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亮了,只剩两天旧年就过去了,春天姗姗而至。瑶寨,远远的有唢呐锣鼓喧天,一只在孩子眼里格外庞大的迎亲队伍绕寨子外圈驶出河口的青石板路。一个算不上英俊的男人骑在一匹安祥的老马上,已经不年轻的我们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无奈的期待和欣喜。没有了孩子的阿妈,过去的这一年多,很难。父亲和他胯下的老马走在队伍前面,他们都配戴着很红很红的大红花。紧跟其后的是敲锣打鼓吹唢呐的几个人,几个拿竹竿的男年轻人,再跟着是八个身着艳丽苗族彩衣的妇女,颈前的仿银饰发着夺目的光彩,亮蓝的上衣绣着花边。瑶寨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夹在迎亲的队伍当中。终于到邻村新娘家门口,人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新娘家的院子干干净净,几只鹅几只鸭子缩着脖子挤在东北角用竹条搭起的狗窝里,狗食盆儿翻倒过来,里面和着菜汤和污物的稀米粥淌在地上,平时来个生人就狂吠不止的黑狗像换了个狗似,挤在一群母鸭母鹅柔软的身子旁边,瞪着一对惊惧的大眼睛,注视着院子里发生的一切。
无论多大年纪结婚,就算当了很多年娘的新娘也叫新娘。新娘家预备了拦门酒,接亲的人照惯例喝上四杯。然后有男的和女的跳起舞蹈,是一种动作简单富有张力的劳动舞蹈。不会跳舞也不会对情歌的父亲用他涔着河南腔蹩脚的苗寨方言,向里屋的新娘表达爱慕。早被打动心思的新娘盛装出门,脸蛋上打了胭脂,头上用蓝黑色的长布巾一层一层的紧紧缠裹着,套着一顶亮闪闪缀满大红二绿毛线绒的镀金头饰,衣服上镶着金线纹案,翠绿的叶子,杏红的牡丹,和几处镀金的小铃铛,是个称不上好模样的女人,脸上的皮肤也不细嫩,她名正言顺的成了我们的妈,我们后来的妈。她还带个儿子,名叫宝。
听说过父亲有一个做过县长的的父亲,还听说祖父死前应该给我的父亲留了些银元或是金子。总之,对于一个死了丈夫,带着儿子,寄居在娘家三年多,遭尽闲话和白眼的并且一点都不再年轻的农村女人来说,所有对生活的遐想和奢望都值得理解,没有人不向往过好日子,谁不希望在自己惨淡的人生里会有好事或者奇迹发生。
那天所有的人都面带笑容,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就指望这几天享受清闲日子,吃点好东西。碰见人家娶媳妇,又是带着一群孩子的人娶拖娃子的媳妇,这年就过的更热闹。
总之,幽静的瑶寨突然间热闹生动起来,连村口河边上那辆老水车也突然间焕发青春和活力,翻腾摇转的格外卖力,溅起的水花四溢,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迎亲队伍载着新娘的陪嫁礼和红伞掩映下的新娘,回了寨子。跟十年前白桂兰第一次出嫁给第一个男人的场面一样,一样带着对幸福的期许和一颗又有了归宿的心。
于是,旧年没过完,瑶寨又多了两口人。
又是更加隆重的载歌载舞,热闹欢腾。
这个时刻,躲在里屋的二姐和我 ,没有人注意我们,大姐姜玲要张罗父亲的婚事,做不完的事儿,好几天前就忙得没睡上囫囵觉了。为了给新家庭一个幸福的氛围,我们的外婆躲在,不,应该说是守在自己男人撇给她的老房子里,从此一个人,可以专心致志的等她的男人回家了。我和二姐不敢去外婆那儿,怕新妈不高兴,于是我们躲进我们常常晚上写作业的里屋,表情跟院子西北角上狗窝里惊惧无措的狗一样,目睹着外面丰盛的场面,华丽的婚宴和写满了莫名期待与欣喜的父亲姜正民的脸。
失掉母亲的两个女儿面面相觑,茫然慌乱着等待一个陌生女人带给我们幸或不幸,等待命运开启我们的另一段人生。
日期:2010-05-04 23:11:40
6寂寞
天渐渐黑下来,村子又恢复寂静,很冷,寒冬腊月的气温总让人对温暖多一点的期待。星星爬满了一整片天空,星星也怕冷吗?为什么一到天黑就那么寂寥着眨巴眼睛,如果星星也会流泪的话,是不是每天晚上都会有雨下个不停?
屋里的灯亮着,一盏昏黄的油灯,崭新的。袅袅升腾的黑烟打指头肚大小的灯头里冒出来,往上摇,粘到屋顶上,房梁上,泛黄发黑的蚊帐上,破窗户奁和墙壁上,不知薰了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子,满屋子满眼的沧桑和破败。
木架子上的洗脸盆子,几天前大姐拿去给寨子口箍桶补盆的老头锔补好了,盆底箍了一圈铝皮,像谁故意套上去个小铝盆,水倒进去,一滴也不会漏出来。洗脸架子上的油漆早分不清是绿色还是黄色,剥落得厉害,露出光溜溜的木条子。横条架上原本挂着那条撕撕扯扯,颜色褪尽的破毛巾去了我和二姐的床头。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水红色新毛巾,上面印着两只颜色鲜亮的喜鹊,高昂着头,张着嘴巴,立在一支盛开着娇艳梅花的枝头上。
这天晚上,父亲和嫁进来的后妈忙一整天,连续准备好些天的新人终于可以停顿下来,喘口气,歇一会儿。父亲用新毛巾擦洗好的胳臂和脸,洗脸盆里的半盆染红的水,像是谁不小心掉进去几滴鼻血,荡着圈,在铝盆里晕开。
“一块五买的新毛巾也掉色,”父亲说,扭头瞅了瞅大衣柜镜子前卸饰品的后妈白桂花。
“花两块钱买的毛巾就不褪色,用一年还鲜亮鲜亮的,印上去的梅花还跟真的一样艳。”白桂花一边取耳环一边斜着眼珠子打镜子里看着父亲。
“不就差5毛钱吗?”
“没有5毛钱就得买褪色的毛巾,一分价钱一分货,连小孩都知道的理儿。”
父亲显然不愿意继续争论这个话题,大概他觉得理亏此时,再说,此时毛巾褪不褪色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家里面没了女人,过去整整一年多都不知怎么熬的,我们三个女娃子还小,他又要去外面教书,外婆照顾自己都不容易。而且,母亲的死,让他再一次感触到被苗寨甩出来,被凤凰甩出来,摔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心里空空的,没着没落,会觉得害怕。闺女,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谁也指望不上。母亲死过的一阵子,他还真怨过她,为什么当初没给他生个儿子。如今,白桂花的到来,让父亲觉得被苗寨甩出去之后又甩了回来,让他觉得一下子塌实很多,心里大石头也落了地,又可以倒头闭上眼睛睡觉,可以偶尔哼两句不成调子的河南梆子,或者骑着破自行车走过山路的时候大口的吸上两口带着新鲜竹叶香味的气息或者吹个小口哨什么的,他终于又可以什么也不想,活着,活着,活着就是不想事儿,做不得不做和该做的事儿。我们的父亲早就不喜欢琢磨人生了,他觉得能娶白桂花不错,觉得日子又可以过下去了,把日子过下去,这是他很早以前就建立了的生活理念。
父亲想着想着语调就变的轻和体贴,他关切注视着新婚的妻子,轻声问她:“桂花,忙了一天,累了吧”。
白桂花侧着身子往后拧一下左膀子,顺手摘下右手脖子上的银镯子。来不及回头,就从镜子里头打量着镜子外面面相斯文已不再年轻的新婚丈夫。确切的说白桂花不懂斯文不斯文,可他确实觉得父亲长得跟他们山里人不一样,没他们结实,比他们白净。感觉就跟过年到城里办年货时遇见的某个城里人模样。
“恩,有点,你家的几个丫儿呢?”
“不用抄她们的心,阿玲大了,会带好两个小的。过完这几天就去把阿宝接过来住,她们会对他好的”。 父亲出去打一盆干净的水进屋,盆沿子漆都脱落了,露着乌芯,磨手。
外面一团漆黑,静悄悄的。
“我还真怕她们姐妹欺负他,她们人多,阿宝比她们都小。哎,今天酒席花不少钱吧。”
父亲铺着被褥。被子很新,抓上去柔软舒服,棉布面,大朵艳丽的牡丹花,叶子很绿。床单也是新的,红蓝相间的竖条。
心想着晚上好好干活,不能叫新娘子扫兴。父亲格外但当起来。
“这你别管了,过得去”。
“不管,那怎么行?以后钱的事可归我管,结婚前我就托媒婆说清楚了。”
“好,归你管就归你管 ,不早了,睡吧”。
然后父亲和白桂华就睡了,大概是睡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