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档案之交子密码 --世界第一张纸币隐藏的秦岭村庄消失事件真相》
第23节作者:
百越渔父 日期:2013-11-29 20:46:00
第十一章:锦江淘江公司
11.1
我喝了口茶,让思绪回到交子之。这行字很显然是有人急匆匆写上去的,他将这样一个关于张献忠宝藏的歌谣写在交子上是什么意思?
盯着交子上的“大西”二字,我看了又看,之前曾经有过的那个念头再度出现了:这两个字真的是张献忠所建政权的国号,而不是我先前估记的交子创始商户的标志。这样一来,就可以理解为何那样要将大西国宝藏的歌谣写在交子上了。同时,为何这张交子会是明代制造的也可能理解了,因为这交子,根本就是张献忠仿制的。只是史书、野史从来没有关于此事的记录,显然张献忠仿制交子并不是为了流通使用,否则不可能留下记载,那张献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还有,他为何将国号的每一个笔画弄成茶叶形状。这茶叶形状的“大西”二字与秦岭事件中的那个俄国人密切关注蜀涛茶叶一事是否又有关系?
“如果你在调查的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可以打电话给阴先生,或者到单位的档案馆去看一看。”我突然想起了1号的话。
阴先生原名阴隐客,曾在成都某高校隐姓埋名数十年,当一个只为求学的没的身份的旁听生,而他的真实身份是信箱案例分析课的前课长,当然,自从他退休之后,信箱的案例分析课就随之取缔了。在我的印象中,此人无所不知,比大英百科全书还要保险。以前,我自恃所学甚杂,基本上没有打扰过他,但是今天,我不得不打扰他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你找谁?”
“阴先生,我是信箱调查课调查员小陈。”
“你终于给我打电话了。你可是信箱中唯一个一直没有给我打过电话的人。”
“嘿嘿,我调查的案子少,所以一直没有麻烦到你老人家,现在我手头一份交子,要麻烦您看一下。”
“传给我吧。明天我把资料传给你。”
给阴隐客传完交子的照片,我顺带把俄国人那张纸上的字也给他传了过去,然后,我收拾东西起身前往信箱。
日期:2013-11-29 21:31:00
11.2
20多分钟后,我坐在信箱的档案馆内。我要找的是1938年锦江淘河公司的档案,在我看来,这是破解交子上那句话的关键。
输入“锦江淘河公司”这几个关键词,电脑屏幕上出现了2个档案名称。一个名为“锦江淘河公司事件始末”,另一个却只写着“锦江淘河”六个字。
我按图索骥,找到了两份档案。翻开“锦江淘河公司事件始末”档案盒。档案内没有文件目录,里面只有几个文件袋,我翻了一下各个文件袋,表面分别写着:过程详述、寻宝地图、发掘照片、涉及人员照片及锦江淘银事件存疑等文字。过程详述部分所提及的内容,与网上看到的文章一般,只是增加了成都市档案馆编写的《工程经过记略》,看完这段内容,我对整个过程基本了解了。但是《工程经过记略》中的一个记载,却引起了我的注意:4月8日23时,“工程周围,突涌现白光,状似月色尤明,约十余分钟始灭。“当放光之前二时,掘壕发出河岸崩溃声,车水夫惊骇,及持灯视之,无恙”。
联想到出现在秦岭的那面镜子所形成的白光,我意识到出现在锦江淘河工程中的这次白光绝非平常,那么,在交子上留下歌谣的人,是否就是为了将人的注意力引向这一工程中所产生的白光呢,我不敢妄下断言,所以继续在档案中寻找答案,然而,过程详述部分对此白光却未再提及。
我打开了寻宝地图的袋子,里面有一张黑白照片,还有数张手绘的图纸。照片上是一张古旧的纸,绘着河流、房屋、田地,水井,树木、当然,还包括石头、石鼓之类的。地图虽然简易,但是配有说明,况且我已事先知道地图所绘藏宝地点所在,自然一眼就看出地图所指的地方,正是成都市望江公园外的河道。那几张手绘的图纸则均是照着地图绘制的,只是每一张纸上均画满了标注,写满了字,无非是些对地图上各个标识物的分析解说而已。
发掘照片是整个发掘过程中,所拍摄的照片。我脑中灵光一闪,快速地翻动着照片,但是照片却只是对每一个发现进行拍摄,并无关于那道白光的记录。我再次细细看了一道照片,都是关于石牛、石鼓、发掘出的铜钱、白骨的,依旧是没有发现。我将照片装了起来,快速地浏览了一下涉及人员照片,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便将希望寄托在最后一份文件锦江淘河事件存疑上。
打开这份文件,里面却只有一页纸,纸上简单地写了几行字:
锦江掏河事件存疑
一、张献忠藏银何以不翼而飞。藏宝地图、歌谣均相对应,石牛、石鼓均已出土,地点暗合,图纸暗合、标志暗合,唯银不存,此一怪也。
二、突现白光为何物。挖掘期间曾有白光突现,10余分钟后即逝,此何物也,询诸民夫、工程师,皆云不知,唯见白光一团,或如灯泡,光线刺眼。数日之后,城东一民居夜有异光射出,及巡警闻讯而来,则民居人去屋空矣。则此物不知是否即锦江中发光物。此为淘河事件最大之疑问也。
三、河床之下,似有空空声,疑为洞穴,然淘河公司受上方之令,未作深掘,殊为可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