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生灵——黄金面具传奇》
第39节

作者: 李玉_海琳娜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方不可能事先知道迟志强,而事务所佩备的PDA上有带有专业的抗干扰系统,窃听装置在PDA的工作范围内只会付出静电的杂音。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复制了江怀川的手机电话卡。当江怀川接通迟志强的电话时,监视者的电话也会同时听到这段对话。
   他把可能的原因解释给江怀川听。
   “你懂得不少。”江怀川真心实意地说。
   “看多了就知道了。”苏秉全拉开车门,坐上了驾驶席。
   经历了这次重大挫折,江怀川变得谦虚多了。他没有提出报警,大概他自己也知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没人会相信他的话。
   “为什么不杀我?”他困惑地问。要说杀人灭口,为什么偏偏放了他?

   “你说呢?”
   “因为我知道一些不该知道的东西?”
   “你知道吗?”
   “不,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不知道乔新和想告诉我什么,见鬼,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交谈了!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把那张名片和报纸复印件寄给我。”
   “这是一个问题啊。”苏秉全拿出手机,“乔新和寄来的报纸复印件你没弄丢吧?没弄丢就好……别把它举那么高……我可不想因为报纸的事被干掉……对,平放,我要拍几张照。”拍好照后,他把相片发给了霍小安。
   “我们现在怎么办?”江怀川惊魂未定。

   “你本来打算干什么?”
   “去学院查资料。”
   “那就去吧,该干嘛干嘛。”杀死迟志强的人没有提前干掉江怀川,说明他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既然如此,大家还是不要把事情捅破,弄得双方都不好操作。
   苏秉全的手机“嘟嘟”地响了两声,他抓起看了看,把它顺手塞进了包。
  日期:2011-3-2 11:52:00

  19.2 
   早上九点半,晏小轩已经煮好了第二壶咖啡。最先发现咖啡煮好的人眼明手快,已经用印着长水事务所的白瓷咖啡杯排上了队。为什么咖啡杯上要印上公司名,这件事的源头已经不好考证了,杯子取回时就已经有这几个斑斓大字,杯底居然还有序号。这件事做得很变态,好在杯子够大。
  咖啡很快就分完了,还有人眼巴巴地看着空壶,痴心妄想地等着第三壶。
   杨博宁就在这时出现了,晏小轩立刻迎了上去。这下好了,第三壶咖啡彻底没戏。有人发出痛苦的呻吟,然后就是某人不情愿地推开椅子,接过煮咖啡的光荣任务。
   “这是定金。”他递上了装有五千元现金的纸袋。“刚才进门时,我看见你们肖经理了。事情看起来挺急的,连说话的功夫也没有。”
   “是,刚才他接个电话,应该是急事。事务所总是这样的,忙起来连饭都吃不上。” 经过昨晚的事,她没有睡好,眼圈黑黑的。
   “你还好吧?”杨博宁关切地问。

   “换了新地方,有些不习惯。”
   “今天还跑步吗?”
   “是啊,生活还得继续呢。”
   “没错。”
   手续办得很快。钱交了,开了一张收据,给了一张联络卡,这就算合同正式成立了。杨博宁再没什么理由在事务所耽搁,不过,他还是成功地约了晏小轩共进晚餐。

   出了祺园,对面红砖楼下的台阶上坐了一个人,他换了一身衣服,但杨博宁还是一眼认出了他。他正是昨天跟踪晏小轩的男人。
   有好戏。杨博宁决心当个好观众。
  日期:2011-3-3 11:52:00
  19.3
  晏小轩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她接了两个电话,重新整理了肖文的日程,QQ头像不停地闪地着,唯独没有她在等的那个消息。

  宁晓的QQ最近很安静,MSN也是不在线状态。晏小轩拿起电话,拨了她的手机,手机一直关机。晏小轩心里烦躁,喝了半杯茶,想了一会,还是给基金会拨了一个电话。总机转到宁晓办公室的分机上,有人接了。
  接电话的人不是宁晓。
  “是小轩吗?”说话的人名叫欧北成,也认识晏小轩,得到确定答复后,他说:“宁晓已经有三天没来上班了。我们也在联系她。”
  “三天了……”晏小轩喃喃地重复了一遍,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别提多难受,“去她家里找过吗?”
  “这事儿挺奇怪的,她不在家,我们在和她的同学联系。对了,小轩你有事找她吗?”

  她听见欧北成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
  “也没什么事。你忙吧,我不打扰了。如果有宁晓的消息,麻烦你告诉我一声。”
  “没问题。如果再找不到她,基金会就会报警了。”
  “希望她没有事。”
  “是啊。”

  晏小轩挂断了电话,闷闷地坐了下来。宁晓莫名其妙的失踪了,她很担心。
  日期:2011-3-3 11:53:00
  19.4
  沿着图书馆外的校内道路,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柏林,前方的路边就是略显破败之气的南州大学历史学院。这一切都很熟悉,但他却有隔世之感。
  他在楼前站了一会儿,心中有些堵得慌。车祸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恐惧仍然没有消失。人类的心理有趋避危险的机能,好了伤疤忘了痛,人们习惯于忘记恐惧,这更符合生存的需要。但这条规则似乎在江怀川身上不起作用。
  有时候,江怀川甚至怀疑自己已经死了。眼前的一切,不过是游魂野鬼的幻觉罢了。当然,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不免嘲笑自己的胆怯。
  吃午饭之前,苏秉全一直和江怀川待在历史学院的图书室里。图书室里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个资料员坐在门口,无聊地上网打发时间。
  苏秉全把两份报纸复印件拿了出来,摊开放在桌上,江怀川坐在他的对面,看见复印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报纸是英文的。苏秉全英文水平堪忧,看了两眼就放弃了。
  “江老师,经常有人给你寄报纸吗?”
  “现在已经很少这么做了。”江怀川解释道,“如果我需要报纸上的某条资料,通常我会到相关的数据库里搜索,找到后下载电子文档。如果这份文献不在大学购买的数据库中,我会申请馆际互借,这么做需要花些钱。不过,资料仍然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传递。”
  江怀川从事近代史研究多年,当然知道报纸的用处。中国各地大学和档案馆都保存有建国前的报纸,但大多是中文报纸,美国的报纸数量极为稀少,寻找十分不易。如果学者需要这类资料,要么到数据库里寻找,要么就要写信到国外相关机构获得帮助。前者虽然简单,但收录不全;后者麻烦且常常收费较贵,但时不时能有意外的收获。

  江怀川为了得到有用资料,也常常请求师长同学替他留意,但像乔新和这样没头没脑地寄一份过来,确实是第一次遇见。
  江怀川告诉苏秉全,这份报纸更有可能是乔新和委托在国外讲学的朋友替他从某个档案馆中复印而来的。江怀川不明白的是,即使这样,将文件转化为电子文档非常简单,以电子邮件传递,远比信件更加快捷有效。
  “电子邮件不安全。”苏秉全提醒江怀川。
  “是,你说得对。”想到自己与迟志强的通话也被人监听,江怀川不由得感慨。
  两页报纸同出于一份名为《旧金山时讯》的美国西海岸报纸,出版日期均在1947年3月7日,是一份报纸的两张单页。

  两页报纸中,其中一页的半版用来报道一场火灾。火灾导致一栋房屋被毁,一人遇难。其下是杂七杂八的社区新闻,再下就是些广告。另一页专用来记录当日旧金山地区的刑事案,闹得最厉害的是黑帮斗殴;另一件则是一起入室灭门惨案,唯有一个女儿不在遇害之列,但也下落不明。
  这两条新闻旁都用红笔画了个五角星,似乎是在故意提示着什么。
  江怀川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两版报纸涉及的两起重要案件都与当地华人有关。你看,在火灾中丧生的房屋主人姓叶,中国人,已经在欧美游学两年,据说在造诣颇高的学者。入室灭门惨案的受害者是一户姓张的人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