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奇闻录---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修行世界》
第53节作者:
禧宝2013 日期:2013-07-26 09:32:00
师伯
各位看官,这么多的故事,小子尽述门中弟子一辈遇到的各种事端,今天小子要说一说当年师父师伯们创教的故事。
在说故事之前,小子说几句题外话,希望各位有志学道的朋友对拜师有个认识,尤其要经过深思熟虑,勿要轻易拜师。拜师是人生的大事,务必要对自己负责。要问小子凭什么要这么说,那接下来且听小子慢慢来策。
话说这道教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传承,传承简单的来说即是师传徒,徒继承再传徒,如此循环不息前传后教,将祖师爷这一支法脉延续下去。说到这传承,就必然要重视师的地位,没有师,就没有徒,没有徒则不会有法脉的延续,所以师徒在一支法脉中的延续是非常重要的。以前说到这师徒之间的关系,那要在古代可就如同父子一般,吃穿住行皆在一起,师父百年后,还要为师父披麻戴孝。只是社会越发展,人心越浮躁,各有所图,各有所想,师徒感情可就不如古人了。
日期:2013-07-26 09:45:00
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大家都在网上闲侃,一来二去可以结识很多的同道中人,其中不乏高手,但亦不乏骗子。可众多的网友心态都非常浮躁,为什么说浮躁呢?只因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大家素未谋面,相互都缺乏了解,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大肆宣扬,自吹自擂一番,说什么可帮人开天眼,教人腾云驾雾之法,反正忽悠人不用负责,更有的好道心切之人居然会信,眼见其言论高明,才认识几天便不假思索要拜倒在其门下。各位看官,你道古人如何拜师的呢?这名师必不会轻易收徒,高徒也必不会轻易拜师,这是智慧的体现,无论对师还是对徒都是一种负责的体现。这二者都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磨合,古往今来,徒弟要照顾师父的饮食起居,经常观察师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此耳濡目染,方成大器。师徒之间都是经历了种种磨难,才能心心相印,直到时机成熟,师认为徒人品道德高尚,适合修道,专心不二,不会弃道;徒对师亦充满信心,绝无二意,如此便如这合同成立,双方都满意了,才能成就一对师徒。从未有过刚见面就要收徒或者拜师的,你不了解师父,如何肯死心塌地跟他学道,说不定明日见到更厉害的高手,一溜烟就跑了。师父如果不了解你,如何肯把一身绝学尽数教授于你,这一对师徒心怀二意,徒弟有难时师父哪里肯来施救,师父穷困时徒弟如何肯倾尽所有去尽心供养,用一词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貌合神离”。
日期:2013-07-26 09:45:00
师父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教授弟子,并非以神通蛊惑弟子心智,如此让弟子从内心深处对师父升起敬仰之情,信心方才能坚如磐石。以神通道术蛊惑犹如那空中楼阁,终不会牢靠。自古以来,这拜师是人生的大事,须得尽述礼仪之事。俗话说一日为师众生为父,师父犹如再生父母,要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要隆重,一般拜师礼仪都不是很复杂,师父欢喜弟子,弟子敬重师父,如此这二人看对了眼。徒弟可写拜师帖,阐明对师父的敬仰之情以及跟师学道的决心,师父收过拜师帖,可准备拜师事宜。
日期:2013-07-26 09:46:00
师父在坛前备好三牲,时新五果,可祈请本门历代祖师前来坛场,共同证盟。弟子则跟随师父跪于坛前对请来的众位仙师一一磕头行礼,并在坛前指天为誓,指地为盟,如此师徒一心,永无背离,另外的誓约例如替天行道,斩妖除魔,济度群生,永不背师等等,并将写好的文疏在坛前焚化,由土地传奏上界神真,如此之后,师父给弟子或度符水、或抛诀、或封身,或敕法,总是将法力传于弟子身上,接通弟子与本门祖师的联系,以便弟子修炼本门功夫能得到祖师的辅助。然后可行拜师礼,给恩师新置办一身衣裤。之后,师父上座,弟子行三跪九叩首大礼,跪献红包,献茶等。师父接过红包,喝过拜师茶,一般会对弟子说几句吉利话,同时将准备好的礼物回赠弟子,如法器,金银玉器信物等,如此礼尚往来也。
日期:2013-07-26 13:57:00
如今世道不古,人心浮躁,有几种人也值的一说,大家引以为戒,小子与各位看官共勉。第一种人认为师父收钱就是骗子。其实话说回来,自古以来拜师求学,谁不是准备了礼品登门拜师以表诚心,岂有空手而来的道理,师父也得吃饭,也得生活,没有义务教授你,除非你真是孙悟空托世,或可有这样的待遇。在古代由于物质条件不发达,弟子登门拜师都提了米、酒、肉等礼品以示诚意,虽然礼轻但情义确实无价,更有甚者带着金银财宝登门拜师的,此一方面可以解决师父的生计,另一方面也尽到了弟子的心意,师父欢喜,自然教授毫无保留,你说师父如果都不欢喜你,他可能教授你功夫吗。这真是:黄金万两不卖道,十字街头送故人。这道乃是无价之宝,遇到有缘之人哪怕就是送了也是值了,又岂会在乎钱财,只不过为了俗世的礼仪与生计罢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弟子的诚意。
日期:2013-07-26 13:58:00
第二种人认为,对待师父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无限的满足他而不假怀疑,其实这样的弟子一旦遇到真师则可以获得很高的成就,因为至心供养恩师,恩师才能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教授弟子;可万一遇到邪师,那就糟了,一旦遭受巨大挫折可能对道失去信心,放弃修道这条路,此甚为可惜,小子只能说邪师固然可恶,但你的道心却不能退,这是一辈子的事业,事关生死,岂有放弃的道理。第三种人有一种傲气,平日里总是觉得自己资质较高,看谁都低他一等。想那民间高手,虽没读过几日书,斗大的字不识得一箩筐,哪里能和你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比,但人家就是高手,一身全是功夫。面对这样的高手这种人却不懂得放下傲慢的心态,在师父面前狂放傲慢,要知道求学贵在虚心,如此才能得到更多的教授,正所谓虚怀若谷方能容纳百川。
日期:2013-07-26 14:02:00
你在名师面前傲慢,无异于断送前途,这样做他如何看得上你,就算你再好的资质,他也未必会多看你一眼,所以做弟子的一定要虚心,无论平日里你如何高高在上,如何臭骂手下,但在师父面前你只是一名弟子,要放下各种架子。古代,侍奉师父经常说道诚惶诚恐,三年砍柴烧水,三年做饭洗衣,过了三年又三年,这其中稍有不慎,师父轻则严厉教训,重则拳脚相加,吃不得这苦受不得这气之人自然中途退缩离师而去,这般重重筛选淘汰,留下之人方是修道良器,师父会将全部精力与心血都花费在这少数几人身上,如此千般锤炼方能成就其道果,要么怎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未见过谁不经历磨难而成就的。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因为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自我意识与优越性越来越强,师父骂重了也受不得气,更别说打了,你要真打了他,他大不了不学,说不定还反过来拆了你这把老骨头,讨回这口恶气,如此早已没有了古人的忠心与虔诚,此是我们现代人普遍存在问题。做不到尊师重道,又如何能得到师父的悉心教授。
日期:2013-07-26 14:02:00
第四种人野心勃勃,有成就的欲望,有好学之心,但却不肯脚踏实地,喜欢好高骛远,总想一下学得登天之法,今天见到这位师父手段高明,就投入其门下学习,可还没学出师又见到别人师父功夫又胜出一筹,于是又改投入他门下,这样来来回回如同从公司跳槽一般频繁,学了这边的高中又去学那边的小学,那边初中还没毕业又跳到第三家上小学去了,永远只能在一个小学初中这样的程度反复跳跃而已。以上这些人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我们各自的心中,如同心魔一般挥之不去,今天小子说出来与各位看官共勉,愿我们都能改之戒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