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8-05 20:58:39
讲到这里触景生情,使我回想起三个月前法庭对我审判的经过。谁都知道法庭审判应当遵循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相反在法庭上的所谓事实就是就是公诉人的意见,他们例举的所谓证据我要求质证时却遭拒绝,至于我提出足以说明事实真相的反驳意见和证据时法庭却不预理采。更可笑的是我单位的法人当初也已收押在案,法庭迫于他强硬背景和靠山的压力而解除对他的羁押。我这个一无靠山二无背景的小市民却推上审判台,成了替罪羔羊。所以法庭对我的审判构成了二个方面的重大错误:
一是明摆着的民间企业间资金的借贷纠纷,最多只能当作民事案件判决。
二是既然定了单位合同诈骗罪,所骗资金又用于单位,而且单位法人已经羁押在案,那么单位法人得承担这个责任,而不应让仅仅跟随领导参于借贷谈判的陪衬负全责。
这二条足以影证了卡夫卡说过的:“不仅无罪可以判罪,而且不问所以然也可以判罪。”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日期:2011-08-05 21:12:59
随着和他交往的深入,对他了解也逐渐增加,越了解越感到他的陌生。这么个贯骗犯天天傻傻地坐在那里,没见他看书,也没见他写字,很少同人讲话,从不张扬吹虚,虽然谈不上贯通中西,至少肚子里货还不少。开始对他另眼相看。在入监队就遇到过几个硕士生、杂志社编辑、教授等冠以很大名头的学者。与眼前这位只读过六年小学的无名之辈相比,这批学者们就相形见绌了。
和他接触后又产生了想看书的念头,来劳改队虽然快三个月,可是从来没定下过心来。在入监队这段时间一切都感到新鲜,渴望着对监狱,对制度,对不成文的规矩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读懂身边的队长和犯人。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还在一知半解中又被分到了二大五中,五中队是个短命的中队,没多久又合并到四中队,到了四中队又遇上整顿留监犯。虽然没被整下大班,至今还没有分到一个工种,心还是悬在空中,感到不踏实。所以也没心思去找书看。平时看到其他犯人看书的不少。晚上加班回来,睡觉的时间本身不多,还会翻开书看一回。有时熄灯了还看到有人坐在走廊上,借着通道上昏暗的灯光在看书。情愿明天干活时打瞌睡挨打埃骂。他们读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武侠书,这些书情节扣人,很吊胃口。捧着书进入飞檐走壁,打家劫舍的情节中,仿佛忘掉自己囚犯的身份,成了仗义疏财、劫富济贫的侠士。这样也许能忘掉吃官司的痛苦,也是一种消磨辰光的好办法。虽然我不读武侠小说,但对这些如痴如狂的迷恋也深表同情。
日期:2011-08-06 22:51:13
除了武侠书,想找些自己想读的书还真的有些困难。于时就想到去问陈胜:“在哪里借得到书?”
他想了一下说:“前几年社会上陆陆续续向劳改队捐过一些书,武侠书都被挑走,还留了一部分书原来放在小仓库里,小仓库腾出给你们睡觉清理时被搬走,现在不知放在哪里?”
接着我又问:“有没有搬出我们中队?”
他答:“没有,肯定还在中队里,可能要问施管教或当初搬场的人。”
施管教平时很少进来,当时搬场的人我不认识,到哪里去问。心里正在纳闷,陈胜突然对我说:“劳积会主任勤民可能知道。”
有了线索我就跑到大账室问:“勤民,我想找些书看,哪里有?”
他爽快地说:“我这里有不少书,你自己挑。”
日期:2011-08-06 22:52:38
里间我看到了好几堆书。一部份是劳改队里的教育书,一部份是各式各样过期杂志,还有一部份是政治和励志类书。在这些杂七杂八的书中还是找到一套《红楼梦》、一套《西游记》、一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威尼斯商人》、《飘》和《罪与罚》。看到这些书我如获至宝,欣喜之余也不好意思拿走这么多。只是对勤明说:“这些书帮我留着,我先看《罪与罚》,看完后逐步来换。”
“喜欢的都拿走,我不看书,放在这里碍手碍脚的。”想不到他会这么说,听到这话我欣喜若狂,把这些积满灰尘的书抱回了监舍。
这些书除了《威尼斯商人》外我都看过。只是六七十年代看的,时间长了,重读一遍这些中外精典之作除了阅读本身的乐趣外肯定会有不少收获。
在看书的几天日子里,监区又进行了人事调动。调动的几个队长面都没见过,对我个人来说毫无搭界。
日期:2011-08-07 12:05:35
二十一.争当车间护监
厂区护监刑满将要释放,要从监房内借一名护监犯去顶替。原本打算让陈胜去,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很想到车间去逛几天,就找施管教申请,结果没找到人,心急之下找了劳积会主任勤民,他的意思是你不适合去厂区当护监,原因是入监时间不长,劳改队的套路还不了解。厂房人多流动性也大,四百多人只有一个监护,稍有疏忽就会出事。管教也另有人选,劝我放弃。可是我不知哪根筋搭错,天天在监房内玩却不知珍惜,非要自讨苦吃。其实我执意要去厂区是猎奇心占上风,入监三个月,天天吃饭睡觉、东荡西逛早已厌腻了。厂区车间没去过,几百号人,起早摸黑在车间里倒底是怎么回事?很想去看看,而且也只是临时的。
晚上收工回来,我问叶金华,车间好玩不好玩?他在仓库里管发货,天天没事当然好玩。不过他还是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大班犯苦的不得了,现在天热做的是棉袄,厂房屋顶是铁皮,墙体也是铁皮,就凭单薄铁皮搭成的房子,太阳的热量逼进来,犹如一只蒸笼,加上缝纫机和其它各种机器马达散发的热量,几百人挤在一起干活产生的热量,难熬的很。好在仓库人少,上有吊扇下有台扇才勉强过得去。大门口护监也还好,一个人用的是一台电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