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两段婚姻的渣男,看了“拒绝玻璃心”的帖子,有话要说》
第17节作者:
zhidao518 说到这里可以扯一扯了。
天涯的经济论坛里,我也经常去。经常看到,中国未来会如何超过日本,如何超过美国。
呵呵。
技术性的东西,我不谈,免得班门能斧。
但就从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敬畏这条来说,中国就不可能超过美国。美国的人富裕了在干啥,中国人富裕了又在干啥?
美国已经富裕了100多年,年轻人依然有活力,有冲劲。中国人才不过富裕30年,年轻人已经活力尽失,官二代,富二代已经沉迷于享乐中。
再过30年会如何?答案就在今天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中国的GDP数字超过美国,每家每户都有奔驰宝马。但环境已经不适宜人类生存。社会的伦理道德完全丧失。整个社会乌烟瘴气,人们眼睛里只有钱,只有利益。失去了良知,失去了爱。那么这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日期:2013-07-08 11:19:51
所以,我斗胆的预言下,中国整个国家的富裕,也不会超过三代人。
现在已经富裕快有20年了。再过不超过30年,中国必然衰败。
不是美国人的阴谋,也不是欧洲人挤兑我们。
是我们自己骨子里的基因,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我们缺乏信仰,我们没有畏惧,决定了我们必然会走到那步路。
日期:2013-07-08 11:40:53
再补充下上面的。
基督教里还有个重要的概念,“约”,就是诺言一定要遵守。简单的理解就是要诚信。这个可是今天商品经济社会的基石。
日期:2013-07-08 13:39:30
继续正文
————————————————————————
再扯远点。
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出国以后,在欧美,在台湾,日本,香港特别不受待见,说难听点,就是看不起你中国人。冷落你,鄙视你。
虽然纽约和巴黎的奢侈品专卖店比较欢迎中国人,但我估摸着,中国人进去扫荡一空后,老板一边数钱,一边还会嘲笑中国人。
为啥会这样,表面看起来是中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让欧美人士看着鄙视。根子里的原因就是中国到现在为止,大部分人还没有摆脱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小农经济中的文化劣根。
就好像你生活在北上广深。然后家里来个几个农村的亲戚。他们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几天不洗澡,上卫生间不知道冲马桶。你欢迎他们吗?
但他们觉的很正常啊。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啊。你批评他们,他们不但觉得委屈。还觉得你眼界高了。看不起穷乡亲了。
这只是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差别而已,至于农村亲戚与你的生活观、价值观,世界观差距大了去了。
我们官方宣传,说不学习西方的普世价值观,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真的很搞笑。
什么是西方的普世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人权,自由,民主。先个人,后政府。
这个是得到世界大部分国家认可,并且被发达先进国家所验证的价值观。也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而我们要另起炉灶,搞出一个不一样的。
两个结果:
1、殊途同归,面子不一样,里子是一样的。主旋律还是按照西方的走。口号要喊我们自己的。勉强还能生存下去。
2、彻底和世界决裂,自绝与世界,自绝与时代。让中国人出去以后成为外星人。让人家躲着,避着。彻底成为没有朋友的“独秀与世界的舞台”。
2、
日期:2013-07-08 14:00:33
上边扯远了,这里收回来点。
————————————————————
接着上面的话题谈。
美国的年轻人,无论父母的本领有多大,资产有多少,基本都要18岁以后靠自立。特别是家族强盛的。还是举例小布什吧。他父亲够厉害吧。看看他家的历史就知道了。绝对的家世显赫。老布什60年代就是众议员。70年代的时候就当副总统了。连任。然后是总统,再连任。
同时期的小布什在干啥?在创业。也芭芭拉一起艰苦奋斗呢。
再看看现在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留给他女儿多少财富,再看看巴菲特,又留給儿子多少财富?
西方国家的这种对于财富的观念,也与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密不可分。也更贴合今天的商品经济社会。保证了后代不会因为突然拥有财富与权力而失去方向。从而堕落。
而我们国家,儿子长大娶妻生子,住房、工作,都需要老子操心。老子的财富更是早早的安排给了孩子。 骨子里还是小农经济下的思维。在过去几千年里可以。
但在今天的商品社会。只会让子女后代愈发孱弱。甚至堕落。
所以说,东西方(中国与欧美)谁更能持久的创造财富?谁更能给世界带来文明与进步?谁会在辉煌以后堕落?几乎是昭然若揭。
日期:2013-07-08 14:11:57
面临如此大环境,作为小家庭的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子女?应该留给孩子什么呢?
古话说: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技。
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一技恐怕远远不够。
但你如果能留给孩子下述的财富,也许他(她)会受益终生。
勤劳,节俭,积极,阳光,博爱,善良,诚信,谦虚,整洁,文明,礼貌。
好的生活习惯,好的理财习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想不起来了。还有很多。
这些习惯最好是从小潜移默化,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也需要敦敦教诲。
我认为,最好是每个家庭也有一个小的家训。自己编制的就行。
有条件的,我甚至建议全家成为基督信徒,定期祷告,按时礼拜。不过想,找个好的教堂,或者教区很难。
(我们国家目前很多基层的基督教堂都变味了,真是变成了愚昧与洗脑的地方。老年人会聚的地方。基督教堂的本质,并不是如此的。看看中外的对比就知道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