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离婚女人对婚姻及有关于此的反思》
第12节

作者: tendercharm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我也会检讨我自己。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因为工作,因为孩子,既要在工作上打拼,又要照顾他、照顾家庭和孩子,所以,耐心不够,温柔不够。但我自己要明确的是,我的这些缺点决不是他“应该”出轨的理由。
  现在,他很爱我,唯恐失去我。他知道我的性格。我是那种言行一致的女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拖泥带水。其实也是这些年我把他惯坏了。除了工作,家里家外的事情没让他操过任何心。除了不温柔,“不会撒娇、不会发嗲”(他的原话),他知道我是个好女人。
  我只是转述一个故事,暂时不想做任何评价,每个人遇到这种事情都有自己的做法,只想从这个事件中,我可以学到些什么....虽然个人经历是无法复制的,可总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借鉴点什么,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日期:2011-11-04 11:25:19
  曾经北京一个白领女子姜岩因老公外遇而跳楼自杀,她的姐姐说:“她把婚姻和爱情看作生活的全部。她将这份婚姻看得很重,也付出了很多,而正因为付出太多,对爱情看得太重,才选择了这么决绝的方式。”
  关于第三者,男方代理律师则说有另一版本。除了当事人,外人真的很难看清楚真相了,我们看到的只是结局。最近新闻上说上海一个女编辑也因老公外遇,带着怀孕10多个月的宝宝碳烧自杀,令人唏嘘不已。突然涌起诸多感慨,3个生命如此惨烈的结束,肯定是极度绝望的后果,一个人绝望以后什么都可能干得出来,只是给后人的警示是什么呢?
  一个网友评价说::“女编辑之所以想不通,是因为老公一开始对他太好了,他伺候的太好了,一下子,对她不闻不问,反差太大,受不了,想不通,他男人已把她培养成了依附在他身上的一条寄生虫,他就是他的天,所以天塌了。
  还有一个网友说:“她怀孕10个月了,老公又不管不顾,产前抑郁的可能很高。女人怀孕时真得很脆弱而无助,尤其是妊娠反应严重时,男人真得要对自己的妻子好些才对”(很多男人为人父之前,不知道女性怀孕那时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真该多了解一些,多一些关爱与体贴,免得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前面的网友说,因为老公前期对女编辑太好,使她对他过于依赖,突然改变,难以适应。让我想起关于家庭主妇的问题。一个人太安逸了,很容易失去独立性,如果对方不变心还好,如果变心了,面对变故就无所适从了,因为无形中被培养出了惰性,失去了独立的能力,所以太安逸不是好事。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我的看法是,当家庭主妇是个人选择,谁都喜欢舒服,只要具有面对变故的勇气与能力也不是问题。

  实际上,看了太多太多负面的感情或婚姻的困惑了,已经到快要麻木了,看多了,各种不同的经历版本本质问题差不多,因此才会想到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人到底如何避免痛苦或者使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呢?你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环境,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从自己出发去寻找解决之道。
  我国的教育让我们学会了知识,却没学会多少面对生活中问题的处理方法,大量时间浪费在一些毫无用处的理论上,却解决不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人文上的关怀比较少,这是教育的弊端,尤其我们的教育体制比较压抑人的个性,让大家都变成类似的产品,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走上社会以后自己去领悟的。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或多或少人都有心理问题,学会及时调适和缓解心理问题,尤其是面对痛苦的态度与能力。我从来不认为有心理问题不好意思,是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个人的问题程度与调适能力不同而已。所以平时就要学会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释放与缓解压力。(这也是我为何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前面多次提到过学会爱自己,到底怎样算爱自己呢?一些人觉得在自己身上多花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就是爱自己了,这个没错,可是更深层次的爱自己,我觉得是要从心灵深处的培养爱自己的能力,主要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与避免伤害自己,比如怨恨别人(明确这些负面情绪对自己有任何好处吗?)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这个是对痛苦的本质认识与处理能力不足,需要提高认知),这些表面痛苦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人类的各种情绪中,最糟糕的莫过于生气。生气,是一切争斗、杀戮、犯罪、仇恨、流血、战争、破坏的根源。人生本质就是杯具,活在一个不友善的环境里本已非常脆弱,生气又加剧了人类的痛苦,并让人丧失理智,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来。哲人说:人违背理智一次,就要被理智惩罚一次。很多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才华,而是人格上存在缺陷:喜欢生气。另外,总爱对别人提要求,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人身上,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些也都是不够爱自己了。

  日期:2011-11-05 18:17:36
  随着看书和自己认知的加深,越来越感觉,爱别人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很重要。先学会自爱,才能爱他人;先对自己负责,才谈得上对他人负责。这里的自爱和那种只考虑自己利益的过度自私是不同的,是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为大众舍弃小我的,认为考虑自我就是自私,为人所不齿的。我们从小接受的很多家庭教育,学校和社会教育提倡的都是要为别人而活,为人民服务,要忘我,要无私,要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太考虑大众而忽略了自我。我觉得这些过于理想化的东西看似美丽,实则不够真实。社会是由一个人组成的,从自我开始完善,每个自我完善了,社会才会和谐。
  那些因配偶出轨备受打击活不下去的人,就是因为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婚姻和家庭里,忘了自我了,以牺牲自我的形式去维护家庭利益。如果人都是先爱自己,后爱别人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人多半是对别人付出了太多,发现结果完全不是自己预想的,接受不了,无法咽下这口气,所以不甘心,伤心难过生气。
  理想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可生活是很现实的,首先就必须学会面对真实,而真实有时是残酷一点的。
  其实只有弱者,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建立在别人身上,才会对别人提责任感,强者根本不用避讳这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作为受过伤害的人,以前我容易站在受害者角度去看问题,这属于伤害后遗症,那时已经不知道宽容和理性看待人和事了。现在我更多从对立面或客观角度想去发现受害者本身存在的问题。
  要自我成长,总是要经历心灵的折磨的,这确实很难,可真的经历了这道坎,以后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日期:2011-11-05 18:27:01
  更正:
  随着看书和自己认知的加深,越来越感觉,爱别人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很重要。先学会自爱,才能爱他人;先对自己负责,才谈得上对他人负责。这里的自爱和那种只考虑自己利益的过度自私是不同的,是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