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要开口,“不用这么客气”,我抢先说,“我不是生意人,不用缴税也不用养家,我有原则,这样——不管里面有多少钱,我收一半!”
推让几次,见我态度坚决,何大姐拿走一半钱,我收下红包。
又聊一阵,我站起来,准备回家。
“你回去也没事,你是茶友,听说过三润茶楼吗?”王总的眼神里透出一丝神秘。
“知道,‘零距离’都放了,搜狐上也有,估计已经轰动全国。这个茶楼表演茶戏,这种技艺宋代以后就失传了,不知他们是怎么弄出来的,而且不让拍照不让摄像,搞得非常神秘。”
“我们看过,真是神乎其神!”何大姐重重讲。
“就像这黄鼠狼隐身一样神奇。我请你看,一定要看!”
日期:2012-8-3 10:47:00
这茶戏正传得满城风雨,价格也高得惊人——五千!抵得上普通人两个月工资。
“走,去见识见识!”王总说。
何大姐留下来陪儿子。我们三人上车。
茶戏发源于唐代末年,盛于宋朝,宋亡后失传,宋时称为“点茶”。苏轼《送南屏谦师》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陆羽在《茶经》里记载“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一二曼妙少女,玉腕酥柔,巧生兰樱霜月,走兔飞鹰,万象千姿穷尽言。观者无不屏气凝神,瞠目道绝”。两宋斗茶之风靡盛,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写详尽,“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蒲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宋徽宗也有《宣和宫词》传世:“上春精择建溪芽,携向芸窗力斗茶。点处未容分品格,捧瓯相近比琼花。”
宋人风雅,历代罕见,现在的这些大款与古人相比,简直是暴发户土老帽。
现代茶艺中仍有“点茶”,但已尽失古法玄妙。这个三润茶楼竟能复原唐宋古法,莫非是得到了失传的古籍?
正想着,车转个弯,来到虎踞路,在清凉山公园门口停下。
眼前这座三润茶楼,背倚清凉山,高三层,飞檐挑椽,红柱雕瓦,富丽堂皇,很有唐宫气派,门口摆一对石虎。
茶楼前怎么摆虎?
阳光刺眼,热风烤人,从车里一出来,真像踏进火坑。见我迟疑,王总催促:“进去吧。”
“等等,把车门打开,我拿罗盘看看!”
王总一愣,随即一笑,叫司机打开车门。“你们先进去,我看看就来”,我拿出罗盘。
“在里面等你!”王总说完,带他侄儿走进茶楼。
我摆弄一阵,着实吃一惊,这楼风水绝佳,各方面都中规中矩,简直是精心地量身定制!单看这三阳水,楼是标准的乾山巽向,大门一毫不差开在艮位,这儿南高北低,楼在路西侧,三阳水正好从乙经甲流入艮。唯一的缺憾是大神位缺木,该位置虎,虎属木。大门正对前方大厦的尖角,形成“火形冲射”,是个瑕疵,这虎正好挡住煞气,真是恰到好处,妙笔!
这楼肯定请高人设计过,一流高手!
日期:2012-8-3 14:34:00
把罗盘装入皮套,走进大厅。刚才烈日炎炎,此刻顿感清爽。王总已经点了茶,看到我,朝我招手。一株青藤缠绕在大厅中央,浓荫垂挂;桌椅清一色深赭红松木,显出敦实典雅;花架上错落摆着青花瓷瓶、仿汝窑天青釉盖碗、紫砂壶;耳畔一阵阵轻音抚弄,溪水一般,是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
“要等一会,他们在布置,先喝茶。”王总说着给我倒一杯。
等了几分钟,一个服务生过来,“准备好了,这边请”,我们跟着他朝西走,到一间房前停下,“请进”,一瞧,门上写着“竹香阁”。
屋里坐一个穿红色锦缎旗袍的女孩。茶几上置一小炉,烤着木炭,上面放一口小锅,茶汤热气腾腾。茶盘里摆一把木勺、几只精致的四方形紫砂杯。
见到我们,她含笑点头。这女孩粉白玲珑,盘着垂云发髻,一身古典装扮,气质清新优雅,让人神驰。
我们坐到她对面。
“各位客人,要开始了。”她笑着说。
我们凑上前,盯紧水面。几缕茶丝沉在锅底,淡淡幽碧之气似有若无,像碧螺春。
她扬起绣着云锦团纹的衣袖,缓缓搅动木勺,指甲光洁,手指纤长羸弱,宛若节节玉竹。“茶可雅志,如饮霜露。品茗之道,以利礼仁。会二三佳朋,择凉亭雅室……”,茶烟袅袅,她娓娓道来,声音轻柔似莺呢燕喃,小勺蜻蜓点水般漾起丝丝涟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象化万千”,锅中好像冒出一个滚滚圆球,转瞬不见。
“三月三,秦淮河畔,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木勺掀抚,清汤里竟飘出片片花瓣,天女散花一般,似烟似絮,摇摇落入锅底。
“哟!”我们一声惊叫。
“山泼黛,水浮蓝,斜风微雨燕归迟”,涟漪之下,浮现一剪燕尾,双翅点波,滴溜一飞转,掠过茶海。
“妙啊!”我脱口而出。女孩嫣然一笑,“这位大哥,田园虽趣,还须煮酒邀梅。”她腕转轻提,“林修茂竹,案置玉壶,月移梅影上窗花”,莲纹一点,一丛梅枝突兀拔生,粒粒花苞隐约。正细瞧,倏地绽出千朵,铺满水面,一股幽香扑来,茶水瞬间变成粉白。
我们目瞪口呆!
她淡淡一笑,“尘世喧嚷,如有竹月随行,愿弃爵辞相,披一蓑烟雨,溪边晚钓”,水纹漾动,翘浮出一叶扁舟,摇摆几下,突化作钓翁侧影,草笠蓑衣,慈面悠哉。波纹一晃,又不见了。
“晚春时节,陌上游人流连,一路花香随屐履,柳间莺梭惊粉蝶”,勺一拌,生出一双蝴蝶,扇动绿色茶丝,上下曼舞。“看月牙湖边,樱绽蕊,柳缀芽,秋千绣女笑喧哗”,水脉粼粼,浮跃一张孩童笑脸,唇额烂漫,无虑无邪,可须臾间又消失得只剩一抹水痕。
“太神了,真是神乎其技。”我盯着水面喃喃自语。
她看我一眼,“我们南京自古是荣华之都,饱经风雨炎凉。苏轼在《诉衷情》里感叹: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荡秦淮”。小勺轻转,徐徐勾线,纹波激滚——钻出一只雕阁画舫,龙首蟒身,且摇且行,远处山峦亭台,历历可辨。“六朝多少繁华,终被雨打,须是庭花一梦”,勺一抖,甩出细碎水滴,恰似雨点打在画舫上。这幅水画恍然模糊,恍惚不见。
她搁下小勺,双目含笑。
是结束了。
我回过神,眼前仍是一池清汤。这才注意到,她这一番搅动,茶锅里竟滴水未溢。
真是匪夷所思。
“您上次看得和这一样?”我问王总。
“不一样,这是我第三次看,每次都不一样!”
女孩拿起木勺,盛出三杯茶,端到我们面前。
杯中这茶,清澈灵秀、晶透温婉,像一方静静的暖玉。东坡道“从来佳茗似佳人”,端起来抿一口,鲜醇香郁之感顿时盈填舌齿,似口含幽兰,回韵中又带丝丝椰甜。品茶自古有“五境”之说: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这杯茶深得“五境”之妙,难怪宋人痴于斗茶。《幽梦影》曰“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清茗在口,心绪在茶香中尽情舒驰,顿时搁下浮尘烦扰,一身清净。又细细品一口,饮茶至今,此刻才算领会了茶道精髓。
品完茶,王总送我回家,分别前又再三感谢。
日期:2012-8-4 10:19: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