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9节作者:
曲昌春 诗人孟浩然,性情中人孟浩然,七情六欲孟浩然,就这样结束了关于梦想与现实的纠葛。
该如何评价孟浩然的一生呢,《全唐诗》有如下评价:
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愧者,浩然也。
在孟浩然的身后,他的朋友王维为他画了一副像,挂到郢州的一个亭子上,题曰:浩然亭,后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尊称为“孟亭”;
在孟浩然身后,后人为他修了一座墓,这就是孟浩然墓。孟浩然墓现在襄樊市襄阳城东风林南麓,现高1米余,底径约3米,保存尚好,是襄樊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一个人的地位,不是政府给的,不是舆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
日期:2009-10-20 08:57:54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羊祜
在诗人孟浩然的诗集中,有这样一首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登的山叫岘山,位于今天湖北省襄樊市南,他看到的碑叫羊公碑,也被西晋名将杜预称为“堕泪碑”,他缅怀的人叫羊祜,西晋名将,为西晋完成统一大业的总设计师。
其实羊祜在三国演义中是出过场的,只不过罗贯中将笔墨过多倾注于刘备、曹操、孙权身上,因此像羊祜、陆抗这些名将都落笔不多,因此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并不深,甚是可惜。
提起羊祜,很多人还是感到陌生,但提起他周边的一些人,很多人都是熟人。
他的岳父叫夏侯霸,他的姐夫叫司马师,他的外公叫蔡邕,他的姨妈叫蔡文姬。
值得一提的是蔡邕其实不是他的亲外公,而是他同父异母兄弟羊发的亲外公,也就是说蔡邕的女儿也嫁给了羊祜的父亲,按照辈分,羊祜也应该叫管这位蔡氏叫声妈,管蔡邕叫声外公,管蔡文姬叫声姨。
看起来,羊祜这些亲戚都很有名,实际上羊祜的祖上也是非常了得,从他往上数九代,羊氏一族在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俸禄两千石的高官,难能可贵的是,均以清廉有德著称。
到羊祜的祖父羊续时,曾经做过南阳太守,到他的父亲羊衜时,曾经做过上党太守,羊祜自小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然而到羊祜十二岁时,家中发生了变故,父亲羊衜病逝,从此羊祜就要独自迎接世间的风雨了。
或许羊祜注定不是一个凡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先后有过几次奇遇。
有一次羊祜到汶水边游玩,途中遇见了一位老者,老者将羊祜端详了一番,说道:“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说完,老者飘然而去,不知所踪。
羊祜的另一次奇遇与祖墓有关。
有善相墓者,言羊祜祖墓所在地有帝王气,贵不可言,不可轻动,如果动了此地地气,则今生无后。看惯了王朝兴替的羊祜对此说法并不信服,在他看来,有帝王之气并不是一件好事,留之何用?
羊祜便动手破了此地的地气,一是因为他不信,二是因为他对帝王之业不感兴趣。
在羊祜破坏完地气后,那个善相墓的人又来了,四周看了一下,又说了一句话:犹出折臂三公。
后来这句话果然应验:羊祜后来曾经有过一次堕马手臂骨折的经历,在他身后,他被追赠为太傅,位列三公;在他身后,果然无子,连过房来的嗣子也早卒。
历史不容假设,假如羊祜不破坏祖墓的地气,是否中国的大历史中将出现羊姓的皇帝呢?
历史注定是条单行线,容不得假设,而羊祜这两次奇遇也可能是半真半假,毕竟一个人名声大了,后人附会的奇遇也就多了,我权且一写,你权且一看。
人的一生总是面临很多选择,在面临选择时,很多人都想通过时间的隧道跑到前面去看一看,然而时间线性的,穿越只存在于小说里,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羊祜的前半生也面临很多选择,要命的选择。
羊祜生活出生于公元221年,他出生时正是曹丕称帝的时代,在他五岁时,皇帝由曹丕更替成了曹睿,在他十八岁时,皇帝又由曹睿更替成了幼帝曹芳,而此时也就到了曹氏与司马氏争权的时候。
一方面,羊祜娶了夏侯霸的女儿(曹操与夏侯霸是堂兄弟,曹操因为父亲曹嵩认太监曹腾为父而冒姓曹),一方面,羊祜的一母所出的姐姐又是司马师续弦的妻子,于曹家和司马家羊祜都有姻亲关系,面对两方的拉拢,他该如何选择呢?
他选择中立,不偏不倚,暗地里稍微偏向司马氏。
羊祜不是不需要机会,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等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受禅称帝后,羊祜终于等来了机会,公元269年,48岁的羊祜出镇荆州,都督荆州诸军军事。
此时,距离蜀汉灭亡已经六年,东吴成为唯一一个与西晋抗衡的国家,而荆州便是西晋与东吴抗衡的主战场,现在48岁的羊祜登上了这个巨大的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当羊祜登上这个历史舞台时,竟然有两个荆州,一个是西晋的荆州,一个是东吴的荆州。
西晋的荆州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的北部地区,东吴的荆州则包括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西晋与东吴间的边界线在荆州一带是最长的,这也就注定了这里将是吞并东吴的关键地区,这里将是时代的风暴眼,羊祜日后的盛名便是从此时开始树立。
日期:2009-10-21 08:14:41
在羊祜到达荆州之前,西晋和东吴的敌对情绪非常高,冲突不断,连续不断的冲突便造成了百姓生计困难,进而戍边的军队连军粮都很难筹措,显然,这并不是羊祜想要的结果。
羊祜到任后,开始着手整顿,第一步开设学校发展教育,第二步绥怀远近,安抚人心,两步走下来之后,效果奇好,深得人心。第三步,羊祜取信于东吴降民。由于荆州是西晋与东吴争夺的重地,因此在双方的边界内其实都有从对方国家俘虏过来的百姓,在羊祜来之前,没有人把这些降民当人,而羊祜到任之后,他把这些降民当人。羊祜规定:愿意继续留在西晋的欢迎,愿意返回东吴的欢送,是走是留,悉听尊便。这一步赢得了东吴降民的心,虽然也有人走,但多数人留下了,因为他们看到了羊祜这个官与别的官不同。
在安抚百姓的同时,羊祜同时着手消除外患,当时东吴的石城守军距离襄阳不远,时常偷袭,令襄阳的西晋守军疲于奔命。羊祜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样的计策,竟然令东吴撤掉了石城的守军,这样襄阳的防守压力大大减轻。于是羊祜将原来巡逻防守的士兵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防守,一部分开荒屯田,数年后,荆州军粮剧增,从羊祜到任前的不足百日之需剧增到足够十年之用。
与此同时,羊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羊祜增修德信,怀柔初附。
至于每次与东吴交兵,提前约定交战时辰,从来不搞偷袭。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羊祜出军进入东吴境内,收割稻谷做为军粮,然而每次都是统计好稻谷的数目,用绢作为补偿。每次与部众一起游猎,到达西晋边境即告停止。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称其名。
军事蚕食,政治收心,羊祜荆州十年,为西晋打造了并吞东吴的绝好跳板。
然而羊祜并不满足于荆州这块跳板,他又将目光投向了长江上游,在他看来,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水江沿江而下,东吴的灭亡指日可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