹄正一步步逼近杨氏王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