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
第56节

作者: 茶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后,从抗战到大陆解放这十几年间,谷正文一直担任军统华北地区的小组长。位微阶低的他一直没有机会和蒋介石正面碰头,更别说在老蒋手底下工作。直到毛人凤读过戴笠日记,始对他大加提拔。国军撤退来台后,谷正文有一段时期直接受蒋介石领导,这是他的特务生涯中最艰难却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时期。
  “我向老先生(蒋介石)报告,我们可以学当年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或者明朝末年为患朝廷的倭寇,以袭扰大陆东南沿海的方式,不断地派人上去,今天福建,明天山东,后天广东,大后天江苏……,天天派人上去,搞得中共天天魂不守舍,穷于应付。”
  起先,谷正文除担任保密局上校侦防组组长,也是马祖岛“反共救国军”的副总司令。
  总司令虚悬,上面没有派人,按照谷正文的说法,总司令虽然空在那儿,其实就是蒋介石本人。谷正文把办公室设在台北近郊的青山绿野深处,名为“求实斋”,是他搞反攻大陆情报活动的秘密总部。他舍弃保密局正规的训练特务的方式和人员取得的管道,从成千上万从大陆流落到台的单身流民中挑选材料,送到台北近郊的“蓝天海水浴场”附近的情报局所属秘密基地,接受情报训练。只要短短几个月,训练好一批人,就可以派他们去“反攻”了。

  这批特务最初来自台北西门町。许多随国民政府来台的大陆单身难民聚集在这一带。他们无家可归,也没有固定职业,久而久之,变成各处流浪的流氓地痞。谷正文下班没事也经常到西门町四处闲逛,发现这些流民除了逞凶斗狠,几乎无所事事。谷正文心想:“老先生正愁找不着不怕死的人,这批流氓不正好派上用场吗? ”
  战争年代,蒋介石政府虽然经费吃紧,可是保密局要用钱从来不曾省过一块钱。只要有用途,花钱就像台湾海峡的海水一样。不光是台北西门町,即便是台湾中南部大城小镇,只要有失业流民的地方,谷正文都不放过。他手上握一叠台币,跟那些面黄肌瘦,两眼睁得老大的流氓说:“只要你们通得过我的训练,以后就不愁吃不愁穿。” 那年头,台湾比大陆还穷,经常几天吃不上一餐饭的流氓,一听说只要跟着谷组长走,就可以每天领八十块台币,吃香喝辣。这些来自大江南北的流民,离乡背井,处处为家,暗想只要能够有吃有喝,天黑了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歇个腿,哪怕叫他们上刀山也心甘情愿。

  每回只要隔天有行动,情报局淡水训练基地总不免要杀鸡宰猪,让出任务的同志吃饱喝足,然后再上船出发。最初,所谓的反攻行动,拿命去干,登上大陆之后,就依照作战计划,进行骚扰。大陆方面当然也不是手足无措,任凭宰割,也加强边防兵力,活捉了不少台湾特务。
  大规模的反攻行动,实质成果相当有限。有一回,谷正文的手下渗透登陆了山东半岛,还抬回好几箱 “战利品” 。那天老蒋还把儿子蒋经国找来,面露喜色地说:“你们都不相信反攻大陆会成功,你看看,谷正文同志带领的人把共产党的秘密文件都截了一大批。”蒋经国脸上堆满笑意应付着,可是骨子里,他认为这种完全只是徒具形式的“反攻大陆”毫无价值。但是,蒋介石一贯相信只要大陆内部产生变化,就是国民党反攻的最佳时机,大陆人民必定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虽然1966年大陆文革开始后,内部的确发生了严重的扰乱和不稳,但美国人不准蒋介石轻举妄动,所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美梦从来不曾成为现实。]

  俞尧泂便是谷雨先生在大陆十年内患期间接连抛出的几张王牌之一,厨子出身的俞尧泂是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唯一渗透大陆搜集情报而侥幸脱身的保密局特工。
  日期:2012-4-23 17:29:00
  蒋委员长兵败台湾岛时,大批的残兵随之去了那里。一个远离大陆的孤岛,面积原本就不是太大,加上本岛的原住民,一下子增加了百倍的人口负担。还不包括那些仍滞留在大陆的嫡系部队和想方设法曲线逃台的杂牌军部队,总之是一片混乱。
  谷雨那时候还是个挂上校军衔的处级组长,整天揣着一把钞票在西门町和台南台中这几个地方穿梭,这些地方的大陆流民及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最集中。谷雨找这些人的目的是为了在老蒋面前逞能,因为,想要往上爬,尤其是像他这样一个投诚人员,若能够得到蒋老先生的重视,那就等于在自己的面前铺平了道路。
  保密局淡水基地的伙头军也是谷雨从成千上万声称自己有本事有祖传绝学的难民中搜罗出来的,只可惜这小子太好色,干了才几年,就拐着行动组长的小老婆落跑到香港去了,为这事,行动组长差点带着人搞一场海空大追杀,还是毛局长亲自出面才将事态平息下去。

  为此,谷雨被局座大人批的很没有颜面……
  保密局没有个好领导,好办,老头子会给再派上一个来。但是,保密局若没有一个好厨子当领班,那可就要出大问题了。
  自从刘上尉(俞尧泂的师傅)叛逃事件后,再没有一个当值的厨子敢接这个危险的差使,不是称病就是推诿,总之,你叫他做饭可以,但是一说到当伙头军领班,对方立刻鼻涕一把泪一陀的开始耍赖……弄的谷雨哭笑不得。
  俞尧泂的出现让谷雨长长的出了口舒心的气儿。
  这后生憨厚,叫他做什么从来不抵触,做的井井有条。淡水基地负责培训窜扰大陆的先遣部队,就是武装特务,伙食方面自然要做的配合这些送死队员们的口味,大部分人来自江浙江地区,而俞尧泂碰巧也是浙江人,于是,小食堂成了江浙会馆,受训人员一有空闲就往那里跑,连老华北谷雨都喜欢到那里坐上一会,听俞尧泂和乡党们“骈”(音片)上几口家乡话,品尝他调制的奶汤炖广肚和葱烧海参。

  每当先遣队员们训练完毕准备出发前,俞尧泂都要准备一大桌子酒席,送这些朋友上路。俞尧泂开始满以为这些人还能像谷雨先生说的那样得胜还朝,但到了后来,他渐渐发觉,那些人走了以后便黄鹤缥缈,一去无踪……
  进入六十年代,能够派遣去大陆送死的人越来越少,忠心耿耿的保密局也无法作到经常让老头子开心了,只得用那些旧的大陆的泊来品哄骗老眼昏花的蒋委员长,以此蒙混过关。但这也非长久之计。
  在实在挑选不出精兵良将的窘迫下,已经晋升为将军的谷雨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日期:2012-4-23 17:35:00
  上山下乡,这个新鲜劲很快就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修地球。

  在内蒙古锡盟的这批知青里,最觉得难熬的就要数老侯家的四生。
  庆生还跑过一回。
  不过,茫茫的大草原里,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孩子没跑多远就迷了路,还是巍巍其木格大叔骑着马带着一群牧民在草原上转悠了一天多,才找到了狼狈不堪的庆生。打那以后,逃兵的绰号便像一个紧箍咒似的粘上了庆生,让这个相对脆弱的孩子年轻的心灵上蒙上了终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席卷全国的武斗浪潮在中央的一纸通令下草草收场,那些曾经在斗争大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们不是锒铛入狱就是下放劳改,追随者们根据其出身和成分也被划分为几类人,送到了全国各地的农村进行再教育。锡盟的这个知青点也送来了几位,其中,就有重庆人民大食堂的那位风云一时的恨天司令。
  老侯的四个孩子从前在食客里见过这位恨叔。
  那时孩子们都还小,印象里的叔叔是个很和蔼的人,还抱着庆生上街买过糖……

  不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恨天又是以特殊的身份被送来进行劳动改造的,孩子们没敢去认这门亲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