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先生大口喝了水,半天喘匀了气,说道:“自古只有官剿匪,哪有匪怕官的道理。我有一计,不但可以送大人过路,还能剿灭这班土匪。”
知府看他信心满满,于是问他:“先生有什么法子?”
教书先生道:“自古都是匪怕官,官军来了便退入深山,或者作鸟兽散。只要大人调来大批官军,便能把匪患平了。”
知府听了几乎骂出来:“你狗日的这是赤裸裸地侮辱我智商。老子要能调来大批官军,还用得着你在这儿狗屁?”
先生道:“大人会意错了,我说的是,让那匪徒以为大人调了大批官军,不是真让大人去调兵,何况大人也无兵可调。至于怎么操作,大人不用操心。”
知府问:“就算你做到这一步,不过是让匪徒不敢下山,怎么能剿灭他?”
先生一笑:“打一批,拉一批。”
说罢附在知府耳边,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细细说了一遍。知府听罢,满脸疑惑:“这样也行?”
先生道:“大人放心。”说罢与知府分头去安排。
原来先生这几天在附近打听,知道山上的匪盗,多半是当地的百姓,农忙时下地耕作,农闲时上山为匪,除了几个领头的是铁杆土匪,其余从犯,多是些凑热闹的。于是就安排人在当地散布消息,说皇上知道湘西匪患,龙颜大怒,下了十八道圣旨,调动二十万精兵要来进剿。派了平定金川的福康安当兵马大元帅,备下剁脑袋用的狗头铡一千二百八十五个,凌迟犯人用的侩子手三百二十八人,做法镇压的巫师五百多个,都是冲着匪徒来的。还说这福康安元帅下手狠毒,平定金川的时候杀了多少多少人,如何血流成河,尸平沟壑。直把这虚拟的军队说成十八层地狱里的来客,性喜杀人,饮血作乐。
日期:2012-10-3 10:42:00
七十一、江郎才尽(四)
当地百姓,有家人在山上的,连忙上山通知,匪徒得了消息,将信将疑。
先生打听到当地县衙里,还关着个匪徒的小头目,是得病下山瞧郎中的时候被抓的。这小头目被抓,还有个小插曲。本来县令的意思,是和山上的匪徒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无事。也难怪,匪徒太多,逼急了跟他拼命,他手下那三十个人的小队根本挡不住。可巧的是,他手下的捕头跟土匪有仇,一直瞅着机会要收拾土匪,于是小头目下山的消息被他打听到了,带人就把小头目拘了回来。县令见了连连叫苦,这么个烫手的山芋,放了也不是,严刑拷打也不成,只好关在牢里,每天好吃好喝供着,酒肉不缺,免得山上的土匪跟他翻脸。
先生打得就是这小头目的主意。不多时小头目牢里又多了个外地犯人,也是好吃好喝供着。小头目跟这犯人交谈,才知道他是兵马大元帅的幕僚,犯了错,被关起来了。小头目是个心思机敏的人,就问这犯人怎么个兵马大元帅,来这荒山野岭的干什么。这犯人就是不说,总是打哈哈抹过去。后来有一天,这先生喝醉了,才透漏出消息来,说是皇上派了十五万大军来湘西剿匪,说要把顽匪株连九族,家中老幼一个不放过,随军还带着巫师,要现场施法,镇压亡魂,把亡魂都打到十八层地狱里去,如何如何如何。临了那人还问小头目一句:“这几天你听见外头才惨叫声了吗?”小头目点头,那犯人一笑:“那都是别处抓来的匪徒,放在这里零刀子剐了。我还跟你说个事,官军怕消息漏了,每到一处剿了匪,都留下人打扮成土匪的模样,你去了以为土匪还在,其实都让剿了。”说罢扭头呼呼大睡去了。
小头目听了越想越怕,第二天一早一大群衙役涌进来把那犯人提走了,嘴里吵吵闹闹说又抓了一大批犯人要用刑,忙乱间忘了关门。小头目溜了出去,连忙上山,把消息递回去,山上土匪又是一惊,信了七八分。
先生又在牢里找了具新鲜瘐毙的尸体,让人作假,拿毒蛇在脚腕子上咬了一口,做成毒发身亡的模样。给这尸体换上官军的号服,贴身藏了份作假的公文。公文做成上级给下级下达命令的模样,大谈特谈何地调兵几万围剿何人,何地调兵几百假扮土匪,又说了顽匪一律如何严惩,最后说了何日之前主动归顺的一律免除惩处,之后不管何种情况一律严惩。口气严肃,很像那么回事。
尸体打扮好了,趁着夜色扔到匪徒时常出没的山上。果然匪徒发现了尸体,以为是让毒蛇咬伤的传令兵,把公文看了,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
先生又调遣人马,准备下火把,从戏班子里借了鼓角,把知府带的人,县衙里的衙役还有驿站的士兵全拉出去,趁着夜色在山里四处竖起火把,敲鼓吹号,好不热闹,一连三天,天天如此。匪徒远远望见,以为真的是大兵压境,有胆小的心思已经动了。第四天先生亲自上山招降土匪,没费太大功夫,那帮土匪居然真的投降了。
知府得不但顺利过境,还得了大功一件,夸奖先生有计谋。先生苦笑道:“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等虽然顺利过境,但用不了多久,那些人还得上山当土匪。我不过用了个障眼法,治标不治本。要真想彻底剿灭匪患,不但要有精兵悍将杀了顽匪,更要有治世良臣杀了他们当土匪的心。恐怕只有始皇帝在世,唐太宗重生,才能做到这一点。”
从此以后,知府越发器重那先生。江某见了,心里琢磨,一山不容二虎。这先生盖过他的风头,无论如何留不得,于是思量如何摆他一道。有一回江某找先生借了本《孙子兵法》看,刚翻了两页,忽然眼前一亮,心里仿佛塞了蜜糖一样,乐得合不拢嘴。原来先生在那页上写了首诗明志,其中有这么一句,叫做:清角连塞外,明甲耀中华。
这一句旁人看来没什么问题,可偏偏碰上了玩文字狱的江某,那就是大大的问题。清角,岂不是喻指清廷王室?清角跑到塞外去了,岂不是说清朝王室逃离中原,被打到关外老家去了?明甲,明朝的铠甲,还他妈耀中华,造反不打草稿哇!当即带着书去找知府,给知府详细解释了一遍。
知府听罢,拍案而起:“好哇,好个乱臣贼子,幸亏有师爷在,否则真让这反贼钻了空子。”说着把手里的茶碗往地上一摔,砸得粉碎:“亏我花了大力气请他出山,万一他真成了气候,危害皇家,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说罢让江某安排,带人去抓教书先生。先生睡梦里光着屁股被拘到大堂上,江某不容他开口,一顿酷刑,屈打成招,当下判成斩立决,先生家人受到株连,发配宁古塔。
审完了先生,知府把江某褒奖一番。江某回到住处,非常高兴,晚上倒头睡倒,梦里许久不见的朱女居然来了。江某看见朱女浑身缟素,闷闷不乐。问她怎么回事,朱女说他颠倒黑白,诛杀士人,怕要惹得人神共愤,让他停手。
江某听罢,哈哈大笑,说古今成大事者,谁在乎小节?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如是,区区蝼蚁,何足挂齿。说:“我只要名垂万事,管他谁当垫脚石。”
朱女听罢,垂泪道:“我不能劝你改邪归正,至少不能助纣为虐。”说罢从头上取下金簪,刺进胸膛。江某吃了一惊,慌忙上去救护,早已气绝。一时心神慌乱,从睡梦里醒来。唤人点着灯火,在烛光下一看,那支笔已经裂成两半,再不能用了。
从此以后,江某智谋大减,再不能帮知府解决问题。过了一年半载,知府也发觉他江郎才尽,成了个没用的废人,于是打发他回家。此后再没有江某的消息传来,大概庸碌一生吧。
日期:2012-10-4 19:44:00
七十二、点头
老三说:永远不要怀疑老人的智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