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奇闻录---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修行世界》
第54节

作者: 禧宝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31 12:41:00
  另外再啰嗦几句,我们做弟子的还必须具备智慧,要有能分别善恶对错的能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师父也是人,也会犯各种错误,当师父犯错时弟子一定要有分辨能力,不能一味盲从,否则师徒一起堕落,一生成就无望。这个世道教派林立,不乏真师名师,但也有一些人只是徒有虚名,借助炒作手段收得门下弟子无数,借此聚敛钱财,面对这样的师父,做弟子的如果不放亮眼睛,他今天问你要桌子板凳,明日问你要手机,后天问你要电脑,大后天问你要车子房子,你就是开银行也经不起他要啊,他拿了无数的好处,高兴得手舞足蹈,对你多加照顾,倍加关爱,几句嘘寒问暖的话就把你乐的屁颠屁颠的,他哪里管你供养他的钱财到底是抢的还是偷的,

  日期:2013-07-31 12:42:00
  又或者是坑来的或是拐骗来的,如此这般,你何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呢,做人贵在真诚实在,供养恩师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讨得师父欢心固然重要,但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索取要学会拒绝。你只要真心实意的供养,哪怕就是一碗清水,师父又岂会嫌弃;面对虚情假意的供养,就算是金山银山,师父又岂会稀罕。这供养全凭心意,有钱则多,无钱则少,不可勉强。当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高师,因秉性不同,以上说法也不可一概而论。也会有的师父确实功夫甚高却也看重钱财,毕竟各派规矩不同,只能说你入了那座庙,就按那座庙里的菩萨要求去做吧,只要他肯教授你本事,拿你当自己人看待,也无不可。

  日期:2013-07-31 12:42:00
  说到供养的问题,不禁又要多说几句,如今佛教大兴天下,佛教居士数量也甚为庞大,吾老妈亦是佛教居士,经常的谈话中我发现了各种奇怪的现象,今天也做为茶余饭后跟各位看官聊聊。和尚本来做为出家之人,接受十方供养,但如今这居士的供养之道也是奇葩林立,让人叹为观止。和尚本是修行之人,重在清净,可庙里法会众多,和尚整日唱经做法,忙着收钱,哪有心思修炼。寺庙本来就是清净之处,和尚出家的本心就是慈悲向善,可往往为一伙居士所毒害,要说这居士如何毒害和尚的,那听小子细细说,各位慢慢品,小子不理论和尚的对错,免造口业,但小子就说说发生在居士之间的一些事。

  日期:2013-07-31 12:43:00
  在小子的母亲经常去的寺庙里有这么件事。庙子里的大和尚白白净净,亦有文化,还是大学生一枚,小子去过几趟并与之交谈,言语谈吐到也得体。庙子里所谓的一群护法居士也甚为诚心,经常去庙里看望大和尚,时不时带些蔬菜瓜果糖之类,可以说庙子里吃穿富足,从不缺什么。然就是这样,奇葩事件层出不穷,其一,庙子里有位女居士对大和尚甚为敬仰,恨不得对其顶礼膜拜,如此到也没什么,值得赞叹,可不想后来又一善女子在庙中皈依,也对和尚千好万好,如此这前者就有点看不惯吃醋了,百般阻挠作梗,使尽一切手段出其洋相,后者也不是吃素的,你出我丑我奉陪到底,闹到最后二人竟然在庙外恶语相向,如同泼妇骂街一般,哪还有一丝修行人的气质,不恶口的戒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日期:2013-07-31 12:43:00
  大家都是学佛,讲的是心怀广大,慈悲为怀,可却为了和尚而争风吃醋,岂不可笑。其二,不知什么时候,庙中兴起了逢年过节打红包的风气,其实这到也无事,本来出家人接受十方供养,收些红包也无不可,何况生日过节等重大日子,但慢慢的这股风气在居士中变了味道,和尚生日,你供养他五十、一百倒也正常,无可厚非,他是你师父,做为弟子来说师父过生日你理应供养,可这供养慢慢却夹杂着一丝火药味与邪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只因你供养二十块,我就供养五十,见你都供养五十了,那我也不能少呀,他又掏出一百供养师父,其他人见状,纷纷慷慨解囊,你一百,我两百,他三百,他她四百,他他他五百,他他他他六百,反正是你看不顺眼我,我看不顺眼你,你出多少钱,我总要高过你。如此这般,供养师父这么一件大功大德的好事竟成了一场火药味十足的竞拍会,面子工程。师父默不作声,看戏一般,各位懂得。

  日期:2013-08-02 15:57:00
  这算哪门子供养,好端端一个修行人,却被一群不知道利害轻重的俗人所祸害,你道你是对师父好,岂知你就是拉他下火坑罪魁祸首,他是出家人也是修行人,这么做对他百害无一利,不但助长了他的欲望,也毁了他修行。其三,师父也是人,他也有欲望,只是因为修行的缘故,将欲望看淡看轻了,他做为传法弘道之人接受来自十方的供养本无可厚非,但却因为信徒过度的供养让其陷入贪婪、欲望的洪流而无法自拔,既然大家都心甘情愿为自己付出,也就可以毫无顾及,贪婪索要,自己提出什么要求信徒们都会满足,如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由被动接受变主动索取,开始不断向信徒们索取各种物品,今天是手机,明天是电脑,后天是空调,再后来是房子车子以及巨额钱财。如此林林总总,可谓是奇葩林立,一所小庙尚且如是,何况大庙,佛教如此,道门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各位看官,听了这些还需慢慢品味一番,方才知其中五味杂陈酸甜苦辣。

  日期:2013-08-02 16:01:00
  不知不觉小子又说了一大堆,可还说不到正题上,各位看官又要嫌我啰嗦了,其实以上说了这么多全都是题外话,做为茶余饭后的闲聊,给各位看官的开胃小菜。现在小子就开始切入正题,各位看官且听。
  一个门派的掌教,乃是教派内至高无上的领袖,掌管教门的未来,在门派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话说那是在解放前的乱世,那时一师伯乃是教门掌教,主持着教门一切事物。虽然时逢乱世,征战连连,黎民正处于水生火热之中,但师伯却经营有方,整个门派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已收得门下弟子数十人,个个都尽得真传,学得一身本事。师伯为了这些弟子也是尽心尽力,无论哪个弟子遭受磨难都竭尽全力相助。
  由于旧社会,时逢乱世,当时收得弟子都住在一个地方,师伯经常往来于众弟子家中,指导弟子修炼,并纠正错误,可谓是费尽心思呕心沥血。但是主持一个门派事物,却绝非如此单纯,即使是掌门亦要经过各种磨难考验,一旦处理不当有个闪失即可毁身丧命。
  日期:2013-08-02 16:02:00
  时间不知不觉已到解放后,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整个中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浩劫。
  自初祖立教以来,传到师伯这一代虽然才百来年,但历代祖师都颇有文化,因此整理了大量道经以及师门秘法,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师伯那一代,已经累积了大量的道典秘法,此让外人颇为眼红,一直对此觊觎。但师伯一直谨守师训,师门秘典不得外传。虽面对其他教派的各种诱惑,师伯从未动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