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8-04 19:53:51
我对三国演义只是小学时走马观花地看过一遍,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也只是字面上的了解。他也竭力鼓动我:“《三国演义》除了军事外,政治、外交、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极为丰富,干大事的男人应该读通《三国演义》”。虽然我失掉了干大事的年龄,对《三国演义》如此肤浅也是一大遗憾。听他这么一说还真想再读一遍。
他不但孰悉中国的古典文学,还对现代西方的文学作品也了解不少。当他讲到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时似乎对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作品也了如指掌,对书中的“垮掉一代”的放纵性情,随心所欲,聚众狂欢,一路上追求喜悦、梦想,他们能蔑视传统,颠覆经典,冲破生活的情节时,他认为这是处在社会底层、被人视作异类、潦倒的年青人;是社会不可缺或的人群;是推动历史的动力。我虽然对他把“垮掉一代” 归纳为“处在社会底层” 有不同看法,他对这帮青年叛逆者的描述也不够深刻。但他毕竟是毫无准备地随口说来,说明他读这本书时也是很用心的。
日期:2011-08-04 19:55:03
他告诉我在小学即将毕业时遇上文丨革丨,失去了继续升学读书的机会,是属于中国式的“跨掉一代”。 文丨革丨中别人在写大字报、搞大批判,他在家里看了些书,只要是书乱七八糟都看。后来上山下乡,当初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生产队社员看他有文化就把他推荐上去,到了县里政审时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被剔掉了。高考恢复后他自悲于成份不好,没去报名。后来知青回城他被分配在一家国营工厂当采购,当初工人收入很低,经过几年采购,认识了一批生意人,感到做生意比打工钱来得快,所以就出来自己经商。由于缺少资本,在亲戚朋友那里弄了点钱,运气不好,生意上每出现一次较大的亏本伴随他的总是一次官司。讲到这里他的神情似乎有些悲哀。悲哀之余他问我:“卡夫卡的《审判》你看过没有?
日期:2011-08-04 21:03:23
我回答:“卡夫卡这个人名气不小,他作品的表述很怪异,读起来很累。《审判》我只是翻了一下,他的《判决》和《乡村医生》倒是看过的。”
他说:“太可息了,《审判》有相当的瞻前性,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法庭的黑暗,对现代社会的法庭也是有力的讽刺。书中约瑟夫•K莫名其妙地被逮捕,逮捕时没有手续也没有罪名,经过一年莫名其妙地挣扎,托过人找过关系,也聘过律师,最后还是象狗一样莫名其妙地被处死。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法庭、审判无处不在,他们在充满混浊空气的法庭上,对无罪人审判的同时却让真正有罪的人消遥法外。卡夫卡用现实世界的质料,巧妙地构勒出一个荒诞的世界。仿佛在提醒现代社会的人们:你一直处在无边无际的审判中,对你的审判不需要罪名,更不需要理由,随时随地可以羁押收监。对我们正在吃官司的人来说更有切身的感受。”
卡夫卡本身是个法学博士,他对当时的上层社会贱踏法律,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早已恨之入骨,所以他用《审判》来抨击那些堂而皇之的当权者,更重要的是他用手中的笔为无故人们不平的遭遇鸣冤。
日期:2011-08-05 13:46:05
讲到这里触景生情,使我回想起三个月前法庭对我审判的经过。谁都知道法庭审判应当遵循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相反在法庭上的所谓事实就是就是公诉人的意见,他们例举的所谓证据我要求质证时却遭拒绝,至于我提出足以说明事实真相的反驳意见和证据时法庭却不预理采。更可笑的是我单位的法人当初也已收押在案,法庭迫于他强硬背景和靠山的压力而解除对他的羁押。我这个一无靠山二无背景的小市民却推上审判台,成了替罪羔羊。所以法庭对我的审判构成了二个方面的重大错误:
一是明摆着的民间企业间资金的借贷纠纷,最多只能当作民事案件判决。
二是既然定了单位合同诈骗罪,所骗资金又用于单位,而且单位法人已经羁押在案,那么单位法人得承担这个责任,而不应让仅仅跟随领导参于借贷谈判的陪衬负全责。
这二条足以影证了卡夫卡说过的:“不仅无罪可以判罪,而且不问所以然也可以判罪。”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如今地球人都知道:“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的不幸,也是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虽然早就说要参加W什么的国际组织,要与太阳接轨,接轨了有什么用呢?虽然法律的公正、公平,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姗姗来迟,来了又有什么用呢?这些地球人都能享受到的待遇到了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仍然是“水土不服”。 我幸运的是不象卡夫卡笔下的约瑟夫•K象狗一样的被处死。至少苟活着。可是活着比死去并不好多少,面对眼前的一切,也许真正痛苦的是仍然活着的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