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边防当兵的日子》
第6节

作者: 陕北小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原来是连长、指导员、排长以及老兵们,在听见我们的喊声后,他们走出来到营房外的大路上迎接我们。连长指导员上前与副营长紧紧握手,老兵们纷纷上前接过我们新兵的背包行囊,四个班长则被另一些老兵分别围住,只见他们你一拳我一掌地把班长们推来搡去,还一边叫嚷着要烟抽。
  一阵热闹过后,连长命令各排排长和班长把自己的新兵领到班排(宿舍),班长和老兵们热情的端出早已烧好的开水、热水,让我们喝水洗漱。
  然后再领到炊事班,端出早已准备好的四菜一汤:凉拌海带丝、炒干萝卜棒(很粗的丝)、嚼不烂的没有一点绿色的芹菜炒肥肉、午餐肉,外带一锅紫菜汤。兄弟,你不要看不起这四菜一汤,这已经是连队能拿出款待我们的最好饭菜了。
  吃完饭,班长和老兵已经帮我们打开背包,铺好床铺,同时又打来热乎乎的洗脚水。

  第二天,班长和老兵们依然亲切地问长问短,与我们唠嗑、打牌、聊天;还带我们参观连队各处。整个连队除站岗值勤的以外,似乎全部沉浸在一种暖洋洋的、温馨的祥和气氛中。我们再次感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并且陷入短暂的感动中。
  但是毕竟有过一次教训,而我们也不是刚到部队的傻小子了。所以我总能感觉到班长和老兵们的笑脸背后,似乎隐藏着这样的含义:“龟儿子,新兵蛋子,老子先伺候你几天,以后看老子怎么修理你!” 所以每当班长和老兵打来热水时,机灵点比如我这样的,总是立马迎上去,抢着从他们手里接过暖水瓶和热水桶,而那些不机灵的,真以为到了他家似的,在班长和老兵送水来时依然小烟一叼、翘着二郎腿的,日后可被修理惨了!

  新兵训练时听班长说,山上连队住的全是木板房。我们还以为是班长吓唬我们,没有一个人相信。
  心想:怎么可能呢?21世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军,咋会住木板房呢?待真正到了连队后才明白,班长一点也不是吓唬我们。眼前的一切,和班长说的一样,却和我们想的天地之差!我们小声嘀咕,又不是过去的年代,怎么还会有如此简陋落后的部队营房呀!
  那一块一块由原木板拼成的房子(你别以为是森林公园里那种供狩猎人居住的木屋,没有那么风情浪漫)!就象少数民族住的木楼,只不过是高度和长度都非常扩大而已。木楼的一层是空架子,有5米高,底下堆着过冬烧的柴禾;二层是住人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的班排宿舍;房子由4层木板组成,以抵御雪山上的寒风。
  后来我们才知道,一层为什么要建那么高,是因为冬天的积雪太厚,最厚时可以堆积到2-3米深。如果人从窗户上跳出去,立即就能淹没在雪里。而绝对不能生火取暖的木板房啊,在5000米雪山上冬天呼啸的寒风中,也仅仅只能起到阻隔风雪的作用。
  五月的天气,别说是沿海一带以及江南,就是在我们陕北,也已经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了。可是在这里,还是冰天雪地,班长带我们到连队的菜地去参观,路上的雪竟然没膝,真是不可思议!

3、高山哨卡

  提起哨卡,起先我想到的是:在高高的山尖上,有一个石头垒起来的土围子,类似于碉堡那样,里面藏着我们的哨兵。哨兵不时用望远镜警惕地注视着敌人的阵地,枪口也始终对着前方。
  到连队后,才知道哨卡与我想的大不一样。
  哨卡是每个高山边防连队都有的观察站,哨卡就是连队的眼睛,它的任务是观察对面印军的动静(活动情况和范围),发现异常及时向连队报告。报告的方式是用有线电话。
  我们连队的哨卡在距营地12公里处海拔5千多米的山头上,一座独立的木板房小屋、一个非常简陋的观察亭和一个高倍数的望远镜,还有一部分武器装备以及六个士兵。其中正、副班长由士官担任,另外4个则是普通士兵。一年轮换一次。
  哨卡对面是一座印度兵的营地,用望远镜可以清楚看见印度兵施工或是操练的情况。除此之外,他们六个人整天面对的就是连绵不断光秃秃的雪山了。哨卡生活非常孤独寂寞,他们的娱乐活动除了听听收音机、双扣和象棋,就是睡觉;一天两餐,都是自己做,伙食差的可想而知,哪里有新鲜蔬菜、香喷喷的面条和米饭?凡是在哨所以及高山边防连队呆过的人,估计一辈子都不想再看见什么午餐肉、红烧猪肉罐头、盐水青豆、榨菜丝、压缩饼干、香肠等之类的东东了。

  因为哨卡和连队距离较远,加上交通不便,军纪约束,所以只要上了哨卡,就少有机会再和连队的兄弟们见面。因此每当哨卡上的兵回到连队背给养的时候,总是找这个说说,找那个聊聊,看见谁都感到很亲切。可有的时候我们因为训练或是施工正忙,顾不上跟他们聊;或者情绪不佳时,懒得答理他们,致使他们很扫兴。
  (现在回想当初的我们,还是太年轻,不懂事,不能十分体谅哨卡的兄弟)。
  我们把上哨卡的人统统称作“神仙”,一是指他们住的地方高,象神仙;二是指他们都特别能神吹神侃;另一层意思是觉得他们都有点神经叨叨,总是缠住我们问一些十分幼稚无聊的问题。比如:训练好不好玩?你们整天都在干啥?你们最近吃的啥?晚上有没有紧急集合?靠!我们整天干啥吃啥好象他们不知道,好象他们吃的和我们不一样,好象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训练似的!

  他们还会问:最近谁下山了?有没有见到藏族MM?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这类问题往往问得我们也很恼火,我们总是没好气地回答:“我靠!你管呢?你他妈哪来这么多废话?老子昨天刚操过你奶奶!”然后我们就扑打到一起,谁力气大谁就把对方捶一顿,一般总是他们吃亏。因为我们整天训练、施工,力气肯定比他们大,但是他们从来不生气,还是高高兴兴地转到连队各处都玩一会儿,然后到司务长那儿领上所需物资,再带上连长的指示精神,又出发上哨卡去了。


4、巡逻路上

  巡逻是边防部队的经常性勤务之一,巡逻的主要任务是巡查国边界的设施有没有被破坏,界碑有没有被移动等情况。我们连队每个月都要出去巡逻3——5次,每次巡逻都由连长或指导员带队,以排为单位实施。由于连队的生活单调乏味,所以,巡逻的日子反而成了大家期盼的日子,因为可以出去玩了!
  夏天巡逻时,除了山顶上还有终年不化的白雪外,其他地方已经能看到绿色了!山间有许多苍翠的松树和柏树,山下的崖壁上、山沟里开满了红红的杜鹃花;还有乌黑的松鸦以及不知名字的其它小鸟偶尔从头上飞过,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只鸟肯定是公的,那只鸟肯定也是公的,母鸟绝对不会飞到这里来,不信你捉住看看。
  然后大笑一阵。有时以班为小组活动时,我们几个调皮的,会在班长的默许之下,偷偷溜过边境线,迅速跑到印度兵修筑的工事里撒一泡尿,然后得意洋洋的跑回来;有时,我们会脚跨国境线说:看!我同时踩在中印两国的国土上!总之,巡逻的路上经常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冬天巡逻时,遇到不太陡峭的山坡,我们就会一屁股坐在雪地上,把枪抱在怀里,滑溜着下山;因为走着下山实在太麻烦,每迈出一步,就得把另一条腿连脚拔出来,再往前插一步,所以,溜着下山就成为轻松便捷的方式。
  每当滑溜着下山时,我们都特别高兴,有时还故意打滚,就象小时候溜土坡冰坡一样,就是不能大声喊叫就是了。连长排长们这时也不训斥我们,因为他们也一样滑溜着下山,只不过提醒我们保护好武器,注意安全等。每当这时,我们的快乐往往压过了雪山上严冬的酷寒。
  当然,在风雪天巡逻时就没有这么浪漫了,那实在是一件很苦很苦的差事。
  冬天的我们,手、脚上的冻疮是常常伴随,脸上、耳朵上更是黄水涟涟(冻疮所致),仔细看,几乎每个人包括连长指导员的耳朵上都是疙里圪塔,流着黄水。

5、与印度兵小对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