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力量——和驱魔人在一起的日子》
第9节

作者: 不理咖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9-15 08:25:00
  “人死之时如果处于极大地愤怒、仇恨或恐惧之中,往往就会被这些负面情绪缠绕,不能顺利往生,有些怨力强的便会化为厉鬼。原王镇是古战场,又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屠杀,必然有横死之人的怨念聚而不散,几乎是必然产生恶鬼,甚至有极大的可能性产生魇。”
  听到这里,我便问道,“魇是什么?”
  申屠顿了一下答道:“古代女真猎人为了培养最凶猛、最好用的猎犬,会采用一种“十狗出一獒”的培养方法。把十只刚出生的小狗关进密室,不给吃喝,小狗为了生存只能相互搏杀,吃掉伙伴充饥。这样的过程上演好几次,最后只会有一支小狗活下来,这支小狗长大后就不能称之为犬,而要称之为獒了。魇的产生也同此类似,有人大规模横死的地方,怨念聚而不散,会产生大量的厉鬼。这些厉鬼其实已经没有正常的意识,只会秉持着一股凶厉之气跟同类厮杀,不灭不休,到最后只有少数最为凶狠暴戾的才能存续下来。他们吞灭了其他同类的怨念,变得更为极端,其实也已经不能称为鬼了,而是叫做魇。恶魇一旦产生,立成大祸!必定会让此地成为凶地,最终搞的一个原本很繁华的地方一片荒芜,了无生机。历史上,不少曾经名重一时的繁华之地,在经历过屠城或瘟疫之后,明明导致其繁荣的交通或自然条件没有变化,但却会迅速衰落下去,几百年不能恢复元气,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样的例子,随手就能拿出几个,比如说东汉末年,董卓在撤离洛阳前四处点火,大肆屠城,时人形容惨状说“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导致王气郁盛的神都洛阳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鬼蜮。曹操后来拥立汉献帝,定都于许昌,而不是还都于洛阳,除了政治军事方面的考虑,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又比如扬州,自隋唐以来就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大都会,历经五朝更迭而繁华不改,到明末时人口八十万,繁盛之至,但是清军南下放手屠城,造就扬州十日,其后扬州便再也未恢复元气,不复繁华大都会的盛景。”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申屠停了一下,喝了一口手中的热茶,然后以斩钉截铁的口气说道:“我断定在原王镇中作祟的十有八九便是魇!”
  日期:2013-09-15 10:40:00
  9、
  我觉得申屠的推理有理有据,很让人心信服。不过疑问并非只有一个。我问道:“那我们就算搞清楚了,被镇压封印的十之八九是恶魇。不过兴建一座镇子作为风水局,这样的大手笔是哪位高人的杰作呢?”

  “其实,我这两天看地方志也算发现了一些端倪。”申屠道。
  “喔?”其实我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期待申屠能够给出答案,没想到他已经有所发现了。
  申屠拿出一本地方志,翻到事先已经折好的一页,递给了我,并指出一句话给我看。
  申屠递过来的这本是地方志的史料汇编部分。编篡者在编写地方志的时候,除了选取比较重要的史料作为主线以外,总是会有一些编者认为价值不大的零散史料。一般来说,编篡者会把这些零散史料汇集起来,单成一册史料汇编。如果要是拿盖房子打比方的话,应该算是堆放建筑垃圾的地方。很显然,申屠是认为自己从垃圾堆里淘到宝了。
  我仔细看了看申屠指的那句话:“永乐元年九月,僧录正至大理,驻月余,弟子福吉祥随之。”

  这只是一句简单的邸报记录,意思跟现在各地方党报上经常刊登的“某某领导前来我市视察什么什么工作,某某某全程陪同”之类的消息差不多。说实话,我也没看出这句平淡无奇的话里有什么玄机。我知道申屠肯定会向我解释,因此没有发问,等着他开口。
  日期:2013-09-15 20:53:00
  申屠娓娓道来,“僧录正是一个官职,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天下的和尚,归礼部尚书管辖。从职权上来看并不重要,实际上这个官职只有明朝有设,到清朝就取消了,从这里也能看出这个职位的可有可无。按常理说,僧录正这么一个安置闲人的冷衙门,编篡者不怎么重视也是理所当然。但唯独对这一条,他这么处理是大错特错!”
  “怎么说?”

  “绝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因为占了那个位子才有那样的能量,别人毕恭毕敬,其实不是尊敬他,而是尊敬那个位子。不过总是还有一些凤毛麟角的优秀人物,他坐上一个位子,不是那个位子给他底气和信心,反而是那个位子因为有他而显得更加耀眼。永乐朝开头那几年,坐在僧录正这个位子上的就是这么一位人中龙凤——姚广孝。”
  我差点跳了起来,姚广孝!虽然在校期间不是什么勤奋刻苦的好学生,但是对于这个明代第一传奇人物,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姚广孝是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介乎于真实和虚幻之间。因为他的功业事迹都太具有传奇性了,传奇到如实记录都会怀疑是虚构的程度。他的一生功业,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他是明成祖朱棣终其一生唯一的一个朋友。
  以一个皇帝的眼光看来,世间的人无非只有两种:要么是别有用心的敌人,要么就是可以任他宰割的俎上鱼肉。他能够与谁交心?他又愿意与谁交心呢?更何况朱棣不是一般的皇帝,他可是起兵靖难,把亲侄子生生拉下皇位,天下人毁之誉之,不为所动的绝世枭雄。姚广孝却做到了这点。
  日期:2013-09-15 21:11:00
  姚广孝少小出家,法号道衍,他四处拜访名师,先后在灵应宫、径山学习易理术数。他精于术数的事迹在正史《明史》、《明实录》中多有记载。稍微知道点国学的人,就知道这并不寻常。儒家对怪力乱神之事一直秉持的都是 “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阴阳术数大师的英雄事迹没有流传下来为后人所知。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史官为阿谀奉承而坏了规矩,而是因为姚广孝运用阴阳术数在靖难之役中所起的作用太关键了,关键到如果避而不谈,朱棣造反的过程根本就讲不下去了的程度。

  建文帝开始削藩后,身为诸王之首的朱棣被步步紧逼,,心中已经有了造反的想法,但却缺少信心。建文帝占有大义名分,是民心所向,同时作为中央政府,奄有天下,而朱棣只不过是一个权力被不断削夺的失势王爷,连北京城都不能完全控制。朱棣造反,看起来连一丝的胜算也没有。如果没有姚广孝,恐怕历史就会改写,朱棣很有可能就束手就擒,顺从的接受建文帝给他安排的结局了。但是历史没有假设,非常之人姚广孝成就了非常之事,他向朱棣介绍了闻名于天下的神相袁珙袁柳庄。

  朱棣见到袁柳庄后大喜过望,和袁柳庄在密室中谈了整整一个时辰。谁也不知道在这一个时辰里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只知道这次密室谈话之后,燕王就决心起兵造反,开始积极着手准备。不久,建文帝诏谕抓捕燕王,在抓捕前夜有人向燕王通风报信,燕王被迫决定提前起兵。攻击军令刚刚下达,窗外就突然风雨大作,宫殿顶上的不少砖瓦被吹下来摔的粉碎。起兵造反是何等凶险之事,参与密谋的诸人自燕王以下心里本已是忐忑不已,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就见到此等不祥之兆,众人都是心头巨震,眼看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军心就要瓦解。这时又是姚广孝力挽狂澜,他对众人说道:“这是大吉之兆。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片坠地,这是黄天将易啊!”姚广孝精于术数,言出必中的名声无人不知,有他这句话,诸人的心一下子就定了下来。之后燕王起兵果然是节节胜利,没几年就打到了南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踪,燕王即位,改元永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