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后的秘密:灵学原理》
第53节作者:
代明坚 2012-12-13 14:28:00
99
为什么是六芒星而不是五角或八角?
因为六芒星是宇宙中最和谐的形状。它最直接的起源是星光。别看星光看上去像四角,其实是六角。因为地球大气的扰动和云层什么的干扰。美国宇航员柯林斯证实了这一点,在太空中看上去,星光是六芒的。柯林斯是谁?大家都知道人类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那位,名叫阿姆斯特朗,当时他和一位名叫奥尔德林的同事两人一起乘登月舱着陆月面。他是首先踏出舱门走到月球柔软的沙地上的人。当时还有第三位宇航员,他没有降临月球,而是留在了指令舱里面负责阿姆斯特朗他们的通讯联络,这个人就是柯林斯。迈克尔·柯林斯。他在回忆录里专门有一章谈论星光和六芒。附带还提到太空中看到“神秘的而静止的星图”。
又给人类留下一个巨大的猜想。
全世界最大的秘密组织,据说是世界真正的统治者——共济会,有一个著名的徽标就是六芒星。而美国多数总统加入的骷髅会就是共济会内部的精英组织。这些当然只是传说。我认为是无稽之谈。就算那些总统们都属于共济会,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个世界是属于共济会的。但共济会无所不在倒是真的。中国民间流传数百年的秘密社团洪门,直到今天仍然十分活跃,蒋介石就是这个组织的成员。这个组织的会标跟共济会会标一模一样。所以洪门应该是共济会在中国的分支。尽管这样,我还是认为这个世界最好的统治者是各地区民众充分的自治。提到共济会和洪门这些地下组织,只是想证明六芒星的身份不菲。
关于六芒星在宇宙中的价值和地位,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雪花!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雪花结晶呈标准的六芒。大自然的精灵。现代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分形理论”,是对自然界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论证,树叶上的筋络分叉形状跟树枝和整棵树的形状是一致的,每一根枝杈单独观察跟整棵树形也完全一致,分形理论对人类的工艺设计有相当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看到许多花布上的图案整体就是局部的无限复制。后来有人发现,哺乳动物甚至连人类本身也是由六芒星的变异而来,四肢加上头部和躯干,可以被看作是“六芒”,六芒也可以被认为是“六极”。如果上帝也按照分形理论来制造世界的话,它肯定会遵循一些简洁的复制规则。
也许六芒就是这些规则中的一种。
这个六芒星被保存了一周。
第八天早上,人们发现它就像突然出现那样又突然消失了。但当天晚上有过一场小雨。
就在消失的前一天,一个初来乍到、浓眉大眼的中国人沿着一条边线一直走到了普林斯顿最偏僻的角落。密林深处,刚好在一只六芒角上,出现一个身材颀长,全身白袍的白胡子老者。这是陆少校与坎贝尔惟一一次会面。远处的草地上躺着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的学生、恋人,但好像只有陆少校看见了坎贝尔。像一尊突然出现的白色雕塑静静地矗立在树林阴影间。陆少校大吃一惊,觉得眼前的情景似曾相识。地面的石灰线突然绷直起来并且抬离了地面,坎贝尔站的那只六芒角竟然剧烈弯曲而翘了起来。而他夹在腋下的那本《灵魂学原理》不知何故突然滑落在草地上,他马上弯腰下去捡,发现落下的书刚好翻到扉页,一张坎贝尔白袍披身的黑白照片,跟树林里的样子一模一样,甚至连背景都分毫不差。旁边一行题记:“灵魂的力量是无穷的!”
原来竟是照片情景的再现。
2012-12-14 1:36:00
100
我在写作本文时已经不知不觉把笔下视角调整为“立体”的了,死去的坎贝尔,死去的熊尾昭一,还有死去的灵伯以及那些死去的战士,他们仍然在我的笔下活蹦乱跳着,从灵学角度看,他们确实还“活着”,不仅仅以灵魂永生的形式“活”在我们广袤宇宙以外那隐形的书页式的更大的空间里,也时时出现或者说“返回”我们这可怜狭小的“人类居住区”,用各种形式与我们或“他们”对话。
奥威尔用那个覆盖普林斯顿校园的巨型六芒星向世人宣布了坎贝尔的“复活”,也宣布了他在美国灵学界的举足轻重的位置。此后,他就成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防部、欧洲原子能委员会的“红牌持有者”。所谓红牌持有者,就是自由通行证持有人。彼此间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灵学与科学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十分可笑,不要以为那些鼎鼎大名的机构有多高的智商,要知道把持这些机构的人都是政客,而政客们的思维总是与常人有异,目光短浅是一大特征,没有任何一个政客不希望在自己的任上做出立竿见影的政绩,所以他们批准的项目大多数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如美国的登月计划那样连续多任总统一以贯之的很少。这毕竟是一个举国之力的大项目。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小一些。相比之下,半途而废的往往是跟奥威尔的合作这类不怎么起眼的项目。
他们并不关心灵魂学带来的人类宇宙观的改变,更不打算让外界知道人类的渺小。这些项目多数是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改变,比如“组建一支幽灵部队”、远程控制、开办更多军工企业增加就业率等等。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幽灵部队的设想。这个设想最终跟三文鱼接上头了。
这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一个项目。奥威尔能够制造“地球凹陷”的幻觉,能够捕捉人类灵魂让对方“假死”,能够潜入一个人的“梦境”杀死对方……能不能组建一支这样“战无不胜”的部队?这是美国人的“灵学战争”观念,这个观念一直到漫柯岛实验以后才完全改变,他们开始接受东方的“符咒战争”观念了。此前,蒋介石曾经送给罗斯福一本《311报告:战争脉象态势及原理》副件。这正是我和陆少校等311同事努力的结果,其中大部分文稿由我亲自写就。但直到罗斯福去世后人们才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那张著名的总统办公桌的抽屉里翻出这份报告。就连普列茅斯学院那帮人也对陆少校提出的这套“战争动态情报科学”感到不可思议。他们的战争动态情报只针对地面以上,而陆少校这套理论则说的是地面以下的“动态”。
接着说美国人一度渴望建立的那支幽灵部队的事。
从前面的部分章节读者可能已经知道,灵魂是不能直接用暴力手段对付或杀死活人的,灵学家的符咒可以起到迷幻和疯狂的作用,但必须借助若干仪式,而幽灵部队的设想明白说就是用死去士兵的鬼魂作战,理论上的分析是可以办到的,但幽灵本身却不具攻击力量所以也需要借助某种“载体”,这个问题可把奥威尔给难住了。
根据奥威尔的“设计”,征召游魂野鬼在墨西哥符咒的控制下听命于五角大楼倒不算很难,但要获得足够的“作战能力”必须解决“载体”问题。一大堆军事科学家包括军火制造商开始坐下来“研究”,其情形类似于爱迪生“研究”灯泡丝。爱迪生试用了一千多种材料最后才找到炭丝作为发光体。让幽灵们依附于哪种“载体”从而拥有作战能力呢?
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让幽灵们直接驱动枪支,但这些枪支由谁运上前线呢?于是,从枪炮到飞机舰艇都想遍了,又都被奥威尔否决了。他认为比驱动冰冷的武器更容易的是“活体”——当然,不能让幽灵们去驱动一支军队,那样做得不偿失。奥威尔提出,要有足够多的数量,要比较容易被幽灵们“寄生”,要有一定的攻击力和被攻击力。
老虎狮子沙漠狼都想到了,攻击力强大,“寄生”也不难,难度在于数量不够多。鸟类学家一度成为热点,他们列出了一百种种群数量庞大的鸟儿以供选择,这时,图灵端着一盘熏制三文鱼走了进来,马上给一位鱼类专家带来了“灵感”。
于是,幽灵部队最终被确定为“三文鱼幽灵部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