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6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天后,李隆基准备从马嵬坡出发,继续向蜀地进发,这时马嵬坡附近的老百姓拦住了他,他们希望皇帝能留下来,带领他们一起收复两京。
  李隆基拒绝了,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也不是风流倜傥的中年,他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收复两京对于他而言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梦,他知道两京一定会恢复,但他的心中并没有时间表。

  李隆基还是按原计划上路了,他以为太子李亨会马上跟上来,没想到,他没有等来太子,等来的确实太子分道扬镳的消息。
  史书记载,太子李亨之所以没有跟上来,是因为受到了马嵬坡百姓的热情阻拦,再加上看到民心可用,所以决定留下来,不再跟李隆基西行。
  其实,这一切都是史家掩饰,太子李亨在这个时刻分道扬镳,是一次有预谋的出走。国虽破,山河仍在,民心可用,国难时刻对李隆基而言是莫大的折磨,对太子李亨而言却是莫大的机会。
  想继续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便继续西行;想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便独辟蹊径,又是一道两选一的选择题,李亨选择了后者。
  分道扬镳的李亨经过盘算,把自己的落脚点放在了朔方战区,他曾经当过那里的节度大使,那里或许就是他的龙兴之地。
  朔方战区总部位于现在的宁夏灵武,距离发生兵变的马嵬坡直线距离460公里,于是李亨便带着自己的全部兵马来到的灵武城,到达灵武的时候,他的全部人马不过数百人。而他的老爹李隆基比他也强不了多少,等到达蜀郡的时候,身边护卫的士兵不过一千三百人,宫女仅仅二十四人。巅峰时期,李隆基的后宫佳丽四万,而现在,不过可怜的二十四人。

  逃亡路上的李隆基还不知道,他的皇帝头衔已经接近了失效的边缘,再过几天,他的儿子李亨将在宁夏灵武称帝,而他的皇帝职称也将过了有效期。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称帝,这就是唐朝历史上的唐肃宗。唐肃宗的称帝是一次自发行为,没有经过老爹李隆基同意,事先也没有跟李隆基打招呼,总之唐肃宗自说自话的称帝了,从此李隆基不再是皇帝,而是皇上的爹——太上皇。
  如此一来,李隆基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独一无二,他亲手把老爹睿宗李旦架空为太上皇,在他的晚年,他又被自己的儿子架空为太上皇,这下他的人生完整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七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二日,这段时间,全国实际上有两个皇帝。

  一个是自己登基称帝的唐肃宗李亨,一个是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太上皇的李隆基,在这一个月里,两个人都以皇帝身份发布命令,幸好,那时全国变乱,政令不畅,不然两个皇帝命令撞车一定会频频发生。
  公元756年八月十二日,新皇帝李亨派出的使节终于到达了蜀郡成都,他们给李隆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太子李亨一个月前已经在灵武郡登基!
  惊喜?喜,没有,光剩惊了!
  要说李隆基真是好演员,明明心中惊慌不已,脸上却喜形于色,对李亨的使者说道:“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
  好演员,德艺双馨的好演员,要不梨园行尊称您为祖师爷,果然会演戏,太会演戏了!

  六天后,李隆基登上高台,命人奉传国宝玉册诣灵武传位,先上船后买票的李亨终于等来了父亲颁发的正式船票。
  13个月后,在唐肃宗的努力下,加上安史集团内部发生内讧,唐军终于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此时长安落入敌手已经整整十四个月。
  为了这次收复,李亨也是下了血本的,回纥出兵并非免费,人家是雇佣兵。
  李亨与回纥人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也就是说,除了土地和男子归唐朝,金银财宝以及女人小孩,回纥人可以统统带走!
  没有办法的办法,饮鸩止渴!

  幸好,李亨的儿子李俶拦住了蠢蠢欲动的回纥人,把交易地点改到了洛阳,这样历经浩劫的长安百姓总算躲过一劫。
  公元756年十一月十二日,太上皇李隆基在皇帝李亨的邀请下从成都出发抵达了长安附近的凤翔郡,他的身后是护驾随从的六百余名士兵,这时他出人意料的下达了一个命令:所有武器上缴到凤翔郡的军械库!
  为什么?太上皇难道不需要护卫了吗?
  太上皇当然需要护卫,但更怕引起皇帝李亨的猜疑,解除随行的武装就是向皇帝发出一个信号:我回来是只当爹,不当皇帝。
  十二月三日,在李亨派出的三千精骑兵的护卫下,李隆基抵挡咸阳,父子之间有了马嵬坡一别后的第一次重逢。

  为了这次重逢,父子双方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皇帝李亨脱下了黄色的龙袍,穿上了三品以上官员穿用的紫袍,他要用这件马甲向老爹李隆基表明:在我心中,您永远是独一无二的皇帝。
  这场政治秀做的很感人,资治通鉴如是记载:
  太上皇在宫南楼,上释黄袍,着紫袍,望楼下马,趋进,拜舞于楼下。上皇降楼,抚上而泣。上捧上皇足,呜咽不自胜。上皇索黄袍,自为上著之,上伏地顿首固辞。上皇曰:“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馀齿,汝之孝也!”上不得已,受之。
  政治就是一场秀,无论父子,无论兄弟。
  在这次会面之后,皇帝李亨亲自为老爹李隆基执马坠镫,李隆基感慨之余又说了一句话:“我当了五十年天子,没显出尊贵,今天当天子的爹,才真正感受到尊贵!”
  好演员!

  戏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戏剧毕竟不等同于生活。
  李隆基、李亨父子相亲相敬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多久,生活中的父子两人其实一直在深深的戒备中生活。
  四年后,唐朝著名的太监李辅国活跃了起来,他看出了皇帝李亨的心思,便迅速为皇帝办了想办而又不好意思办的事情。
  李亨不好意思撕破脸,李辅国无所顾忌。
  公元760年六月,李辅国出手了,他把一直陪伴李隆基的将军陈玄礼、太监高力士双双贬出长安,这两个人是李隆基晚年的精神支柱,现在精神支柱没了。
  李隆基另外的精神寄托是女儿玉真公主李持盈、宫女如仙媛,现在李持盈被赶出宫,如仙媛放逐到湖北秭归看管。
  这还不算完,李隆基名下原本只有300匹御马,现在李辅国拉走了290匹,剩下10匹让太上皇凑合着用。至于守卫的士兵,随着陈玄礼被下令退休,守卫士兵也纷纷裁撤,留下来护卫太上皇安全的只剩下数十名老弱病残。

  最后,李隆基从靠近街市的兴庆宫(当时称南内)被转移到皇宫内的太极宫(当时称西内),不为别的,只为防范。
  清朝著名诗人曾经为此写过一首诗:
  南内凄清西内荒,淡云秋树满宫墙;
  由来百代名天子,不肯将身作上皇。
  自此,李隆基整日被忧愁笼罩,于是便出现了白居易长恨歌里描述的一幕幕: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当忧愁已经成为生活的全部,活着也是行尸走肉。

  公元762年四月五日,唐明皇李隆基在神龙殿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如果杨贵妃活着,这一年应该四十四岁了。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身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如果让李隆基选择,他会给后世留下一块什么样的碑呢?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日期:2009-10-19 10:59:13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孟浩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