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园爱情故事》
第6节

作者: 绿荆棘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过程是曲折的,此处省略520字,结局是团结的、圆满的、胜利的。此时,自己导演的视频已经在屏幕上缓缓播放,我站在幕后,猜想着未来新娘的表情和反应,那是我人生中无比幸福的时刻,如果你问我接下来要和那位哭花了脸的新娘说些什么,很抱歉,我不知道,我想我已经乱了阵脚、丢了逻辑,我只是希望:
  亲爱的,这样的场景在我的人生中,有,且只有一次!
  日期:2012-08-02 09:17:08
  7、“被求婚者”的12小时绝地反转

  丫溪说:
  不知道在微博的哪个犄角旮旯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件事情坏到头的时候就是一件好事的开始。之前对所谓“黑暗后就是黎明”之类的标语毫无感觉,直到2011年4月16日,我25岁人生中最好日子的来临,我,一个蒙在鼓里的“被求婚者”才体会到什么叫绝地反转。
  对我而言, 4月是躁动的、不安分的、动荡的、疲劳的一个月——毕业论文未完成,最终工作不靠谱,实习项目要人命,男友感情不稳定。
  日期:2012-08-02 09:17:36
  咱们往前倒数半个月:
  4月1日,当我每天只睡4个小时,为硕士毕业论文通宵熬夜的时候,马诗歌居然抛下媳妇不顾论文带着一票好友奔赴天津2日游,为这事我怒气冲天!(事后得知是组织大家去天津拍求婚视频了);
  4月 6日,当我每天在家垂头丧气,感觉工作、户口、理想啥啥没着落,啥啥不靠谱的时候,马诗歌居然每日外出鬼混、夜不归宿,为这事我河东狮吼!(事后得知是去朋友家做求婚视频最后的剪辑工作);
  日期:2012-08-02 09:18:13

  4月13日,当我临时受命赶赴西安出差,2天内走软了腿看遍西安全部艺术团体,坐车10小时往返延安看演出场地,最后经历5小时的飞机晚点终于在16日凌晨顶着硕大的眼袋回到北京时,马诗歌看见我没有关心,没有问候,第一句话居然是“晚上得去看《爱无能》啊”,为这事我叫苦连天!(事后得知马诗歌要在话剧结束后进行求婚活动。)

  日期:2012-08-02 09:18:56
  4月16日,当我为了顾及朋友赠票的一番好意,为了不浇灭马诗歌对话剧的一番热情,我在开完会,加完班,穿着球鞋、运动衫,顶着鸡窝头和一张被会议摧残的素颜脸走进了东方先锋剧场。当我咬着牙、忍着困坚持到话剧最后,当导演说“请各位观众留步,今天有重要时刻跟大家分享”,我还傻乎乎地跟旁边朋友说“该不会有人要求婚吧”,直到屏幕上出现一张张我熟悉的脸,直到好朋友拿着横幅陆续上场,直到马诗歌捧着玫瑰说“亲爱的,下来吧”,直到全场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在喊着“丫溪,嫁给他”那一刻时,全部的悲催烟消云散,我傻X了,我泪飚了……

  日期:2012-08-02 09:19:48
  我想说,真的要感谢好多人。谢谢所有为我录制小片的同志们,不管你们是出镜还是没出镜,不管你们的话是被保留还是被剪掉,我都会深深的记在心里。谢谢田宇,谢谢你作为马诗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帮着看场地、剪小片、组织群众,你的求婚流程我看了,很细心;谢谢葛丹丹,没有你的提醒和帮助,不可能让我有一场剧场式的求婚;谢谢何鑫,我知道是你不辞辛劳,贴着面子帮我协调了投影;谢谢没有出境的史鉴,是你带着三机位去我家拍我爸妈,是你一遍遍纠正了我爹“领导式”的发言,是因为你成熟的编导技巧才让我爹的讲话成为了全片最重磅的催泪点;谢谢杨怡静,欺上瞒下的促成了整件事情;谢谢李翔,你那忽闪忽闪的字幕好催情;谢谢老娘,你和你老公的半裸出镜让我泪中带笑;谢谢胡雪,不是你微博直播,我绝不会被@到爆;谢谢04新闻、04文编、08文艺、08策划各位倾情参与的同志们,我爱你们。

  在微博上看见一个朋友的留言“如果说我们这代人还有一丝信仰,我相信那是爱情。”
  同志们,不管现在的你在苦于什么,烦恼什么,纠结什么,请一定相信黑暗后不仅仅是黎明,而是阳光灿烂。幸福起来吧!
  日期:2012-08-08 11:11:49
  中国传媒大学的革命友谊
  各位单身公主们,有时候不要太过于专注寻求自己指定的那个王子,以至于忽略了身边那些爱的火花、爱的信号,往四周看看,没准真命天子就在身后。

  马诗歌说:
  “广院给了我事业,也给了我爱情”,这句著名主持人陈鲁豫师姐的名
  言用在我身上太准确了。我和丫溪一起在这个青葱的校园度过了7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从她50岁生日,刚刚从“北京广播学院”蜕变成“中国传媒大学”的时候开始。
  近年来关于传媒大学的段子越来越多。
  先有“中国传媒大学无早操,无早读,不晚修,五个食堂任意吃,洗澡方便,交通便利,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女生宿舍独立卫浴。

  出门有天桥,男女厕所按比例分配,校长有信箱,书记有微博,选课自由,不禁校园亲热,师姐爱护师弟”;
  再有“厕所配备免费厕纸、课间音乐提醒、无论教师是否讲完课,四节课后电源自动关闭,食堂鸡蛋3毛一个”等等。
  新老校友们用“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广院”这样高规格的语言来赞美学校的人性化。在这个传奇的学校,会有很多传奇的事情发生。
  我就读于文科类的“新闻学”专业,丫溪选择了艺术类的“文艺编导”
  专业。我们各自加入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广播台这个可能是全国最优秀的
  校园广播机构。
  三年的校园广播台生活中我走完了从记者到编辑再到台长的发展轨迹,制作了50多期节目,留下了10部广播剧作品,办过大型活动,得过广播大奖。
  当然,和秋天种下的友谊种子相比,这些都是小菜,因为春天收获的,是爱情。
  广播台有7个节目组,我报考了和我专业相关的时事评论类节目《有事大
  家谈》,丫溪报考了和她专业相关的休闲娱乐类节目《阳光不休假》。

  如果事情都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那五阿哥牵起的可能就是紫微的手了,您能接受吗?
  我反正不能,所以就需要有个冥冥之中改变命运的人出现,她是当时《阳光不休假》的责任编辑。当我后来成为编辑招聘新人时,凡第一志愿不是《阳光不休假》的应聘者都被PASS掉了,更别说去别的组里抢人。
  所以她的神奇之处在于慧眼识珠把一个压根儿没想往综艺娱乐路线发展的人
  带上了不归路。于是我们认识了。
  现在丫溪偶尔会问我,要是我俩分手了,你再找一个的话你会找什么样的?(男同胞们注意,经典陷阱啊,可千万别说什么小清新小鸟依人或者火辣范儿激情似火之类的,更别说什么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放心吧,怎么说都错。

  一定要说:你这样的)我说我喜欢像你这样的——水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