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一个铃铛的出现引出了我的道家命数(渝都青年学涯诡事)》
第23节作者:
打怪升级的狮哥 日期:2013-11-21 12:06:00
况道解铃 缘浅缘薄
2011年6月20日 晴
渝都,缙云,阳,铃谜初解,命运弄人。
——————————————————————————————————————
来人身着蓝色道服,头带道巾,脚穿十方鞋和云袜,盘着头,留着白色山羊胡须,举手投足间颇有武侠人之感,剑眉星目,再加上老道给我们说的即将见到的人性格是比较严肃的,让我感觉像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全真教道士丘处机(实际上丘处机是历史上的一位道教伟人)。
他踩着台阶下来,老道迎了上去,两人僵立几秒后突然放声大笑,然后给了对方一个重重的拥抱。老道对他说:“一别近十年,样貌都没变多大变化,不愧为全真养生啊!”在次说明一下,道教现今主分为全真和正一两派,两个派别区别很大。全真的不蓄妻室,清规戒律,入门简单和正一有很大的区别。另外的区别就在于全真派主修修身养性炼丹,正一派主修抓鬼超度画符,基本上没有融会贯通之人。
日期:2013-11-21 12:14:00
那位道长说:“你是老了。”然后看向我们,问道:“你们谁是曲霖雨?”我站出来说道长好,我就是。他点头说:“好,先进来再说吧。”给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便转身进门,确实挺严肃的。老道对我们无奈的摇头笑笑,我向他表示可以接受。
穿过大门,是一个摆香火的地方,绕过香火炉往上走是大殿,左右两边貌似是接待处。我们则跟着那位道长往另外一个小路走,又步行穿过一个小竹林,来到一个深院,设计风格像弄堂似的道路两边是住房,只不过此地慈竹、楠竹点缀,更显清幽。
他带我们走进其中一个并不起眼的房间,我还在犹豫需不需要脱鞋,他头也不转的说不用脱鞋,进来吧……
日期:2013-11-21 12:17:00
跨过门槛,来到这个小屋,很简单的设施:水泥地,白漆墙,一个摆着茶壶的木桌,几条木凳,物柜,唯一的电器就是床边摆着的坐扇。可炎炎夏日在此地确不觉很热。
他叫我们先坐,走到床边把坐扇打开,然后拿着茶壶给我们每个人都倒了一杯茶。老道说:“你这爱喝茶的习惯还是没改啊。”那位道长边倒茶边对他说:“茶乃保健之极品,温养之功效,虽不嗜食之,不免也是种习惯了。”
他坐下,告诉我们他姓况,不要叫道长,叫况伯就行了。然后问我那个铃铛带来了吧?我这时才恍然过来原来老道叫我们来是解决这件事情,心中埋怨老道居然没给我讲,幸好我带了铃铛,要是我没带怎么办?
日期:2013-11-21 12:21:00
我点头,从裤中掏出那小铃递给了他。他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拿过去近身观察,眼中仿佛有说不清的情感流露。他端详了一会儿,然后给老道讲:“没错的,这就是我师傅的随身之器。”
说完,他把铃铛放在桌上,双手平放在膝盖上,微闭上眼睛不知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似乎有些伤感的给我们说:“曲霖雨,我给你们讲讲是怎么回事吧。”
日期:2013-11-21 12:30:00
况伯今年年方七十(保养得很好,看起来像五十中段年龄),非本地人,1941年出生于“鱼米之乡”——湖南湘江一带,1944年间其父因衡阳保卫战而出征(最热血沸腾的以少敌多的抗日战争城市争夺战)。后由于战败,城陷,父亲生死不详,为躲避战乱跟随其母流离失所。
他告诉我们,三四岁虽小不懂事,但发生的事仍让他记忆犹新。某日与其母正行于山中之时,被贼匪劫去财物,两人反抗不得,只有继续行路。但由于饥寒交迫,他母亲把食物都留了给他,自己却分毫未食,然后走着走着,母亲突然倒下,然后便再也没站起来。
日期:2013-11-21 12:33:00
他扶着母亲的身体嚎啕大哭,路过的人指指点点但没有一个人上来询问的。这个时候有个人把他扶起来,一个年轻模样穿着道衣的人闭着眼睛口中念叨着什么,完了之后年轻道士蹲下来叫他上来背着他走,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对这年轻道士很是信服。年轻道士背上了小况伯后,把他母亲的尸体抱起来便走,路上的人纷纷为他让开道路。他走到一山脚处,把小况伯的母亲放到地上,直接用手在地上挖土,小况伯懂事也跟着一起挖。然后他把他母亲的尸体放进挖好的坑中,埋上,问小况伯名字,接着给她母亲立个一个木碑,叫小况伯对着墓碑拜了拜。走之前给他讲了此地的地名,让他长大后来悼念。
日期:2013-11-21 13:18:00
后来两人辗转于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皆是步行,途径各个寺庙道观,或者学校讲堂,年轻道士在这些地方参学交流、传道授业。当时的日本人不仅对国人进行肉体上的折磨,还要加以精神上的摧残,改变国人的信仰,教我们信奉天皇。年轻道士便云游各省,持传承,维正法,只求人们能拥有一颗善心,在战争年代便是功德一件。
到渝州时已是一年之景,途中年轻道士看小况伯倒也听话懂事,便收他为徒。年轻道士在此地有友人相助,便留有三年,教况伯读书写字与养生之学,管其衣食住行,感情深厚,亦师亦父。
待况伯八岁之时,年轻道士带他前往缙云山上缙云寺,把他托付给住持后便离开寺庙。住持虽是佛家人,但也不干涉况伯的修道。年轻道士给况伯留下了一些道家经典和个人参悟,况伯有不懂的就拿给住持讲解,所以现在况伯吸纳了佛道两教的思想,都可自成一派了。
日期:2013-11-21 13:25:00
可至此之后,年轻道士便再也没有回来过。他清楚的知道,这个铃铛就是他师傅的随身器物,因为有几次他师傅做法事时,看到他拿出来用过,后来也经常拿出来让他把玩。
况伯在缙云寺呆了十几年,后遇翻修,又转到白云寺。白云寺就是白云观的前身,而绍隆寺也是绍龙观的前身,都是缙云寺的分支。只是后来两个地方都被那个李一道长给翻修成了道观。他在白云寺又待了几年,七十年代文化运动时,两个寺庙都断了香火,便无人管理,况伯只有回到缙云寺居住。
况伯是一名清修之人,经常云游传道,不沽名钓誉,赢得了各界人士的赞赏,其中也包括老道。况伯在白云观修建之成时,被邀请来工作,便一直留在此地直到现在。而他和老道则在很多年前的一次文化交流会上认识的,说当时老道年轻生嫩,还不知道叫他叔还是哥。老道说去去去,在小辈面前提这些干嘛。
日期:2013-11-21 13:34:00
讲到这里,我们感慨其早年的曲折,如果解放后向上级汇报自己是抗日战争遗孤的话,或许会获得比较好的待遇。
况伯看着我说,他们全真的炼器经验也是很丰富的,这个铃铛个器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注入了一道灵魂化的精神力,可称之为魂魄。一听不觉骇然,我是什么奇葩事都遇得到,怪不得这个铃铛经常不受控制的想擅自行动,我们学的能量守恒就这样被无情的质疑了?也可能他所说的魂魄是另一种能量的形式,但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而据他分析,他师傅应该没这样大的本事融合和灌输精魄,或许是高人的打造,或许是机缘巧合的吸灵。只不过他说他师傅云游时从来都是把它不离身的携带,又怎么会莫名的跑到我这来?他问我当初捡铃时有没有看到什么人?
日期:2013-11-21 13:38:00
我跟他讲就是之前看到了一个乞丐模样的人,过了一会儿就不见了。他有点激动,但也没刻意表现出来,问我能不能记清楚那个人的年龄。我摇摇头说不知道。我想如果那个人就是况伯所说的师傅的话,那么九十岁怕也有了。
他低头想了一会,说这事我不清楚也不怪我,也许是他师傅刻意而为之呢?从现在起他就要云游四方去寻找他师傅了,如果我所说的没错的话,他师傅应该就没走远。老道摇头说到:“本以为你心如明镜,却还是执念相随啊。”况伯笑道:“别说我,你不也是吗?”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我看得糊涂,老道这放荡不羁的形骸也有执念?
在一旁安静的听了很久的施怡说话了,她问道:“那况伯伯,这个铃铛你拿去吗?”她其实是把我想问的提前说了。
日期:2013-11-21 14:17:00
况伯摇头说不了,这是个善缘,如果就是他师傅的安排呢?这也说不定,就留于我吧。而这器灵平时吸收日月精华也不需要刻意供养。说完他把铃铛递给我。他看了一眼施怡,摇头。
老道对他说,你也看出来了是吧?况伯点头。我们疑惑。况伯给我们说,有些事情不知当讲不当讲,是关于我和施怡两人的。这时我按捺不住了,忙问他怎么回事。他看了施怡一会儿说道:“姑娘可是有一双阴阳眼?”施怡说嗯。况伯叹了一口气说:“看来都属极阴之体,你们还是别在一起吧,命犯冲。”
我万万料想不到他会这样说,手撑住桌子,本想站起来却被老道和施怡一同按住了。我对着老道说:“这又能代表什么,等会还要讲什么八字不合么?我难道还会相信这个?”
日期:2013-11-21 14:20:00
老道严肃的说:“你这小子性格倒挺躁,给你讲吧,先不说你们在一起会怎么样,但会波及朋友,祸及家人,你看邓林凯,如果不是我送与他的狗牙项链,难道还会好好的坐在这里?”
我稍微平静了下来,冷笑道:“呵呵,然后呢,就这些?那我们两在一起不和任何人接触总行了吧?”
老道点头说:“说的对,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尽管可以去试,只要心中没有羁绊,远走高飞,浪迹天涯都行。”
我沉默了。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可行的,毕竟很多事情是无法割舍。
这时施怡开口了:“我能说两句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