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山寨”》
第15节

作者: 一个小人物的奋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几周后,造假车间遭到废弃,所有的印刷工人被迁到山区,进入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地区。印刷工人们预感到这个集中营将是他们生命终结所在地。收音机里的报道证实盟军距离这里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囚犯们被命令毁掉所有的证据和线索。印刷工人们工作了三天三夜,焚毁一摞摞的纸币,摧毁印刷机器。
  指挥官收到的最后一条命令是将所有印刷工人枪毙。然而,因为害怕被指控为战犯,指挥官并没有执行这条命令。印刷工人们得以幸存下来。他们目睹了纳粹分子的最后逃亡,一些逃跑者还不忘开走装满假钞的卡车。
  被毁的造假车间位于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第十八和十九街区。
  “本哈德阴谋”十分秘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一行动的存在,营区卫兵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守卫的是什么。
  德国制造的假钞完成了相当高的份额。估计仅在高峰期,一个月生产的假钞总额就超过了八百万英镑。
  德国用假钞拼成“英格兰银行”的字样,作为嘲讽标志镶在造假车间的门上。实际上,这一时期,柏林制造的英镑比英国伦敦制造的还要多。
  从空中抛洒假钞以破坏英国经济的想法被抛弃后,假钞被用作很多关键性纳粹行动的活动资金。大胆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是用“本哈德”纸币支付的。稍后,支付给墨索里尼在狱中的前外交部长的也是假钞。党卫军中最有名的间谍西塞罗,得到了接近英国大使的机会并获取了有关诺曼底登陆的文件,这些活动的“经费”,也是假钞。党卫军还用假钞支付他们在英国最成功的,代号为“阿诺”的间谍行动。很多年里,德国将假钞花在巴尔干地区军事方面的坚定支持者身上:大笔的贿赂,非法艺术品的交易,购买大宗的货物,以及其他各种层次的交易。当同盟国接近德国时,“本哈德”纸币成功的在几家大型纳粹银行里开设了账户,资助纳粹分子逃往南非和其他地方。

  假钞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英镑的信任。截止1945年,市场上三分之一的英镑是假钞。
  1943年初,欧洲、北非和西非的很多银行发现了高质量的假钞。英国特情组织派出特工罗伯特·史蒂文到德国去侦查纳粹的介入情况。但他两周后在德国被捕,虽然他勉力逃脱,却被迫在发现关键性资讯前返回英国。战争期间,虽然英国收集到的关于纳粹政治方面的情报总是围绕着这个阴谋,但是一直对德国假钞行动的真实资源和规模都不甚清楚。

  1944年,先期到达阿尔卑斯山区的苏联军队在解放了那里的印刷工人之后,才真正发现假钞行动的数量及规模。英格兰银行马上派遣了专家进行调查。盟军政府也授权美国少校麦克纳利进行调查。麦克纳利先在阿尔卑斯山区已经被遗弃的军用卡车里发现了大量隐藏的假钞,从奥地利到萨克森豪森一路追踪印刷机的转移路线。
  一名印刷工人计算整个行动生产了大约价值一亿三千五百万英镑的假钞。虽然这极有可能低估了假钞的总体价值,但这一消息依然让世人震惊。麦克纳利在报告中估计有一百万英镑流入土耳其和近东地区,两百万英镑在法国流通,八百万英镑被花在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斯堪的那维亚半岛……麦克纳利随后写道:“这就是为什么英格兰银行必须去做它曾经做过的事情”——不仅仅是将所有假钞从流通中换出,还要以在纸币中加上防伪用金属条这种全新的工艺制造货币。

  1945年2月,英国财政大臣下令收回所有正在流通的十元英镑,随即向公众宣称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并不是因假钞危机而起。1946年初,带有横穿纸币金属条的防伪纸币取代了所有其他面值的英镑。人们今天仍然能够从正在使用的纸币上辨认出这些金属防伪标志。
  截止1951年1月9日,英格兰银行总共收集到1860223张面额不等的假钞,截止1959年,总共收集到三百多万张。
  1959年,一支潜水队潜入位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山深处的湖中。经过几天的搜寻,13只重重捆绑的箱子被拉出冰冻的水面。这些箱子里总计有大约420000张不同面额的纸币。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笔纸币贮存。
  最近几年,“本哈德”纸币在东欧,甚至远至香港的地方被接收。2002年8月,一张私人收藏的“本哈德”纸币在美国拍卖。英格兰银行将两张“本哈德”纸币陈列在自己博物馆的玻璃柜中。还有一些分散在私人收藏者手里。
  二战后,本哈德在巴黎接受审判。因为有来自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囚犯的有利证明,他只被判刑两年,刑满后居住在奥地利直到1989年去世。
  时至今日,有许多关于这段故事的传闻,也有探险者认为,许多假钞和纳粹的宝藏藏在一起,并且被永远尘封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这一节,作为这章内容的开始,我们这章要谈“假钞”。


日期:2009-10-30 09:23:10

  第二节 防伪技术(一)
  防伪,是一门技术。(这是废话)
  人民币的防伪手段十分先进。
  很多的防伪特征是老百姓熟知的,如“摸”人民币凹凸感,透光观察水印,“抖”人民币“听声儿”。(这个方法其实是听人民币的纸质,印制人民币的纸张是用高质量的棉纤维和麻纤维所制成。)
  一般的收款员会将如第五套人民币的红色100元左下角的绿色“100”对光弯折,会“变色”,由绿色变成蓝色,右上角的“100”下方图案对光会出现隐性面额数字“100”。

  这里要介绍的,是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的防伪技术,不光为普及知识,也为以后要说的做铺垫。
  各位看官,我相信大家现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
  好的,大家手头有现金的话,请拿出背面年号为2005年的任何面额纸币。
  票面正面左边空白水印处,比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多了许多小圆圈。
  这些小圆圈有个十分拉风的名称——圆圈星座防伪技术。又称防复印圆圈。
  这种技术是由许多小圆圈组成,这些圆圈按照星座图案形式排列,中国生产的彩色复印机,各种图像软件,都预设了对这些圆圈图案的识别,一旦发现含有这种星座图案的出现,复印机等会自动进行输出处理,使输出品产生严重的色彩失真。
  这种技术是由日本欧姆龙公司发明,最早在1996年,应用于德国纸钞。现在全世界各大国家基本都应用这种技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技术应用比较熟练,可以将“圆圈星座防伪”与票面的图案“融为一体”。
  大家不要放下手中的纸币,仔细看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字,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下面,“小字”密密麻麻的。

  这些小字就是另一项防伪技术——缩微文字防伪技术。
  缩微文字的特点就是用极小的文字或者字母来组成线条或者图案,这种线条或者图案粗看和普通线条没有多大差别,只有在高倍放大镜或者显微镜下,才能看出其文字或字母的内容。
  缩微文字防伪技术,使得高精密的复印机和扫描仪等常用造假手段失去了作用。
  因为经过复印和扫描,由缩微文字组成的“线条”就成了真正的线条,而无法辨认缩微文字。
  各位看官仔细看,第五套人民币100元面额,“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下面,有许多小字“RMB100”,50元面额则是“RMB50”10元面额是“RMB10”等等。

  票面正面毛主席头像左右两边,也都印有缩微文字,100元面额是一串“RMB”50元面额是一串“50”等等。
  票面背面年份旁边,有面额微缩字,如:“RMB100”,“RMB50”。
  年份下面有一行字,放大后是一串“人民币”汉字。
  还有一种防伪,被称之为“折光潜影”。
  “折光潜影”是一种凹印的暗影技术,利用横竖不同的凹印线条对光倾斜效应的不同,在纸张同一部位制成两种图文。
  这种图文对着光源平视,可以看见一种图文,如果把纸币水平旋转45度或90度时候,会变成另一种图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