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记录八年北漂生涯:爱已售罄,来生请早》
第6节

作者: 第七个树洞的秘密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之前我得知,夏家的三个孩子,在祖国的北上广各自生根发了芽。叔爷爷喝了酒就对我家老沈掏心掏肺,提及大闺女夏文知时仍然一派赞许:“我这闺女懂事,在上海的这些年不容易,大学毕业后打份工,自己省吃俭用帮我还了不少债。唯一可惜的是,现在还没谈好对象。”夏俊宇则成了叔爷爷的遗憾,“都是他妈把他惯坏了,从小就不听话,让他在广州好好读大学,他却把人家女同学的肚子搞大了,没毕业就当了爹。先斩后奏领了个证怎么行,婚礼还是要办的,不能对不起人家姑娘的爸妈是不是?孩子生下来了不能没人管,我和他妈这就过那边帮着看孩子去。”

  唯有夏俊森,在他嘴里绝口不提。
  后来从老沈和老许的聊天里隐约得知:夏俊森一直在北京,这些年自己做生意混得不错,帮着把叔爷爷所有欠下的债务都给还清了,还打算接老两口去北京生活。可是叔爷爷向来一根筋,一直以来,他觉得夏俊森当年的私奔,是一种亲情的背叛。在没有得到自己的原谅以前,他不打算就此宽恕儿子当年的鲁莽。
  日期:2012-12-18 02:06:05
  (11)
  叔爷爷一家搬走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若干年后,我在家收看某卫视知名的相亲节目,男嘉宾拍摄VCR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时,编导大多会设计这样一句台词:“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对,这句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台词,就代表着我当时的心境。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但肯定不是N城那样温水煮青蛙般的生活。我想跳开这个约定俗成的圈子,去别人生活的地方看一看。于是,我想到了北京。
  北京,在遥远北方的祖国首都,那是夏俊森生活的城市。我想去他的城市里看一看,那里有什么不一样的风景;我想去他的生活里看一看,他消失的这些年,究竟有着怎样不平常的经历?
  怀着这样的信念,我开始谋划着一场远行。一再反对的老许最终拗不过我,默许了我的决定。
  从一个地方贸然去另一个地方生活,当然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我虽然思维感性,但理性告诉我,在出发之前,我必须做足最好的准备。首先,我在广告公司工作了大半年,虽然赚得不多,但最起码的生活费用还是有所积累;其次,“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到了那边,我必须寻找到几位可靠的朋友。
  虽然老许让老沈问叔爷爷要了夏俊森的手机号,并一再叮嘱我说,“如果遇到困难,别忘了找夏叔叔”,但我暗暗决定,我不会轻易去找他。
  呵,我可不想自己像一个远道而来的穷亲戚那样,落魄地出现在他面前祈求他的施舍和帮助。如果可能,我希望自己能够在首都立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自信从容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是一个曾经的暗恋者,在内心所要保持的一点点骄傲。
  在北京我的朋友很少。大学里的同学,有点交情的,不是回了自家所在的城市,便是随大流南下去了广州深圳,真正跑大老远去北京的人并不多。幸好还有一个姚小遥,我大学里的死党,大学快毕业时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北京男孩,两人很快打得火热,一毕业就奔向了男孩所在的城市。这会儿发展顺利的话,应该快结婚了吧?
  我打开腾讯的企鹅,给姚小遥留了个言,告诉她我去北京找工作的打算。没想到她上线,很快就回复了我,小丫头字里行间掩饰不住地兴奋,“哎呀呀,真的吗?太好了太好了!来吧,你来我就有伴儿了。”
  我说,那我就不客气了,那地方我举目无亲的,到了那边你可得收留我呀。
  姚小遥毫不含糊:“必须的!”

  和姚小遥约定了去北京的时间后,我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个叫小米的姑娘,她也在北京。
  念大学时,我时常潜伏在某个大型的文学论坛里看帖子,也偶尔在版块里发几篇小文聊以度日,没想到那些晦涩的小文,还赢得了不少网友的青睐。后来在论坛里混久了,自然和一票文人骚客打得火热,这里头有业余文学爱好者,也有不少是传媒圈里工作的编辑记者。小米就是我在这个文学论坛里认识的文友之一。我们俩相互欣赏对方的文字,并且有惺惺相惜之感,所以很快便引为了知己,一直默默关注着对方。

  我决定,等到了北京,一定要会见一下这个叫小米的姑娘。虽然我俩素昧平生,但我感觉,文如其人,文字和心灵是相通的。一个能写一手锦绣文章的姑娘,定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说真的,迄今为止,我仍然怀念那个以文会友的青涩年代,你字里行间对我掏心掏肺,我奔赴千山万水只为一朝缘聚。年岁渐长,这样的情怀不再有,这样的情谊难再觅。有时怀念下老朋友,但唯有怀念最妥帖。三十而立,在这个各安天命的年岁,有人忙碌奋发,有人峰回路转,能在浮生中停下来一起喝盏茶的人,又有几个?
  日期:2012-12-19 01:29:44
  (12)
  2005年初的那列T字头火车,驶入时光的隧道,带着我从N城出发,经过一个个陌生的地域,一路向北。当车窗外的风景,由绿转黄,又由黄转灰时,列车上的广播提醒我,北京西站快到了。
  姚小遥来接站,穿一件白色短款羽绒服,一张小脸被冻得红红的。远远见到我,举着一瓶矿泉水向我招手。我顶着一头乱糟糟的长发冲下月台,跳起来和她紧紧拥抱了一下,然后边走边寒暄,手拉手地走出站。

  旧友重逢,我们俩都特别激动,在巴士上有着说不完的话。与江南姑娘说话时的温柔软糯不同,N城的姑娘说起方言来语速飞快,笑声爽朗,生来都是一副大嗓门。一路的谈笑风生,当发现巴士上的人们纷纷侧目时,才尴尬地压低了声音。
  巴士车一路兜兜转转,开往这个城市的东郊,一个叫定福庄的地方。
  姚小遥一路上告诉我,定福庄位于北京的东五环外,这里有两所著名的高校,她选择在这附近租房子,是因为平时有空的时候,可以去学校的教室里自习,那里的学习氛围好,能静下心来看书。她一直对自己的学历不自信,想在闲余的时候参加自考,拿到本科毕业证。
  我打趣道:“你还真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我向来最怕考试了,毕业一年多了,现在还时常做赶考的噩梦呢。”
  姚小遥说:“我也不喜欢考试,没办法,被现实逼的。”

  正说着,巴士车停站了,我跟着姚小遥下了车。走过一条宽广的街道,钻过几条狭窄的胡同,姚小遥带着我的脚步,在一个拥挤的四合院门前停下来。
  院子里有潮湿的水池,自来水仍在滴答不息。房东的衣物晾在了院中央,黑暗的暗格平房里,弥漫着俗世里的烟火气息。这是一户典型的北京老居民的家。
  姚小遥租住的房子不足十平米,没有窗,一扇窄木门打开,只有一张漆木旧书桌,和一张小木床呈现在眼前。隔壁有人清晰的咳嗽声,房子的隔音非常不好。
  我被眼前这个简陋的环境给惊呆了。N城虽小,但我从小都习惯了住大屋,大都市里的格子屋,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姚小遥读懂了我的表情,立马安慰我:“这里两个人住是有点挤,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大点的房间,是这附近的一个地下室,明天我们可以搬到那里去住。”她顿了顿,小心翼翼地问,“明欢,说实在的,这样的生活,你会不会不太习惯?”
  我立马摇摇手:“怎么会呢?我又没有公主病,再说了,你都能适应,我还怕什么?”

  我瞅了眼原本个子不高、身型小巧玲珑的姚小遥,这一年多的北漂生活,磨灭了大学时的那份柔弱的书卷气,脸上多了份铁娘子般的坚强。
  这一晚,我躺在床上,像烙煎饼一样翻来覆去,直到凌晨才睡着。等早晨一醒来,姚小遥早已上班去了。床前的旧书桌上,放着一小盒酸奶,和一个豆沙馅的面包。酸奶盒的底下压着小遥给我写的字条:明欢,吃完早餐,你出去走走,在附近逛逛,熟悉下环境。等我下班,我们一起搬新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