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是文真先生有意隐瞒自己的妖邪之身,否则,除了妖邪,何人敢违背鬼神本意。
2012-11-5 23:22:00
还有一事。当时王季想请文真先生帮自己,他却不答应,王季没有办法,只好要他留在歧山,为自己的孙子讲学。
一天,文真先生与王季、姬发、姬旦、姬奭等人一起去渭河北岸打猎。看到有几百奴隶样子的人朝这边跑来,后面有追兵,有一些体弱和病残的奴隶,
被后面的人追上,当场杀死。当时哭喊声到处都是,那些人跑到了身前,求他们救命。
紧跟着,那些追兵也到了,因为王季在周边很有威望很强大,那些人向王季行过礼。季历问是什么原因。那个带头的人说:这些人全是我们部族的奴隶,不服从主命,而且还一块谋划杀死了自己的主人,逃跑了出来,我今天要全部杀死他们。
那些奴隶却说到,他们的主人凶残至极,住的地方潮湿阴暗,得了病没有人治,每天都有人慢慢死去,与其慢慢等死,不如逃出来。
追来的首领坚持要杀掉这些人,姬发、姬旦、姬奭等到人都向王季求告,请求帮助解救这些人,季历面露难色,不知道怎么才好。
文真先生见状,以王季家人之师的身份问那个首领道:这些奴隶,是不是就像你们私家里拥有的财产或牲畜一样?那个人说是的。文真先生又问道:作为主人,对牲畜的死活不管不顾,过不了多久,死的死逃的逃,算不算过错。那个人思考了下,说,算是过错。文真先生又问,一个人犯了过错,是不是需要承担这一过错带来的结果?那人答道,是的,但奴隶杀主,仅这一项,就应当全部杀掉。
文真先生接着说到,我听说我们家里的牲畜,都是长辈出去打猎时抓回来的,就像是你们当初抓这些奴隶时,或许他们以前是其它人的奴隶,因为经过你们主人的地界,被你们主人捉住,便成了他的奴隶。是不是这样?首领回答到,是的。
文真先生说到,我们今天出来打猎,在我们歧山的地方,遇到了这么多的牲畜。本来是想抓来占为己有的,但你们也赶到了。论理,这些牲畜在岐山的土地上,就应当由我们的主人分配。但你们是那些牲畜以前的主人。
今天我信的主人王季在前,他又是非常听从天命,又注重自己德行、善待自家牲畜的人。我今有一占,假如占卜的结果,上天说这些奴隶是你的,我们一定遵从天命,帮你捉住这些奴隶,都给你。如果占得的结果是这此奴隶都应归新的主人,我们可以请他们自己做主,有认为自己是属于你们财产的,可以回去,不回去的那部分,才归王季。
那个首领觉得这样对很公平,并深信占卜结果,那些奴隶都会是自己的,便高兴的答应了。占卜结果出来了,那些奴隶将属新的主人王季。
那个首领大惊,感叹道,怎么会是这样,难道连上天也认为这些奴隶不是我的么,是什么原因呢?
文真先生笑着说道,愿从王季者留下来,愿意回去的可以跟着回去。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去的,全都跑到了王季的那一边。
文真先生轻言说,民意如此,如有天命,则不可不察,若能察之,天必从之。
由此可见,此前文真先生不但善于收买人心,而且巧言令色,不敬鬼神。
吕尚听到这儿,咳嗽一声:你先下去吧,今日之事,且不可告诉任何人。
等那人退了下去,吕尚转头对夭夭说,我知你有所不信,须知,鬼神都有寿命,唯有妖邪至尊方有不死之身,你若不信他为妖邪至尊,我与你亲身试一次,便可知。
“不要试”夭夭惊叫道“他会死的!”
2012-11-6 0:10:00
其实,上面的内容,是通俗版,另有一个文言版的,我发出来,供网友娱乐参考
即归,箕子以上宾礼待之,其人不受,问其所居,言(终)南山。
时值箕子、姬旦二人俱在,箕子叹曰:南山者,神仙所居地也,占之佳也。其人道,余想到即知,不示鬼神。
箕子心有所怒,言说道,余闻诸事,皆由鬼神示之,告之于王,王行于天,子言想到即知者,从未听闻也。
箕子欲问东方夷人之大事以相证,未及问,其人就地私画一象,月如眉,东方,有夷人打扮者,就地而舞。箕子解道:月余,夷人有祟?其人点头而笑。有默许状。箕子惊,子不占而知,是为神。伏地而拜。其人笑,莫以异能而语神,吾常世之人也。
箕子叹曰:夷人有祟,余族之难也,虽知而不得改者,悲天命之有常,不以人意之为改也。
其人笑而不答,姬旦亦视之,言说道,子为何象地而不言。其人答,一言出,则生变也。
箕子与姬旦皆惊,疑耳听闻之不真。箕子问道:天命宁可变乎?其人道,余鲜知天命也,气灵相交,定数不改,变数生焉。箕子疑而难信。
姬旦问曰,变数如何生也?其人答道:生而不生,谓之玄;化而不化,谓之妙;玄妙之门,存之与心,可感可知,余不可言说,万物以有形而不存,诸事因有位而生利害。利害者,气数之表象也,有如子执活鱼于手,问余道,素闻子知万年变数,明生死之理,今有活鱼,请言鱼命可活几时。我知鱼生死之期,却无以言述其情状,言其生,则害其死,是谓余一言出,则生气灵,为他物所感,气灵相感而有形,故生变数矣。
箕子道,如此言说,天命可因人之言行为变矣?余初闻,当疑而验之。其人笑而不答。
箕子将夷人有祟之事告商王帝乙,帝乙近前,有内夷之耳目也,夷人亦知,遣礼以事王。夷人有祟之事未生。箕子欣然告其人,其人不为动,言说道,其形有易,其果不改也。
其年,渭水旱,天多云无雨,占之不吉,众人皆叹。姬旦问其人道,旱之无雨,是为天命定数乎?其人道,吾不知天命,然人之生死,是为定数,天道可感,是为定也,地脉可应,是为气数也,人心所达,是为变也。
后,季历知,虽有不信,仍问其解,其人答,召告世人,斯年将有大旱地,并虚言其具体日期,日中天而无雨,使其多待而谈,即可。
季历从,十多日后,天降大雨,连绵不绝,季历与众人皆惊,问其故,其人答道,民使天命为之改也,非我之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