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边防当兵的日子》
第7节

作者: 陕北小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刚退伍时,有同学好奇打问:你们巡逻时能碰上印度兵吗?碰上以后会怎么样啊?
  说实在话,我们巡逻时能碰上印度兵的机会很少,他们一般都是坐直升飞机巡逻,很少看见他们徒步巡逻,所以不常相遇。
  只有一次,在无名高地,我们的巡逻队突然发现前方有印度兵潜伏,连长命令:“抢占有利地形!注意隐蔽!子丨弹丨上膛!关好保险!原地待命!” 然后又命令一个老兵迅速赶回连队报告情况,让全连紧急集合,从军械室领出武器装备,一旦发生情况即向无名高地增援!
  当时,我的心里是既紧张,又兴奋,又盼打仗又怕打仗,盼的是打仗能立功,将来回去安排工作不用愁,同时也有了吹牛的资本:“妈的,老子当年跟印度兵打仗时……” 怕的是子丨弹丨不长眼,一不留神说不定小命就搭上了,别说吹牛了,连老妈都见不着了!就这样趴在那里一边看着对面时隐时现的印度兵,一边脑子里迅速胡思乱想着。

  过了一会儿,那边传来印度兵呜哩哇啦的喊声,反正我听不懂英语,估计连长比我也强不了多少,只听见二排长(藏族人)用藏语叽里咕噜的喊回去,一来二去的,然后就看见连长、二排长、四班长三个人站起身,背着手枪(不能拿在手里,以示友善),走到铁丝网边,那边的印度军官也走过来,双方又是握手又是拥抱的,看似很热情,其实心里并不互相信任,不然,连长不会叫我们紧紧盯住印度军官的一举一动。待连长排长他们退回来后,双方还是不撤兵,就那么一直对峙着,一直到最后,不知是不是印度兵熬不住了,反正他们先撤了,然后连长命令我们也撤。

  待回到营地,天都黑了,我们也饿的兮兮的了。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当小兵的也不知道,反正是虚惊一场,战功没立上,泡MM的希望倒是长长。
  说起印度兵,我想把麦克马洪线大略介绍一下。
  很多网友肯定都知道麦克马洪线,但是也许知道的不是很详细。麦克马洪线是92年前,即1914年,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提出的一条中印边界线,那条分界线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范围。那一片土地是西藏最富饶的地方,不论哪里都比不上它,它在喜马拉雅山南边,海拔2千米以下一直到300米左右的地方,属亚热带气候,印度洋温暖的海风不断带来丰沛的雨水滋润着这块肥沃的土地,植物和农作物都生长的特别茂盛。

  连长告诉我们,那快土地上长出的香蕉和菠萝都比南方出产的好吃。另外, 他还告诉我们,西藏的森林资源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蓄量居全国第二,但是西藏的森林资源大部分都在这块被麦克马洪线割去的土地上。而仅剩的一小部分,也在不断的破坏中。
  (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的伐木篇中描述)。
  至于为什么我们不能收回这块土地,这不是我一个小兵所能解释的事情。我只知道:我们营6个连队是呈契形布防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三面都是印度兵的阵地。
  他们的直升机经常在我们的头顶嗡嗡。我们都气的咬牙切齿,但是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我们是不能开枪射击的。曾经听教导员讲过:“当年印度兵在我们一忍再忍的情况下,向前推进了很多公里,他们占领了边境线上的很多山头,据说他们有命令:“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逻,就到哪里建立哨所”。
  所以,在我们连队身后的山上,还有印度兵的哨所。我们和印度兵似乎是互相呈契形交织在国境线上。

  听老兵说印度兵的装备比我们好,他们睡的是鸭绒睡袋,我们盖的是棉被,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盖好几条棉被都冷的哆嗦。
  他们身后是富饶的平原和良好的公路,我们身后是荒凉的高原和不太平坦的公路。他们经常有直升飞机运送物资,而我们靠的是汽车和人力。
  在我当兵两年的日子里,我和我的战友们曾经数趟徒步背给养上山。
  就是前面我介绍过的那条28公里的崎岖山路。

6、筑工事修公路

  有网友问,印度兵靠直升飞机,你们难道连汽车都没有吗?你们那里没有公路吗?
  有。山下有一条通往我们连队的公路,那是历年的老兵前辈,一批接一批、一锹一镐修出来的、没有道班维护的非正式公路。道路崎岖不平,只能通过一辆汽车,最窄的地方,汽车通过时,路边连人都无法站立。
  为什么每年新兵到连不让汽车送而让我们自己爬呢?这个问题也是后来我们才想明白的。 因为单兵走山路远比坐汽车走公路要安全的多。到我退伍的时候,公路已经修到离连队营房还有2公里的地方了。
  我们当兵的时候,除了训练的日子外,就是施工——修筑工事和公路。
  当兵的第一年,我们修工事。98吨水泥,从卸车经过营地再扛到半山上,一袋水泥50公斤,象我这样力气大的扛两袋,大部分战士只能扛一袋,要知道,这可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上啊,我们累得都快爬不动了。

  但是,任务必须完成,只有咬着牙一趟一趟扛。另外,还有钢板、钢筋等其他物资,全靠我们人力扛上山并亲手修筑起来。所有士兵的肩膀都磨烂了,手上更是磨起了层层血泡,最后变成老茧。
  第二年,修公路。先用丨炸丨药把大石头炸开,砌在路边,再用碎石头和土把路大致填平。因为山上基本是冻土层,十字镐刨下去往往只有一个白点,所以修的非常辛苦。
  但不论施工如何艰苦, 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总是能找到好玩的趣事,尤其是在我这个代理排长的怂恿下。(为什么第二年兵的我能当几个月代理排长,将在后面向各位兄长交待)。
  一般情况下,不论施工还是训练,都是由连里统一部署,以排为单位实施。
  所以修公路时,我们排就是我说了算。每当遇到悬崖峭壁特别陡的地方,我会派一个弟兄去前边观察放哨,以防止连干部下来巡查。然后我们就合伙一起,把大快的石头推到路边,再用七八根钢钎从后面别住,一声令下,把大石头撬下山崖,又一起趴在崖边,看巨石如何滚落山下。

  有时,大石头会碰到崖壁,然后迸裂成数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发出“哐!咣咣!——”的响声并夹杂着无数回声象流星一样坠下山崖;有时,大石头会垂直下落,眼看着一块大石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直到再也看不见,即没有响声更没有回声;这时的我们往往就会觉得不尽兴,不过瘾,没意思,于是再去推一块更大的来,直到我们的欢呼声和石头的崩裂声都久久回荡在高山峡谷中为止。

  有一次,连长亲自带队,挑了10个精兵强将,去维护公路。因为团里送给养的车队要上来了。
  于是我们11个人带着帐篷以及丨炸丨药和工具,沿着小路下山,从山下往山上修;而连队的人,则从山上往山下修。有一天中午,修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断水了,如果要取水必须往上走或者往下走,但无论上还是下都至少要1个多小时的行程。可是我们都饿了,带的干粮已经吃完,只剩挂面了,又不想等取水回来;怎么办呢?不知是谁想出来的嗖主意,让大家把所剩饮料:可乐、雪碧、橙汁、啤酒等一古脑倒进气压锅用来煮挂面,等揭开锅时,大家都呆了,挂面呈现出十分难看的颜色,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把盐巴和辣椒面一撒,抢着吃了,虽然面很苦,说不出来的滋味,且每人只能吃个半饱,但是因为新奇,大家都觉得好玩极了!以至于后来回到连队后,其他战友(调皮小子)们居然也如法炮制,只是为了尝一尝那奇怪的味道!


7、下山背给养

  在山上, 有半年的时间都是大雪封山的日子,所以团里每年夏季给各连队送一次给养,一次十几辆大卡车,拉的有米、面、油、干菜、罐头等,全连弟兄们一年的小命就全靠它维持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