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第50节

作者: 子规引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经不觉,二十年过去了。
  卢生有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女们的婚事,仕途的策划,他也一一办妥。内外孙子十人,一家热闹。
  一日,家丁通报,有一蓬头垢面的妇人求见,说是他在范阳的元配,很挂念夫君,并来报告父母饥荒中的死讯——卢生才猛然省得自己出身。
  他决定逃避。
  乘坐尊贵的马车出游拒见。
  咦,前面有一精舍,好生眼熟。
  精舍内,和尚也向善信开讲,座无虚席。卢生下马内进,走上大殿,礼拜佛像,忽然昏醉过去。身畔有营营人语,摇晃着:
  「施主怎么了?」
  和尚在喊他:

  「你醒来吧!」
  他醒了。
  只见自己身穿白布衫,憔悴如故。哪有前呼后拥的官员、俯首听命的下属?哪有豪宅华衣美妻和绕膝的儿孙?岁月亦未过去。
  他迷惑地在大殿上徘徊了一阵,慢慢离开。
  牵驴的小童拿着帽子站在大门外,急道:

  「人和驴都饿了,相公为什么久久不出来?」
  卢生问:
  「现在什么时候了?」
  「天快晌午了。」
  卢生用力摇摇头,正待骑上驴背。
  精舍门口,仍坐着那位青衣,她仍携着一篮樱桃,甜艳如前。这会儿,她告诉身畔分尝的一位年青书生:
  「你唤我『樱桃』吧。」
  「樱桃姐姐是哪家婢女?」
  「我家娘子姓谢——」
  书生有点诧异:
  「真的?可巧我也姓谢呀。」

  「是吗?……」
  「……」
  卢生叹息着骑驴远去:
  「人世间的繁华富贵,不过如此。」
  (改编自宋《太平广记》卷二百八十一)
  日期:2013-10-16 13:36:00
  5)

  杨某,年纪比较大了,在某县的学堂教习明经多年,学堂内素传多狐。
  在他教学半旬左右,突然有一天,有人投刺拜访,署名‘治下胡万龄顿首拜’。他看完名帖连忙让学生引进。
  原来是一个面似仙风道骨的老翁,神气清爽,飘然若仙。见到杨某后自叙祖上本晋人,因为灾荒逃难于此,至今已近百年。今有事将去楚地一游,杨公年长,得高望重,所以敢以一家老小相托,望杨公能尽心对待。
  杨某知道他是狐,但伸手不拂笑脸,于是便答应了,老翁拜谢而去。
  晚上的时候,老翁迁全族而至,约摸二十人。
  杨某把他们请入内室,好酒好肉盛情款待。老翁喝得脸通红,举杯谢道:"老朽今日全家二十口托付杨君,他日老朽归来,另当重谢。"
  杨某是个豪迈爽快之人,当即掀髯笑道:"这一点老翁您放心,只管去,只要有我杨某人一口气在,绝不会让你的家人流离失所。"
  老翁再次拜谢不已。次日便束装出行。
  杨某本来自己俸禄仅仅勉强糊口,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张嘴,因而难以为继,厨房常常是空的。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饿着这些狐狸。
  老翁有二子三女,皆妖艳绝伦,常常来杨某内室,把杨某当成父亲一样,早晚请安奉茶。当时杨某的家眷并不在署中,除了次子随行以外,都在老家。
  次子刚刚至弱冠之龄,聪明绝伦,资质异于一般人。和老翁二子相洽甚欢。只是每每每见三女则避开,三女和他搭话,他也只是作揖而不言。
  老翁次女偶以浪语挑逗他,他严辞大骂女儿家不知女儿羞耻。次女捂脸羞走。好几天不敢抬头看杨某。

  这天中午,次子偶然经过内宅,遇老翁小女阶前小遗,看见他就笑着掀裙而笑,杨公子低头急忙引避,装作什么也没看见。
  就这样过了半年,不管老翁三女如何挑逗戏弄。杨公子始终端正如一。
  老翁回来以后,长拜不起:“你真乃世外高人也,老朽无以回报,谨奉画一轴为公作寿。"杨某欣然接受。
  过了几天,老翁率其族辞去,从此没有再来。
  杨某看见了那幅画,那是极为平常的一幅画,画面上是一老翁老妪并肩而坐。看起来不过是一幅普通至极的肖像画,没什么鉴赏价值,因而把它放在一边。
  这一年的大比过后,学使以杨某年老,勒令他致仕。杨某囊中无比羞涩,一直托着不走。
  这天他坐在茶肆中和别人聊天,突然看见一人在肆前停轿入肆,大腹便便,耻高气扬。衣冠楚楚,仆从如云。茶肆老板诞着脸上前问候。
  杨某刚想要回避,那人一把拉住他说:"这不是杨老教授么,我是张大学呀,豕子在杨教授您手下读书。""是张宇么?哎!那真是个读书的料的孩子哩,很用功很专心。"
  张听了以后大喜,连忙说请老师去家中喝茶,自己步行,让杨某坐轿。杨某连连摆手,张硬是把他塞入轿中。

  杨某到了张家。见了张之父以后,大惊。此人和画中人太像了。他现在才明白那幅画简直是传神,太栩栩如生了。但虽然惊讶,他也没放在心上。
  大约过了两旬,张父死。张是个孝子,遍求城中画师为其父写真,换了十来个,都是些不入流的一草包。杨某因而拿出画给张看,张展轴大骇,且拜且哭,跪在画前告诉杨:"竟然有如此神似的画像,和先父酷肖,先慈离世已二十一年,今日一见,仿佛仍坐于太师椅之上也。你是怎么得到这幅画的。"张之子见了也跪下磕头。
  杨某详细讲述得画之由,张叹道:‘这是狐狸借我之手狐欲厚赠杨公,用来以报德也。当年恩狐有施于吾甚重,我怎可见狐之友陷入窘境而不救,那吾还不如一狐乎?"
  于是取画并赠以杨某千金,杨某才始得携子归里。至今还是当地一巨富。

  日期:2013-10-16 20:30:00
  57  烟雨离合之奇缘
  在东部沿海某省,历来流传着个故事,说每当在贡院大比完了之后,都会有大批狐狸居住在院内。
  当初的确有人是不信的,但说的人言之凿凿,有说如有不实,阖家病死或五雷轰顶而亡,见发此毒誓,大家方才相信。口口相传,以致于人们经过此地,都会好奇地往里面瞧一瞧,心里也是忐忑不已。

  某郡有一个书生,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他的名姓了,。可能是为尊者讳,也可能是另有隐情,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暂且叫他赵某吧。他对上面这个传说虽然很感兴趣,但是又无比怀疑。于是他想一定要去探个究竟。
  这是个漆黑的无风的夜晚,赵某偶然间经过附近一个叫云路牌坊的地方时,心下寻思,反正这地方和贡院不远,何不去看一看,如果是假的,也好回去好好地教训教训那个无知的乱发誓的家伙。
  起风了。
  他走到了贡院门口,借着微弱的星光,他觉得漆黑的大门特别诡异,好象要随时把人吞没。他咽了咽口水,壮着胆子走了进去。吱呀一声,他推开门,还未站定,一声门响,风又把大门关上了,吓得赵某寒毛四竖,好久都没回过神来。他伫立在厅堂内,屏住呼吸,慢慢地转着头颅在四周望着,什么也没有。四周极为安静,安静得不可思议。
  突然,一阵读书声从后堂传来。他仔细地听了一阵,躬起身,一步一步,轻手蹑脚,每个步子前似乎要下很大决心似的,前脚落地,后脚才紧紧贴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