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城邑,可不谓不高,始起于垒土,齐地千里,不可谓不远,终成于跬步;西岐今日,邦国五十、不可谓不盛。然阳盛则阴伏,阴极则阳生,显著之物,因其方位而生利害,唯有以其自损,而得恒久。
“先生何言,何谓自损?”
“日自起落,月得圆缺,星舍其光,水居低谷,以离其方,以让其位。是故圣人有功而不居,有名而不受,有位而不就,有力者藏意,有智者讷言,有慧者舍妄,不与万物相害,是为自损。”
姬鲜道:“稀世之珍,众皆爱之,我舍,必为他人所取,殷民多巧利,我可藏意、可讷言、可舍妄,然殷民依旧,得失之间,不利我焉!”
文真答:“得失无常,皆应心观,心定则意泰。胜物则穷,自胜则强,强而不夺,万物从焉“胜物者穷?”
“胜人者天,胜物者力,人不乏力,而乏俭,纵行穷物尽力,此谓之暴。暴雨不终朝,疾风不过午,天道无穷而物力有尽焉,人不知恭让以得俭,示力以为之强,夫强者,穷途积弱之兆也。
强者喜大,大者喜广,不祥之兆也,唯人自以强大,万物积弱,其亡也不久焉。夫水者积弱,绕山而行,恭其生而得其溪流焉;汇于江海,知其大而为之让也,是故万物因其俭德而存,水亦存焉。
是故,积弱者,必胜坚强;恭让者,自生俭德;俭德者,广大自成,虽有急难,渡之无患。
“具体何解?”
“人喜胜物,然喜胜物者,必不自胜,胜物则穷,自胜则强。自胜者,是有三德而不弃,一曰俭,取用有度,恭让而行,不穷物力;二曰善:强而不夺,胜而不武;三曰和:万物和而共生,谐以得长。
夫世人者,凡有胜物,皆喜之,不知其途将穷尽焉,人非不知,为之不慧,何为慧?知道而易行。”
真如文真所言,人非不知,为之不慧,姬鲜并非没有听到文真暗中的警告,而是并没有去做,才在数年之后,引来杀身之祸。
姬旦听出了弦之音,立即和道“今天下初定,众人皆有不安,弟子有意制礼,以定上下有分,尊贱有别,三亲相和,六亲有睦,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文真半晌不言,叹口气道“路有不平,必生高低,其势使然,无以有变,道若不正,其径亦曲,虚和假睦,欺世之表。”
“弟子制礼,上可经邦纬国,下可安抚臣民,国有法度,是以无乱,民有和善,是为有美,先生为何感而叹之?”
文真道“礼盛而没知,仪重则路塞,大威之下,言论不通。礼有不善,祸乱之根,仪有不实,积怨之途,大威不舍,水必荡之。”
“这------”姬昌没想文真这般不看好制礼之事“弟子知先生有治世良方,因何不授于弟子,弟子定当谨而行之”
“还望先生赐教!”姬发跟言道。
“先生此次到来,是否是有意辅佑我西岐?” 虞仲问
文真偏头问姬旦道“十五年前我离开之时,曾说过一句话,你是否记得?”
“弟子谨记在心的,当时先生有意归隐,我等劝先生传以法度。先生曾言“饥饿之人,饭不可以饱腹,贪害其命也。奴隶之人,理不可多知,求生以妄言也。”
“你可细讲其本意。”
日期:2012-10-22 8:43:00
“先生是说,对于饥饿了很久的人,给她吃饭时,一定不要让他尽情的吃饱,那样反而使得他更快的死亡,是因这他的贪心害了他。意为现在世之人争权夺利,利欲熏心已久,在名利面前,一个个都像饿了很久的一样,你要是传了法术,我们的贪心,反而会害了我们,使得我们更快的灭亡;对于奴隶,他们不用明白太多的道理,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活命,并不会坚持真理,而是会乱加窜改,使得你所讲的所有的道理都失去本相,你今天传了很多法度的话,我们的后代如果失去了自己做主的地位,会为了生存,胡乱改窜我的本意,名实不符。
所以先生不愿传治世方法与我等,只因时机未到,环境不许可。只有世间没有了奴隶,没有了饥饿,,众人的生存和自由都得到了保障,才是传先生法度的时候。当时先生只将八风八方之法传于我与父王,言说在此期间,世人只须知道八方八节的变化之理,明利害就可以的。”
“素闻父王与姬旦常言八风八法,为世间万物变化交替之理,今日难得先生在,可否简言之。”
文真道:伏羲悟道,以能近取诸身为长,故以己身之长,选与地面(石质)相同的柱形材质,观察太阳从起至落之时,柱影变化。
此石柱本为一物,只观其形,可知此为石柱,只观其影,也可以只此为石柱,一体生二相者也。
若无日光,石柱仍在却无其影,其影并非不存,隐而不现,故,阴者,源于形之影也,影为阴,则形为阳,柱(表)影在地,则为阴。
若要观天象之运行,并以此为象,要推衍天地万物的诸般规律,则以北斗九星斗魁(北斗九星中,七明两暗,七明星中,把状前四颗星为斗魁)建极,表与北极星相齐,以此为北,坐北而朝南,以左手为东,右手为西,方位定矣。
观表(石柱)之时,有一日表影最长,将此日定为冬至。冬至日后,日影渐短,阴短则阳生。有如鸡鸣至平旦,表影(阴)多比表(阳)长,则位为阴,但阴中有阳,阴盛阳生,此时太阳在位东方。此后不久,东南风起,风生草木,其色青苍,有类草木。
昼可查太阳运行轨迹,夜可观月亮及众星的运行,故自西向东排列出四方28星宿, 东北西南各七宿。作辅助观测之用。
与冬至日表影最长相对应,有一日日中时表影最短,则定夏至。冬至与夏至日确定后,夏至到冬至中分,则为秋风,冬至到夏至的中分,则为春分。此为四节,亦为北南东西四方。此为万物生长收藏之机,以水、木、火、金相应,此为皆为四时之象,唯有中土,脱于四时交接之际,位处无极。
之后,在表上安上可随风向而动的相风,用来测定风向,风从东南来,得春气而兼夏气,风从西南来,得夏气而兼秋气;风从西北来,得秋气而兼冬气;风从东北来,得冬气而兼春气。
八方分测定后,最终确定八极、四时、八节,知四方,明春生(木)夏长(火)秋收(金)阴藏(水)之理,便可定八方。
“我与父王,依八方八风之法,创设64象之格局,源于此。知一而观形影,则可明阴阳,知阴阳则可明二相,知二相则可明气灵,观形影则可知四方,知四方而知一(无极)、则可明五行(五气、五藏),知四方而明春生(木)夏长(火)秋收(金)阴藏(水)之理,则可明八风(八方、八卦、八节),知五行则可明十天干,知摄提之运则可明十二地支,知天干地支之合,则可明六十,知八风,则明六十四卦。”
“何言知五行则可明十天干,知摄提之运,则可明十二地支?“
“伏羲立表测影,定四时、四方、五行,并借立表相风,测定八方风,以定、八方,分别为: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
四时者,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在其生长收藏,中土谓其化,此为五行之性,其方分别为东南西北中。立表在地,与地面相平者为土石。立春之前,东风至矣,究其理者,阴极阳生,其类草木,万般草木未出地面之前,籽有萌芽,此为阳生之象,为万物之始,为立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