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公到了前厅,便见厅中坐着一人,便装打扮。仔细看了一下,似曾见过,便抱拳施礼道:“阁下是谁,找我何事?”
那人干笑一声,道:“都说大人断案如神,记性倒不怎的。我是方大人之子方同啊!”
姜公一听这名字,不由一惊,接着便面露鄙夷之色,冷笑道:“这个名字似曾听过,它本属一个小人所有,初时这人便四处逢迎,后又认权宦为义父,这名字便彻底成了奸佞之名。”
“你!”那人--定是方同了--恨恨的哼了一声,转而又忍住,道:“你这等人常自认清高,我且不与你多说别的。姜大人,你可知我此来为何么?”
“是叫我借机清洗地面,以消某人站立之污么?”
方同又气得满脸通红,道:“姜某,我义父看你有些贤名,想赐你富贵。你只需略表忠心,我义父定叫你平步青云,你还是识相点吧。”
姜公虽对他和方钦极为厌恶,倒想听听他说的是甚事,笑道:“适才只是戏言,我不过是个小小郡守,怎会入方大人慧眼?不知是表甚么忠心?”
日期:2011-5-7 20:07:00
方同见姜公似有兴趣,便道:“别的地方官员我义父怎会看的上?只因你身在闽中郡,有越王及其属地在此。如今朝中正逢尧天舜日之时,只是这‘舜’出自哪里尚未有定论。姜大人,你可知我说的是甚么意思么?”
姜公不免一惊,心说:“何太医刚提起朝中议立番王之事,这边方钦便派人来行拉拢了。他定是因我管辖闽中,以为我清楚越王相关事宜,可能有些用处,才来找我---他们哪里知道越王已经死了!”便微微一笑,道:“我倒读过几年书,知道尧、舜的典故,只是不知所应的是现今何事。”
方同又冷笑一声,说道:“不管姜大人是否装傻,我可以再告诉你一遍:当今天子无嗣,如今病危,要群臣议立番王。我义父与众臣力主越王继位,奏折都已写好了。现今只需你这闽中太守稍稍助力:你只需于朝庭使者来问时,做个证明,说些越王贤德,黎民爱戴之类的话便可。你需明白,若将来越王真能继位,这可是拥立之功啊!”
日期:2011-5-7 22:15:00
我想问问各位:故事进行到现在,大家对凶手是谁有想法吗?还有,对于故事中的疑点可有想法?
日期:2011-5-8 9:25:00
姜公心说自己所料果然不错,表面却佯装大惊,道:“还说甚么拥立之功!方大人有所不知,越王已于昨日仙逝了!”
方同听了居然并不奇怪,略停一会,他反而笑道:“这等大事你以为我会不知么?我义父耳目遍及诸州各县,即使世子封锁消息,如何能瞒得了他老人家。这个不怕,我义父知道越世子已年满十八,按高祖立律,可以立即继位了。不过再略等些时日,便能以越王身份候选。”
姜公听了,不禁大惊失色,心说这些贼人能耐着实不可小觑。一边疑惑世子已如此封锁消息,为何他们恁般快便能得知这事,一边又想着如何应付眼前这贼子。想了一会,仍无好计,只得正色道:“方大人果然厉害。只是这等大事唯有天子能行定夺,我官卑职小,哪敢参与。还是请你另投别门吧。”
方同听了有些奇怪,道:“姜大人真就愿意错过这等大好机会?”他见姜公意志坚定,便知他不可动摇,冷笑道:“真是不识抬举。这等说,那更好的差使便不用再费口舌了。告辞!”说着便拂袖而去。
姜公看着方同走远,忙叫过两个能干州兵道:“你俩快换便装跟着那人,小心不要暴露,看他做些甚么,与谁联络,都要一一记下。若有所获,便叫一个去越王府报我,另一个接着跟踪。”那两个州兵急忙领命去了。
日期:2011-5-8 10:25:00
姜公此时可谓心乱如麻:自从接下此案,一路经历下来,姜公只觉这案子堪为多年来自己所遇案件中最离奇复杂者。询问之人及所获线索愈多,疑点反而愈多,涉案之人便愈多,其背后隐含的秘密和真相愈叫人吃惊。虽然如此,姜公倒从未怕过。然而自听到“议立番王”这四个字的那一刻起,这刚刚有些眉目的案情便急转直下,令自己最害怕的事情渐渐浮显出来了---老王遇害似乎正与朝中正胶着的议立之事有关。若真是如此,其背后所藏的权势之人足以叫此案成为牵动朝野的大案了。
可想而知,那贼子方同能恁般快便得知老王已死的消息,越王府中定有其耳目卧底,假若他于之前指派凶人谋杀老王,便亦不是难事!只是这又与理不通:方贼是主推越王继位的,他们若有胆谋杀番王,应该对淮王下手才是啊?还有一事亦不得明白,便是东治到京城路途不近,快马亦需一个白天。即使王府中的卧底有办法于第一时间便将消息送出,待京中方钦等收到消息,再做出决策,再派方同来此周旋,绝不能今晚便到东治。除非---
日期:2011-5-8 10:49:00
为什么在我这里留言的朋友这么少呢,是不是我写的不好?
日期:2011-5-8 16:03:00
姜公想到这里,居然被自己的想法吓得一惊,却又不由点头,自言道:“除非贼子方同根本就不是自京城而来,他一直便在此处!”
如若真是如此,那方同在此的目的又是甚么?这一点姜公想了许久,仍是不得其解。但有一件事已经可能肯定:方钦等贼早已于幕后畴划‘议立番王’之事,并将魔爪伸向东治了!
姜公又想:既然方钦等能借议立之事投机取利,那“淮王党”亦不会势弱,其背后定少不了大人物,他们可是有一等动机要杀害老王的!想到这里,只觉自己于此案真是越陷越深。姜公虽一身正气,不畏权贵,可毕竟位卑势孤。若此案真是如适才想的那样,就算最后证据确凿,想扳倒那些人亦绝非易事!
日期:2011-5-8 17:52:00
下午有事, 晚上再发
日期:2011-5-9 10:40:00
姜公想到此处,不免烦闷起来,长叹了口气,便慢慢走着回后院去找何太医。忽听到一阵读书声,那声音虽有些稚嫩,却不失铿锵之气---定是姜公的幼子姜珏了。想到儿子爱好学问,读书用功,姜公心情稍有好转。又想起最近事务繁杂,已经好几日没去看看他了,便拐去姜珏读书的屋子。
进屋后,只见一个约十岁的小童,眉目清秀,唇若涂朱,正对窗而坐,挑灯夜读呢。姜公微微一笑,朝他走去。姜珏也已察觉有人进来,一看是自己父亲,连忙起身,一本正经的行礼道:“不知父亲大人来到,请恕儿未先迎之过。”
姜公听他恁般说,有些忍俊不禁,心想定是这几日师傅正教授礼仪,他见了自己便不似之前那般随便了,便收住笑容,正色道:“我儿不必多礼。阿珏,这几日为父不曾检查你学问功课,你跟师傅都学了甚么,收获如何?”
姜珏极认真的说道:“父亲容禀:师傅这几日正教‘父子之礼’,并留下功课,叫我以‘说父’为题作文一篇。我已经写完了,正读别的书呢。”
日期:2011-5-9 11:17:00
“噢,你且说说你的文章是如何开头的。”
“那我给父亲背诵一下:闻女娲弄泥,始有人类,教之以繁衍,于是人有父母子女之别。此虽与鳞虫鸟兽者同,然人独有礼义恩情,与诸物殊异。人初为人时,便享父母之恩情。父者,精血之源,阖家之本,立身之倚,养育之依也。北地多曰‘爷’,南地多曰‘公、爹’。仅越地又有不同,常于前缀以‘阿’。如东治称母为阿妈,称父为阿公;而流塘、将乐等县称母为‘阿娘’,称父为‘阿爹’,或有称‘老儿’,诸如此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