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士的上海十数载》
第3节

作者: 爱与痛的边缘1972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进入大四,大家都开始找工作或者忙于考研,小林一开始没打算考研,到了快考试3个月,突然心血来潮,想考研了,艰苦的黑暗的三个月啊,最后小林以高出录取分数线20多分的高分考上了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
  小林开始面对人生的第一个抉择,是读研呢,还是去上海工作,既然是抉择,那就各有利弊吧,反复权衡之下,小林决定放弃读研,去上海工作。

  放弃读研的时候,小林非常痛苦,小林是爱读书的,或者说小林是块读书的料,小林一度认为以后没有深造的机会了。世事难料,没曾想,小林到上海后,最后读硕读博,并且进了高校,当上了大学老师。
  1993年夏,小林大学毕业,离开了他留恋的大学校园,来到了上海。当运送毕业生的汽车离开校园的时候,小林目不转睛地瞪着学校,瞪着他曾经挥汗如雨的足球场,心里想着,我还会回来的,一定一定!
  日期:2008-1-28 23:32:58
  8:初到上海
  1993年7月的一个晚上,小林乘坐的海轮停靠在上海公平路码头,小颜在上海的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
  小颜之前数次来过上海,不过现在性质不同了,之前都是路过,现在是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工作,也就是开始定居上海了。

  那个时候的大学分配还是很正规的,户口档案,统统都要过来,不像现在,中国某个地方的某个人,想来上海了,把当地的事情了了结,带上身份证,冲到上海,第一天住旅馆,第二天出去找房子,第三天出去找工作。那个时候的上海,如果你没有上海户口,想找个像样一点的工作是很难的。
  联想到现在的上海房市,虽然已经处于高位,但是小林认为房价跌的可能很小,为啥?全中国的人,大多数都想来上海北京,而除了国企、事业单位、政府公务员,还有户口等的限制,一般的企业,员工有没有上海户口无所谓,因此,大量优秀的不怎么优秀的,只要想来,都能来,来了以后先租房子,等到经济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总要买房子的。需求太大了,而房子总是有限的,因此房价跌很难。

  小林是分配到上海一家合资通讯公司工作,当初是在虹口曲阳,集体宿舍就在大柏树。从那以后,上海东北角一直是小林在上海活动的主要区域,包括读硕读博。
  刚刚走上社会的小林,由于大学里面读书成绩优秀,颇想到单位大干一番事业,没曾想,刚到上海,工作上就挨了一闷棍,没想到,刚刚到一个单位才几个月时间,小颜就开始了寻求跳槽之旅!
  日期:2008-1-28 23:46:50
  9:初到上海(1)
  刚到上海的小林,生活上颇不习惯,自来水一股重重的漂白丨粉丨味道,吃饭肉圆子是甜的,上海话听不懂,等等等等。
  同事之间总是不一样的,大家之间开始互相戒备,不同部门的人,比较工资、奖金、出差补贴,收入高的沾沾自喜,收入低的心里不爽,总之,人与人之间,有了经济利益的牵扯,这关系就变得不单纯,而不单纯的环境总是有压力和不宽松的。
  一套寝室,三室一厅,住8个人,有一个四川的同事有女朋友,女朋友经常来,方便的时候,他们就关上门,在里面很久才出来,大家就相互窃笑,心里揣测着香艳之事。
  那个时候的大学毕业生,在男女之事上还比较单纯,估计我们那时大学毕业时处男处丨女丨的比例应该比较高的,但是不管处男还是处丨女丨,当你知道一对身边的男女,在寝室里搞那事时,总是有神往、兴奋、一丝丝忌妒的复杂心理。谁没有性冲动呢?谁不想有**时,可以有个真实的女性可以**,而不依赖**呢?可现实是没有MM啊,只有忍着和**了。

  离开集体宿舍不远,就是上海一所著名的大学(以下简称F大学),8月的一天,小林和几个同事到大学里面踢球,夏天多雨,操场上草长得比较高,球踢起来挺困难的。这是小林第一次进F大学,小林做梦都没有想到,F大学,在数年之后,会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复杂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持续终生!
  日期:2008-1-29 17:47:54
  9: 初到上海(2)
  前面提到小林到了上海,本来准备大干一番事业,可以严酷的事实打破了他的梦想,小林被分到到做交换机数据生成的部门,具体的技术就不解释了,总之,那个根本不需要编程开发,就是使用连接到IBM大型主机上的傻终端执行应用程序,然后把数据输入进去,核对一下,就好了。
  小林被分到的部门有很多中专生,也难怪,那种活怎么需要大学生干呢?小林郁闷啊,那些中专生还分大中专和小中专,小中专就是初中毕业读中专的。
  逆境下面往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坚忍的精神,小林在这方面应该不算优秀的,小林注意到,当时分到同一个部门的其他同事,往往比他乐观得多。

  由于从小在家就不得宠,甚至有些歧视,小林性格中忧郁和悲观的成分比较高,碰到事情往往看事情悲观的一面,小林慢慢地意识到这些,但是性格的形成是有刚性的,要改变,很难,而且需要时间。
  既然在公司干得不开心,小林迅速地想到了两个字:跳槽!
  日期:2008-1-31 0:19:15
  10:初到上海(3)
  既然小林感到在公司无法施展,而且当时的工资也比较低,小林于是开始跳槽工作的实际准备。
  现在大家找工作,都会准备精美的个人简历,有的还加上求职信,如果小林说当初他开始找工作时,简历是手写的,大家可能还真不相信。小林最初的简历确实是在信纸上写的,而且投出去还有回音呢。
  15年前的上海,和现在差距非常大,公司有打印机,但是小林只有个傻终端可以用,外面也不是像现在那样,打印复印店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

  有面试来了,小林就去面试,小林现在对上海主要街道的熟悉,就是从那时的四处面试开始的。小林曾经从杨浦骑车到虹桥面试、到上海商城面试,骑车来回就2个多小时。面试的公司也是五花八门,有通信公司、IT公司,甚至还有像联合利华这样生产日用品的公司。
  小林那时脑子里很简单,哪里给钱多,哪里是外企,就去哪,其他小林从来不考虑,也想不了那么多。
  那个时候小林的圈子里面,流行office的概念,很多外国公司,包括港台企业,当时都是刚刚进入上海,一开始他们不急于建立分公司,一般先搞个office,实际上就是开拓性的办事处,多少有点搞得好就发展、搞不好就关掉office脚底抹油的意思。当时大家都觉得office好啊,甚至有人说,office发钱不打卡的,外国老板到发工资时,就飞过来,带了一密码箱美金,直接发绿票子啊。

  小林是找啊找,有要小林的,小林嫌钱少公司不够气派,没去;大多数小林想去的,不要小林。
  就这样,在寻寻觅觅之中,小林在第一家公司也呆了22个月时间,直到他到了M公司,M公司是一家著名的美资通讯公司,实际上也是小林在上海的第一个拐点!
  日期:2008-1-31 14:36:38
  11: 初到上海(4)
  小林现在回头总结,贯穿他上海15年的,一直有三条主线,一是读书,二是婚恋,三是出差。
  小林在第一家公司的22个月,前两个主线没有展开,但是出差已经开始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