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布布觉得聂叔叔说的也很对,任何人都不会对所爱的人如此残忍——这是谋杀。其实,他们二人的观点中和起来,才是她心里的推测。
“她约出韩千寻的目的肯定是殉情,毫无疑问。你想想看,田严为什么会收到一封宋词密码信?凶手把它插在田严家的门缝,却没有发现可疑的陌生人。答案就是田菊做的。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她是在调虎离山,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她父亲田严身上。然后,她把韩千寻约出来,实施殉情计划。”
“你这个推测的前提是她作为凶手,现在还无法证明此前提,用什么证明她是凶手?”
“就凭这张宋词密码草稿。如果她不是凶手,如何能够写出相对应的一首宋词。田严收到的是陆游的《钗头凤》,而她恰恰写的是唐婉的《钗头凤》。”
“那张草稿是她去过田严家才出现,你我都在场,她当时看到田严收到的那封宋词密码信,完全可能是事后,她回到家中才想到写这个。”
宫政和聂成德边走,边争论着。老者田严从后面赶上来,地势坡度不是很大,走在弯曲的小道,步履蹒跚。
“菊儿,怎么会是杀人凶手呢!你们一定搞错了!”老者的嘴里喊出沙哑的声音。
“此事暂时还不能认定,先找到人要紧。您老跟上来,我们很尽快找到她。”聂成德回一句。
两人加快脚步,把田严和潘永利甩在后头。作为丨警丨察,最怕的麻烦是在没有弄清事实前被嫌疑人的家属纠缠询问。此种情况下,无法回复家属,只好的方式就是躲避。
日期:2011-4-8 9:34:00
宫布布从树叶上粘下蒲公英,在食指上,嘟嘴轻轻吹,看着蒲公英飞舞而去。然后,把目光转向落在后面的田严和潘永利,略微放慢速度,等他们过来。田严一副愤愤然的样子,脚步更加让人感觉是颤颤巍巍,生怕他一不小心失足滚下山去。潘永利一面表情焦急地四顾张望,一面又不得不本能地照护岳父田严。
“你居然跟丨警丨察说我女儿是杀人凶手!”
“岳父,这是事实。”潘永利激动地解释道。
“是狗屁事实!我的女儿,我还不清楚!你这混帐东西!”田严斥责,并且,举起拐杖要打女婿潘永利。
潘永利像只灵敏的老鼠般避开,委屈地看着愤怒当中的岳父。老者上气不接下去,把拐杖放下来。宫布布把视线集中在他紧握的那根拐杖,不由想起田菊说过曾经有一位远方的亲戚送给老者一根拐杖,令老者很生气,将其扫地出门。眼前的拐杖或许就是那根,人总会老的,终究还是要用到。
“我瞎眼!把女儿嫁给你这没良心的东西!白眼狼!”老者似乎在责怪潘永利报警把田菊出卖。
即便田菊真的是杀人凶手,作为丈夫应该包庇,这是传统观念。
“爸,感情归感情,犯罪终归逃脱不了。我也希望她没有犯罪,可是,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让人怀疑。”
潘永利的解释对老者似乎毫无意义,无法动摇他的想法。在山间的微风中,他显得更加肃穆,顽固地屹立着。他坚信自己的女儿不可能是凶手,不管任何人怎么说,即便是拿出证据,也不会承认。此刻,他固执和腐朽的思想凸显无疑,年老者总是这般顽固。
宫布布收回视线与听觉,继续快步往前走。峥嵘岭的山势比较陡峭,山脚是图书馆。
现在一切疑问终于都找到答案,然而,两名当事人却失踪,这显然是件棘手的事情。
对于侦探来说,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物面前揭示真相远远要比调查重要。比如作家写一个故事,前面叙述很完美,唯独结局处不尽人意,可想而知,读者的反应会是什么。
宫布布追求完美,甚至为一个小细节而推迟公布真相,目的就是为体现完美性。可是,现在两名当事人失踪,其中任何一人出事,都将导致整个事情成为悲剧,更谈不上什么完美。如此想来,她恨不得立刻指出真凶,有些后悔。不过,她现在做什么,都无法挽回。
此刻,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他们。
“他们会在哪呢?”宫布布眺望远方,内心焦急,希望不要出事。
一对喜好宋词的男女,且都是婉约派的情况,骨子里定是喜欢安静之处,故而才会约在此地。此地也一定是他们大学恋爱时期常来的约会地点,一个情侣最佳的去处。他们选择的地方应该没有太多人过往,但又非那种钻树林的狗男女苟且之处。
日期:2011-4-11 9:24:00
(文来了)
那个地方应该能够看到四周的风景,临近亭台楼阁、名胜古迹之类,却又非在亭台楼阁之中。因为他们不想让太多的人看到,最适合调情。
再加之可能要发生情杀或者自杀,不该让太多人看到,却又要极易被发现。至于为什么要极易被发现?现在来不及说明,宫布布想到一个去处,面朝着龟峰。
2
龟峰位于南面,隆起山头,顶部地势平坦,远远看去其形如龟,昂首垂足,故名龟峰。龟峰椭圆而无菱角,树木繁盛,置身树林仿佛无天日,是苟且男女的首选。远望龟峰与天相连,于空旷处遥望,犹如仙境与人间。
山腰的风没有山顶那么强烈刚劲,却多几分缠绵,旋转环绕在物体周身,悄然沉静。
一名穿着牛仔裤和粉红色外套的女孩挽着矮个子男生自山上延着小路款步下来,男生和女生的身高相差无几。女孩依偎在男孩肩膀,男孩不时调戏她。二人嘻嘻闹闹,慢吞吞地往山下而去。
田菊将目光从远处移到身旁的韩千寻脸上,韩千寻微低头,亦注视着她。四目相对,含情默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大学期间有一段日子,他们每天早上八点之前都会到此,沐浴着晨光,听着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静静地享受两个人的世界。石板凳还是那张石板凳,三叶草还是那丛三叶草,人还是那个人,唯独不同的是时光。时光打磨着石板,三叶草枯去又春来,相思年复一年,憔悴身心。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轩,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的《钗头凤》?”
“对。她最后在这种忧伤中郁郁死去。虽然她改嫁给别人,却一直深爱着旅游,想念她们在一起的美好日子。陆游也深爱着她,三十一岁那年在沈园相遇,才会有感而发,在墙壁题上《钗头凤》一首。然而,他们终要以天各一方的方式结束那段爱情,凄美!酸楚!”田菊的眼眶泛出泪光。
“不。我们不会那样的。”韩千寻紧紧揉住田菊,给她心灵的力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周仿佛飘荡着伤离别的曲调,青秀山林的画面里,一对红尘中的痴男怨女静静地享受这片残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离别是最伤感,可是,不离别,又能如何?未来只是一种憧憬而已,一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危乎高哉!
她知道那对于她来说是不可能的现实,故而选择那首唐婉的《钗头凤》,便已决定是那个凄美且悲剧的爱情结局。
日期:2011-4-11 9:27:00
二十岁时,陆游与唐婉结成夫妻,相亲相爱,如胶似漆。不久,引起陆游母亲的不满,两人便离婚。十年后,三十一岁的陆游独自一人游玩沈园,见到已改嫁他人的唐婉,感慨万千,题词于壁。唐婉看到此词后,失声痛哭,和了一首,不久便在忧伤中死去。又三十五年,六十七岁的陆游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词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赋诗一首。此后,每每梦游沈园,重游数次,作《沈园》诗。然而,人已早逝,物是人非,却依旧念念不忘。临终前一年,重游沈园,写下最后一首思念唐婉的诗《春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