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鬼游记》
第2节

作者: 是非莫挂心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吱嘎!大胡子刚说完,卡车突然一个急刹车,随后车头一转,慢慢向路边的深沟滑去。小海死死的握住方向盘,却怎么也拉不回这辆失控的卡车,最终卡车以倒栽葱的姿势插进路边的沟里。一阵眩晕之后,蜷着身子踹开车门,从驾驶室里爬了出来。吐了一口唾沫,心里一阵后怕,幸好车栽下来的速度很慢,也幸好重卡车头够结实,都则我们三个就成肉馅了。小海从另一边爬出车门,俩人又合力把大胡子拽了出来。检查了一下自身,零件都还在,除了脑袋被撞了一下没受什么伤。拍着身上的土打趣道:“大胡子,你这乌鸦嘴是开了光的吧,说话咋这么灵呢!”

  大胡子抹了一把脸,冲小海骂道:“操,你咋开的车!”
  小海把眼睛一瞪,丝毫不让的回道:“路上突然钻出来个人,我不踩刹车难道还撞过去啊!”
  人?我抬眼望了一圈,这地方连个鸟毛都见不到,哪来的人啊!正要询问小海,一道黑影从车厢里蹿出,眨眼间消失在黄沙中。是一只猫,尽管它的动作很快,但是凭我对猫的熟悉,一眼便确定,那是一只猫。怪不得刚才听到的声音离我们那么近,原来这家伙就躲在车厢里!可此时我还是不相信沙窝子里会有猫,就像最初我不知道沙窝子里有树一样,我认为那家伙跟我一样,是半路扒车上来的。顾不得去想自己这个漏洞连连的猜测,大胡子和小海还在为路上有人没人的事儿争执,我上前劝道:“现在说这个有啥用,赶紧想想办法找个落脚的地儿,沙尘暴可眼瞅着就要来了。”

  小海瞪了大胡子一眼,从驾驶室里收拾出一些必备物品,扭头道:“车走不了了,今天也到不了目的地,前边不远有一户人家,我们以前打过交道,暂时先去那里吧。”
  风沙越来越大,能见度越来越低,整片天地都变成了浑浊的黄色。三个人绕着沙梁下的小路踉踉跄跄的前行,期间不时地听到一两声凄厉的猫叫,想问问大胡子听到猫叫后为啥会说我们有麻烦了,可风沙太大,刚一张口,沙子便灌了满嘴。把外套脱下来蒙住脑袋,眯着眼睛,紧跟着大胡子两人。
  顶着风沙走了四十多分钟,前方隐隐约约的出现一户人家,三人不约而同的加快了脚步。这是三间残破的小瓦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被一道道沙梁环绕,仿佛沙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会被沙浪淹没。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经典电影——《龙门客栈》。瓦房四周围着一圈栅栏,大胡子站在栅栏外喊了两声没人应,干脆翻过栅栏,直接去敲屋门。敲了大约两分钟,一个中年汉子开门出来,一见面跟大胡子叽里呱啦的说了几句,竟然是蒙语,更让人惊讶的是,大胡子竟然用蒙语跟他回了几句。很快,中年汉子便招呼我们进屋。

  屋子里光线很暗,进门看到的便是厨房,一股浓浓的腥气直钻鼻孔。东边是居室,西边放一些杂物,与东北地区普通农村人家的格局差不多,只不过这里看上去起码要落后三十年!
  日期:2012-10-1 20:12:00
  拐进居室,满屋子陈旧的家具着实让我吃了一惊,然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屋里的照明工具,竟然是一盏昏暗的油灯!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用油灯,实在是有点太夸张了。女主人见来了客,赶紧招呼我们坐下,然后端茶倒水的一通忙活。大胡子和小海与这家主人非常熟悉,叽里呱啦的说了半天,见我站在一边干瞪眼,才想起来介绍。原来中年汉子是个地道的蒙族人,叫宝音图,缺德的大胡子给他起了个外号——大宝。

  互相认识之后,大宝道:“兄弟别客气,来这就跟在自己家一样,你们先坐着,我去把电接上。”他这一开口,我才知道原来他会讲普通话。还没弄明白他说的“把电接上”是咋回事,大宝就风风火火出去了。抬头看了看,这屋里还真挂着一个电灯泡,不仅如此,柜子上还摆了一台彩色电视机。正打量着,外边传来一阵发动机的嘟嘟声,灯泡闪了两下亮了起来,原来他们用的是柴油发电机。

  大宝家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可出于礼貌,并没有立刻问东问西,大胡子和小海对于这一切好像司空见惯,仍在激烈的争论卡车掉沟里的问题。不一会儿,大宝进屋吩咐媳妇去准备饭菜,自己坐下来跟大胡子拉起了家常。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总算是对大宝一家或者说对这周围的情况有了些了解。大宝他们怎么会在这不毛之地孤零零的安家落户,而实际情况是,这里是个小村子,大概有二十几户人家,只不过每家间隔距离差不多有五六里地。我们来的时候风沙太大,能见度非常低,根本就看不见其他的人家。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蒙族人,但也有极少数汉人,比如说大宝的媳妇就是汉族人。

  正说着话,一个老头拄着拐棍颤巍巍的进了屋,含糊不清的问道:“大宝,家里来客人啦?”刚说完,身子一歪,眼瞅着就要摔倒,我坐的比较靠门口,赶紧一把将老人扶起来。老人直起身,叹了一口气道:“人老不中用了,该活埋喽!”这话让我很是奇怪,感觉活着是个累赘、负担,这是很多行将就木的老人的想法,可也用不着拿“活埋”来咒自己吧?将来人扶到炕上坐下,大宝给老人倒了一杯水,便继续跟大胡子聊天。我悄悄的问小海:“这老头是谁啊?”

  小海低声道:“大宝的老丈人。”经过小海的介绍,我才知道这老人膝下无子,女儿倒是有四个,老伴死了之后便跟着小女儿,也就是大宝的媳妇一起生活。大宝也忠厚,将原本放杂物的西屋收拾出来给老人居住,待老人就像亲爹一样。
  “老大爷,您今年高寿啊?”我问了一句,老人似乎没有听清,又重复了一遍,老人才了然的回道:“七十三喽,该活埋喽。”我有些无语,心道这老头怎么把活埋挂嘴边上啊。老人别看年纪大了点,可一点都不糊涂,似乎察觉到我心里在想啥,慢悠悠的道:“可别以为我是瞎说,这里边可是有说道的。”
  “哦?啥说道?”听老头这么一说,我来了兴趣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活到槛上喽。”老头喝了一口水,接着道:“要搁在早先(早些年),早就活埋了,现在能活着还得谢猫王爷。”
  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前言不搭后语啊,心底暗道:看来人不服老还真不行。所谓人老话多,老人开了头就絮絮叨叨的说开了,出于礼貌我也装作很用心的听着。没想到这一听,还真叫我听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的具体年代不详,老人只用了一个“早些年”来形容,早十年、千八百年都有可能,说那时候有个规定,人过七十就要活埋。这规定缘何而起也不清楚,若果非要较真的话,那就当是人老无用,活着浪费粮食好了。虽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尽管稀少但毕竟是有,活埋老人,想想就够残忍的。故事就是由这个活埋制度引发的,说是有个姓张的大孝子,家里有一老爹年过69,眼瞅着就要到活埋的岁数了,整天的愁眉苦脸。随着老爹七十大寿越来越近,张大孝子夜里都睡不着觉,过了大寿可就要给老爹办葬礼了。

  日思夜想,有一天竟让他琢磨出一个偷梁换柱的办法。于是日夜开工,将自家的菜窖不断扩大。因为会木匠手艺,背地里偷偷地用木头雕刻了一个“假爹”。将一切准备妥当,老爹的其实大寿也到了。先热热闹闹的办了一场寿宴,然后“心情悲痛”的办了一场葬礼,当着众人的面,把那个木头假爹放进棺材抬到山上埋了,真爹自然是被他藏在了事先准备好的菜窖里。老爹的命是保住了,可每天关在那暗无天日的菜窖里,跟活埋也差不多,甚至比活埋更悲惨。

  张大孝子想尽各种办法让老爹的菜窖生活更舒坦些,怕老爹寂寞,便弄来一只小猫崽给老爹作伴。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猫崽一天天长大,一人一猫在菜窖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说来也怪,猫是好动的动物,可老人养的这只猫却不喊不叫,也不外出抓耗子,每天吃饱了就睡。人上了岁数,吃的饭也少,张大孝子孝敬老爹的那些好吃的,多半进了猫肚子。老人一天比一天瘦,可猫却一天比一天胖,最后竟然长的跟狗一般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