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档案之交子密码 --世界第一张纸币隐藏的秦岭村庄消失事件真相》
第47节作者:
百越渔父 日期:2013-12-20 12:58:00
这案件成了轰动全川的特大新闻。事后,关于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人说是三宵娘娘显灵,这一说法传说是一和尚说的,该和尚认为“朝山居士心意不诚,大打围鼓,违犯山规惊动山神,又唱‘黄河阵’戏文,责备三霄娘娘‘无端摆下黄河阵’,因此,菩萨显灵,惩治了他们”,成都《新新新闻》报刊的报道也以《峨眉山大摆黄河阵,三霄洞娘娘显灵,六十余人丧生》为题,想来也是持此一说。当然,另有高校教师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则指出,惨案的发生是因为洞中锣鼓声、喧闹声,震动了洞内瘴气,加上洞内狭窄,空气稀薄,当时洞内人数很多,又烧鸦片,又燃起许多蜡烛,消耗氧气甚多,终于导致瘴气爆炸,中毒而死。这一论断公布后,四川省府下令“①将峨眉山三霄洞封闭;②以后不许在山上各寺庙摆围鼓唱戏文;③将遇难者选址安葬;④拆除三霄娘娘庙,禁止过往居士来此游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关于惨案发生原因的说法是瓦斯爆炸。90年代初,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组织人员考察了三霄洞,并在考察散记中提出了另一说法:“从洞内岩层性质分析,此处并无成煤构造,当无沼气或瓦斯形成,”从而推翻了瘴气或瓦斯爆炸之说,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当年“洞内一时的弥漫烟雾,鼓声震,有可能导致爆发性窒息。”总之,不管原因是什么,自惨案发生后,三宵洞被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无人再去。据说本世纪初,景区在这里曾经想规划为一条旅游探险线路。但是道路艰险,曾发生过游客迷路的事情。于是,景区只得再次关闭这条险道。
三宵洞的这条线索与我们的调查目的很吻合。所以我们和王笑天决定,立即前往峨嵋山,小周虽然不愿意,但少数服从多数,他也只有和我们一起出发了。
“这并不是什么机密信息,我们能够从网络上搜集出来,那群让我们调查此事的人自然也知道,并且肯定在这之前调查过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去也白去。”在车上,小周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说实在的,我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此事发生的年代已久,并且当时多方调查,均未有定论,仅靠我们几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只是现在时间紧迫,我们唯有死马当活马医,姑且一试了。所以对小周的坚持,我没有去反驳,只是望着窗外,发呆。
时间在发呆中飞逝,待得我们到达峨嵋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这个时间进山宵洞,至少要步行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所以我们决定休息一晚,第二天凌晨再出发。好在老赵将带路的人已经给我们安排好,所以我们与这人取得了联系。此人是一名骑游爱好者,不喜欢别人叫他名字,却喜欢我们叫他的网名,害羞的秃子。而我一般都喊他秃子。秃子在一家医院上班,却偏偏又是一个狂热的野史爱好者,从他的口中,我倒是了解了不少峨嵋山的掌故传说。我们四人边吃火锅,边听秃子讲讲掌故传说,不知不知就到了晚上11点了。
回到宾馆,我毫无睡意,便缠住秃子让他讲讲关于峨嵋山的掌故。
“让我想想,让我想想,还有什么你没有听过的,对了,峨嵋山的佛光那才是神奇呀。”秃子一开口,我便打断了他:“佛光我听说过,有没有其他的东西?”
“其他的呀。”秃子刚才已经给我讲了不少传说野史,现在可以说是库存严重不足,好不容想起佛光还没有给我讲过,才一开口就被我打断,着实有些不快,不过为了面子问题,只有继续搜肠刮肚,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我没有听过的。但是越是着急,越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给我说,顿时汗都急出来了。我看了心头不忍,便即递过茶杯:“不着急,你先喝点茶再说。”
“茶?对了,我想起一个了。”秃子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叫道,“说起这茶叶,我就想起来了水,峨嵋山有一个关于泉水的故事,你一定没有听说过。”
“是什么泉水,您快说。”
“峨眉山有一个神水阁,原为明代巡抚吴用先别墅。明万历年间易名圣水庵,清顺治年间改名神水阁。……”
原来这神水阁之所以叫神水阁,是因为那里有一泉池即神水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终年取之不尽,味甘可口,沁人心脾。盛夏烈日之下,冷气直逼人面。数九隆冬,周围山寺树木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中此池仍暖气四散,温及人心,被视为山中圣泉。长期饮用此水,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治疗“眼疾”等多种病痛,因此当地百姓称之为“神水”或“圣水”。
神水池背靠一巨石,叫“大峨石”。上面有宋代陈抟老祖草书“福寿”二字和唐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书“大峨”二字,又有明代所刻楷书“神水”二字。另有一个石碑,上面雕刻有“神水通楚”四字。这石碑记载着一个宗教故事。相传隋朝时,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云游到峨眉山中峰寺修持。常取附近的玉液泉(即神水)饮用。喝了以后,身心清爽,精力充沛。后来智者到湖北玉泉山建造玉泉寺,常常感到口干舌燥,食不甘味,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一日,东海龙王的女儿到玉泉山闲游,见大师这般情景,上前问道:“大师为何闷闷不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